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作者:沐语纪史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提起长征,在形容红军所经历的艰险时,人们就会联想到“爬雪山,过草地”这六个字,雪山和草地,是长征途中威胁战士生命的巨大险阻,无数人在这里牺牲。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雪山的恶劣环境比较容易理解,高海拔的雪山上常年冰封,即便是现在去登山,没有完善装备的情况下,专业的登山运动员也不敢轻易挑战,何况当年的红军,穿的是单衣和草鞋,吃的是野菜和树皮。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草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应当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为何可以和雪山的恶劣环境画等号?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如今是什么样?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危机四伏的“吃人”草地

1935年8月,刚刚跨越雪山的红军来到了四川毛儿盖地区,这里位于松潘县西部,前方就是松潘草原。

这里的草原和蒙古草原截然不同,实际上是高原湿地,属于泥质沼泽,与其说这里是草地,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沼泽。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8月21日,红军开始进入草地,当时正值雨季,松潘草原被雨水浸泡后,到处都是潮湿一片,一眼望去,整个天地一片苍茫,仿佛是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

当时红军物资匮乏,只在毛儿盖补充了少得可怜的一些青稞,草原上也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所有的战士都要和饥饿作斗争。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安静的草原比起硝烟弥漫的战场和风雪交加的雪山,让不少红军战士感到安全,初入草原,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但是没多久,接连牺牲的战友们让战士们明白,草原已经张开它的血盆大口,只等吞噬走进来的不速之客。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一些看上去很安全的地方,一脚踏上去,身体就会迅速下陷,旁边的战友看到后急忙去拉,但是巨大的惯性甚至会把施救者也给拖入沼泽,看似平整的地面,原来处处都是陷阱。

没有经验的红军在陷入沼泽后,会和落水时一样奋力挣扎,越是挣扎,下陷的速度就会越快,根本来不及施救,人就已经不见踪影。

后来战士们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让身陷沼泽的战友停止挣扎,用木棍或绳子将他们拉上来,或者大家手牵手一起前进,有人踩到沼泽,其他人可以马上一起用力把他拉上来。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这种情况还不是最可怕的,有些沼泽刚开始站上去时没有任何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会慢慢的下陷,等反应过来,半截身子已经在泥里面了,有些队伍在晚上宿营,清早的时候已不见踪迹。

除此之外,草原多变的气候也是一大威胁,中午还是烈日炎炎,下午就会雷电交加,暴雨冰雹倾盆而下。

到了晚上,气温会骤降到零度以下,虽然是8月份,但松潘草原海拔3500米,恶劣的气候让人难以忍受,战士们大多都只穿单衣,晚上睡着,就有可能醒不过来。

遇到下雨的时候,就更加危险,湿滑的草地让人站立不稳,一旦摔倒,很可能就会陷入泥沼。

草原上还有很多河流,由于气温太低,战士们肌肉发紧,被冰冷的河水一激,就可能会倒下,每过一条河,都会有人牺牲,就连一米多深的河水,也会有人倒下。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红军过草地只有7天7夜,却牺牲了将近4万人,过草地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爬雪山,可见松潘草原是多么可怕。

治理松潘草原

当年恐怖的草原,让老一辈革命家念念不忘,建国后,国家要对松潘草原进行治理。

松潘草原其实是非常优质的牧场,水草丰茂,周围地区的牧民也会来这里放牧,但每年因为不小心陷入沼泽的人不在少数,如果将这个草原治理好,是可以为周边牧民带来好处的。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经过实地勘探研究,专家们发现,降雨并不是松潘草原形成沼泽的最主要原因,松潘草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水无法排出去,再加上寒冷的气候,雨水也无法蒸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沼泽地貌。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提出了排水、开垦、种草的综合治理方案。

国家组织人力,在松潘草原修建了许多排水渠,将聚积在草原的水引出来,排放到周边的湖泊当中,这就可以让草原的水流动起来,即便再下雨,也可以及时排出。

由于草原的沼泽是长年累月形成的,水分在土壤中渗透的很深,在挖掘排水渠的时候,人们尽量往深处挖,接触到地下坚固的沉积地才行,只有这样,排水渠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同时,根据草原的具体地貌,在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开垦农田,农作物对于固定土壤有明显的作用,农田一旦被开垦出来,就绝不会再次形成沼泽,这对固化草原土壤有奇效。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对于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则引进吸水能力强的草种,这种品种的青草能够大量消耗水分,同时也可以作为牧草,成为牧民们饲养牲畜的牧场。

这样的综合种植,可以使整个草原的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循环,避免因为过度放牧再次造成水土流失。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三管齐下,松潘草原慢慢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当地牧民除了放牧,也开始耕种农作物,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昔日“吃人”的草地,如今已经成为一片肥沃的土地,原本的荒凉成为历史,如今在松潘草原上,随处可见悠闲吃草的牛羊,以及牧民们的帐篷。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同时,独特的草原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扎嘎瀑布、二道海、丹云峡,雪宝顶等著名景点成为人们旅游的目的地,漫步在可以看到地平线的苍茫草原,谁能想到80多年前,那支英勇无畏的队伍,正是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如今,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不仅要求牧民主动维护草场生态环境,而且对游客的行为作出约束,减少人为的污染与破坏。

结语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洗礼,如今的松潘草原,已经是一片和谐的草原风光,昔日风寒雨骤,步步惊心的恶劣环境已经彻底消失,站在草原上,再也不用担心会陷入沼泽了。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当年的先辈英烈,如果泉下有知,看到现在牧民们的笑容,听到游客们欢快的笑声,他们或许会感到欣慰吧,这盛世,如您所愿!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

1.红军过草地.维普网.2016-11-06

2.大陆正式公布第一批“红色草原”,涉及9个省(区)共12处.新京报.2022

3.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究竟有多难?北方新报.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