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教育强国建设加速

作者:贝果财经

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2023年,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教育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抓住高等教育这一龙头,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成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等方面多点发力。

这一年,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23年,教育部集中各方力量组织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专门部署。目前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仍在推进中。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近日,教育部在规划2024年工作重点时也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可以预见,教育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作用将愈加凸显。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可以为大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也正因此,围绕“人才是根本”,教育部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系统布局。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教育部通过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工作,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目前重点依托了77所高水平大学的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累计吸引3万多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形成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梯队网络”;与此同时,还加大力度在人才培养中开展基础研究,在加强基础研究中推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能力。

2023年,大陆在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多点发力。

据记者了解,作为大陆自主培养基础研究后背人才的一项内容,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无论是在实施城市、培养高校还是培养学生数量上,都实现了大幅扩围。

“中学生英才计划”全称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于2013年。据了解,十年来,全国7000多名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脱颖而出,走进大学,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

当前,“中学生英才计划”更凸显制度化,在2023年的实施方案中,“推动高校和中学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常态化、制度化”已成为重要目标。

“强基计划”是大陆进行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2020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启动实施“强基计划”,着力选拔一批“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到2023年,“强基计划”已进入深入实施阶段。项目实施以来,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表示,“强基计划”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保持了2022年39所的数量,但在招生专业上有新的扩展,很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专业被新纳入。

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新增3个专业,涉及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且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为大陆航天等相关重大科研领域输送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

为服务国家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教育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2023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4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同时首批工程硕博士也在2023年进入企业实践培养阶段。

2023年,教育部还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进行战略合作,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关口前移,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博士生的支持力度,同时一起开展资助优秀本科生的试点,以期更早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为了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2023年,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实现动态调整优化。

2023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以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方案》强调,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导高校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高等教育是龙头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而一流大学是高校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3年,为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攻关,教育部集中各方力量组织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

2023年12月29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编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工作仍在进行中”。

2023年,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教育部把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战略工程,作为2023年九项重大工程之一。

此项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两个“先行先试”。一是要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一顶一的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试;二是要在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水平的“适配度”上先行先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战略先导力量。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称,“先行先试”的主要路径和方法是“三个有组织”: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主导先导产业,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越来越多的高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入谋划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比如兰州大学瞄准“高精尖缺”领域,深化学科交叉,在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关键核心领域着重发力,努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再比如东北大学在材料与能源、草地农业与生态环境、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特色基础研究等领域强特色塑优势,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集成攻关的平台矩阵。

2023年,一批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也从高校接续产生。2023年5月,由南开大学科研团队牵头完成的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获得成功,标志着大陆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研制出“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刷新了世界纪录,这一成果也进一步巩固了大陆在光量子计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教育部批复立项建设同济大学的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东北大学的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前沿科学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的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等6个前沿科学中心。此外,教育部还支持一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涉及医药、能源、工程等诸多领域。

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高校重任在肩。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工程,加快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大力推进科教融汇,集聚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吴岩说,高校作为国家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国家的急迫需求给予实证性回应,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看来,加强有组织科研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写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答卷。

他认为,高校应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健全有组织科研模式和机制:一是有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二是有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三是有组织强化重点创新基地建设;四是有组织建强国家战略人才队伍。

成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关键标志,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主渠道,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引擎和关键支撑。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大陆在学研究生已经达到365万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

但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当前,研究生教育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仍需进一步扭转,两类学位同质化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要大力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分类发展,进一步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进一步凸显研究生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健全中国特色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2023年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更有力支撑。

《意见》将“分类发展”作为整个文件的主题和中心,成体系地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分类发展。按照时间表,到2027年,两类学位分类发展将实现格局性变化。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表示,两类学位点的重点布局方向有所区分,其中,学术学位坚持高起点布局,重点布局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大力支撑原始创新;专业学位坚持需求导向,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同时具有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领域侧重布局专业学位的授权点,以全面支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

《意见》还提出,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到“十四五”末,大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时大幅度提高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教育部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将有进一步动作,将持续优化学科的专业布局,积极推进博士生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同时,我们也正在研制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文件,将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改革作出更加系统的部署,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形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性支撑。”任友群说。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