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人辛劳一年,应该有仰望烟花的权利!

作者:燕梳楼频道
中国人辛劳一年,应该有仰望烟花的权利!

作者丨燕无双

“禁燃令”松绑年年呼吁,但今年似乎是呼声最大、可能性最高的一年。

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禁放烟花爆竹”有了最新解读。

12月26日,法工委经审查认为,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不合法,地方需修改禁燃令。

法工委是什么部门?它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法制工作机构,大体上相当于古代的刑部,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

消息一出,烟花概念股大涨。

事实上,权威官媒《人民日报》,最近几年也一直针对禁放烟花爆竹发声。

2022年,它说:禁放鞭炮,拿环保说事,一刀切是懒政、蠢政、霸政!

今年,紧随法工委之后,它说:中国人辛劳了一年,应该享受过年的喜悦,应该有仰望绚烂烟花的权利!

不愧是“人民”日报,一句话,把人民的眼泪都说出来了。

这几年,我们何尝开怀大笑过?三年口罩,辛酸满腹;节前放开,故乡的村口,少了多少倚门盼儿归的白发爹娘;后疫情一年,百业待举,甘苦自知……

似乎唯有一支“加特林”,一盒闪光雷,才能一扫过去几年的阴霾,一支不够那就两支……

如今,官媒发声,人大回应,看来,“禁燃令”松绑指日可待了。

千百年来,花炮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上至国家庆典,下至民间婚丧喜庆,都离不开花炮的参与。

伴随着清脆的爆响,鲜艳的色彩,新人得到美好祝福,逝世的亲人得到最隆重的超度,出征的健儿得到最美好的祝福,凯旋的将士受到最热烈的欢迎……

记得小时年味浓,辞旧迎新时刻,“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成为这一代中年人独有的童年记忆。

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就陆续出台了烟花爆竹禁令。除夕夜晚也从热热闹闹欢声笑语到一片冷清,“没有年味儿”是大家对春节的共鸣。

烟花爆竹是怎么从中国人的节日消失的呢?最初是由几个专家在人大会上提议的,他们认为,燃放烟花爆竹,除了起到增加节日氛围、驱邪除祟的心理按摩作用之外,弊远大于利:

首先,是安全隐患。每年全国有很多因为制造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而被炸死炸伤的悲剧。

同时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都非常集中,很多城市在除夕当晚,都发生过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消防事故。

其次,环境污染。专家们认为大量连续多天的密集燃放 ,对城市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而且为城市的环卫工作也增加了非常大的负担。

甚至,还有专家认为烟花爆竹是浪费,禁燃令为老百姓节省了一部分钱财。全国节约下来的购买烟花爆竹的金额,估计每年都高达几十亿。

总之,在专家们的眼里,鞭炮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燃放带来的乐趣。

随着专家们坚持不懈的倡议,禁放烟花爆竹,逐渐成了以城镇为主的一项硬性规定。

然而自烟花禁燃以来,老百姓此起彼伏的呼吁放开声就没断过,逐渐成了社会面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大家对“爆竹声声辞旧岁”,有着近乎执拗的向往?

首先,春节是中国人独有的传统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节日,所以在一年中最大的人口流动——春运就发生在春节前后。

在国人的意识里,春节就意味着家庭大团圆。这,是亲情文化,是家庭文化,更是民族文化。

每逢春节,有对联门钱,有饺子元宵,有串门拜年,有灯笼秧歌,有赶集庙会……大江南北,一片祥和。

而春节燃放爆竹,作为一项绵延两千年的古老习俗,一项重要的喜庆仪式,已经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一种仪式感。

因为人们相信爆竹声声,会驱逐瘟疫鬼祟,能为新的一年迎来好运气。

如今,其他春节的传统习俗,依旧在延续,只是烟花爆竹声小了许多,有的地区直接“一刀切”,全面禁放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就是春节的灵魂,少了鞭炮声,少了烟花漫天,也就抽走了中国人的灵魂。

其次,2022年韩国人申遗“烟花爆竹”,刺激了国人的神经。

这几年,韩国一直在不要脸的抢夺我们的文化遗产。

中国节日“江陵端午祭”被“韩化”,中国风水被“韩化”,中国汉字被“韩化”,中国神话被“韩化”,中国游戏拔河被“韩化”,中国武术被“韩化”,中国名人被“韩化”……

最近,韩国一些学者,竟然将在中国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祭孔大典,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还大言不惭地说,孔子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后代。是可忍孰不可忍?

韩国为何要这样做?

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占为己有,为的是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毕竟令韩国人引以为豪的“本土文化”少得可怜,大部分文化源自于中国。

韩国人抢夺我们的文化遗产,也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中国人上了一课。

欣赏、尊重自己的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希望,才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

数典忘祖的后果,就是失去自我。那是对祖先的最大不尊,对古圣先贤的最大不敬。

说一个重要消息,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其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

国家强大了,你的文化才会被尊重。如今世界都在尊重我们的文化,我们反而要自己逐渐消灭吗?

最后,老生常谈的环境污染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问题。

烟花炮竹,和每天都有的汽车尾气相比,哪个更严重?

生产塑料的过程要产生多少废气?废物,烟花炮竹和这些相比,差的就不知道有多少数量级。

新能源汽车是现在的主旋律,环保,绿色,连车牌都是绿颜色的,然而电瓶,用的电哪来的?

据悉,大陆的电厂发电,70%还是靠烧煤,我们所见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三峡大坝,所产生的电量真的很少,所以它环保吗?

黑龙江第一年禁止烟花炮竹,结果当年春节期间,雾霾值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抛开含量谈污染,可以说是耍流氓吗?

最后说到安全,那更没道理了,世上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安全的吗?

吸烟有害健康,喝酒容易误事,是不是要把烟酒也禁了?因为炒股,多少人倾家荡产,是不是把股市也取缔了?

交通事故一年要死伤多少人?是不是把汽车、飞机、高铁、地铁都禁了?

抛开概率谈安全,是因噎废食。

烟花燃放安全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烟花本身的质量问题,一个则是操作安全问题。源头在厂家,责任在监管。

监管部门别懒政,问题就能最大限度避免:严查三无企业,规范生产。燃放时可划定区域,限制时间,限制种类,规范燃放。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一禁了之、一刀切才是最大的不文明。

早在去年春节,山东、辽宁、广东等多地将“禁止”改为“限制”,引起一片叫好。

老百姓的幸福感,才是民生第一要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中国人辛劳一年,应该有仰望绚烂烟花的权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