天天看点

古代“元旦”习俗,知多少?

作者:七里河发布
古代“元旦”习俗,知多少?

元旦由来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现在元旦指的是每年公历的一月一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也有“元旦”。只不过时间不一致,内涵和习俗也要丰富得多。

1、古代元旦的由来

据说,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唐朝时,房玄龄等人负责修《晋书》,里面出现了有关“元旦”的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古代“元旦”习俗,知多少?

它的起源另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尧舜时期,尧帝勤政爱民,在老去以后,把地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舜,舜又禅让帝位给治水立下大功的禹。他们都做了很多好事,十分受人民爱戴。为了纪念他们,大家就把尧死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天,当做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作“元旦”或“元正”,成为古代元旦的由来。

2、现代元旦的由来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时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夏历正月初一恰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元旦风俗

中国古代历代皇朝都会在元旦那天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现代习俗是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欢聚团圆、游乐赏花灯。

元旦饮食

古代是农业社会,到了“元旦”,大规模的农事活动早已结束,娱乐活动又少。所以,大家很快琢磨出各种跟吃有关的点子,花样百出。

南北朝梁宗懔写了一本书,叫《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古代楚地的各种节日风俗。说到元旦时,明确提到拜贺毕,要进椒柏酒,饮桃汤……还要各吃一个鸡蛋。

古代“元旦”习俗,知多少?

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几乎涉及生活所需的方方面,又各有其特殊含义,表达希望来年福顺安康的心愿。

比较有趣的,是某些地方要吃“汤饼”。这里的“饼”一般不是指烧饼。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长相类似现代的面条。

明清时,人们喜欢在元旦吃年糕,南方尤其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提到,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相当有趣。

不同地区,年糕也换了名字。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形似今天的生日蛋糕。

来源:国画家艺术研究院

古代“元旦”习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