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回望2023:以ESG为“锚”,科技企业纷纷向“绿”而行

作者:中国网资讯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王楠】ESG (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作为一种综合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新型企业评价体系,是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在经历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中国步入发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双碳战略等成为新目标。

在此背景下,部分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创新创变的中国科技企业,早已为践行ESG理念而付诸实际行动,并在ESG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今,随着ESG体系在各大企业的扎根成长,将ESG融入企业战略管控和经营决策中更是成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ESG成为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在“双碳”目标下,ESG一定是重要选项。

随着大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大型科技企业搭建ESG顶层架构,完善ESG管理体系设计,推动负责任、可持续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ESG便被列入阿里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阿里方面表示:一份是财报,一份是ESG报告,前者展现业务的健康度,后者看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价值。也是同一年,腾讯发布首份ESG报告,宣布将企业核心战略升级为“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并砸下500亿的真金白银聚焦ESG的具体实践。

新上任的京东CEO许冉,在其第一封的全员信中也体现出京东对ESG的重视——未来二十年,京东将累计投入超3万亿元用于百万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京东乡村振兴“奔富计划”带动超1亿农民增收;累计携手6千万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到2043年京东全面实现碳中和等等。

知名咨询机构埃森哲在《中国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ESG实践研究》中指出,ESG对大厂们所带来的“隐形回报”:ESG不仅是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品牌宣传、提升客户体验的手段,也是与现有业务相结合,成为众多科技领导者改进公司内部治理的抓手。

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也对此表示认同,“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ESG这几年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未来也会成为越来越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作为移动出行平台,我们更加体会到这其中的重要性。”宋中杰称,“嘀嗒出行本身就自带ESG浓厚基因,业务本身就是和谐共赢的,企业战略本身就是可持续的。通过不增加额外上路车辆来满足更多出行需求,这让我们助力在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效率方面实现能加倍效应,更好助力碳减排。”

而对于海信而言,践行ESG更是一场全面布局和全球行动。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曾公开表示,践行ESG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每一个员工,做到水滴石穿,达到和谐统一。

不难看出,随着国家进一步加速高质量发展落地,ESG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引,无疑将助力企业优化自身发展模式和路径,实现企业与自身与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长期价值,最终让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以ESG为“锚”,科技企业纷纷向“绿”而行

2023年是大陆提出“双碳”目标的第三年,这三年来,随着“双碳”进程的稳步推进,ESG理念在国内的推广落地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更是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零下40度的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世界首个极寒煤矿5G+无人驾驶矿卡项目在无人机雷达测量系统加持下,加快实现露天矿作业减人、降本、增效。

国家能源集团近年来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煤矿智能化技术100%全覆盖。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清洁高效发电,托底保障新能源快速规模化发展。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上海电气在发电、火电灵活性改造、输配电、轨道交通和智能建筑等多个行业场景中更是推出了各种节能创新产品。通过工艺设计积极促进能源的循环利用,系统设备能够处理烟气、水和固体废物,并大幅减少碳排放,推动中国“零碳”社会的建设和电力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而在坚持科技创新推动ESG实践方面,全球透明质酸领军企业华熙生物长久以来依托合成生物技术,通过细胞工厂来实现绿色生产,源源不断的为全球供给高质量的生物材料及生命健康消费品。同时积极落实工业4.0,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物智造工厂”,为供应链的稳定、可持续奠定基础。

作为国内潮玩行业的领军企业,泡泡玛特始终致力于探索潮玩行业和社会价值实践的交点,多元拓展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实践的模式。据悉,旗下潮玩IP DIMOO蒙新河狸便是使用30%回收材料,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如推出可循环物流箱,优化物流运输、使用30%绿色回收材料、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使用等。在最大程度减排的基础上,购买高质量碳信用项目,完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可以看出,一边是“碳中和”战略的不断深入,另一边则是坚持绿色经营、加速创新创变,以革新科技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在通往绿色低碳的道路上,科技企业们试图“两手抓,两手都硬”,其经营理念与布局实践,也为行业提供了最佳范本。

2023年3月21日,耐克中国零碳智慧物流园的启动标志着耐克中国物流中心的全面转型升级,物流园区可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同时仓储系统实现高度智能化,成为其首个“风光一体化”零碳智慧物流园。

而多年来围绕ESG进行探索与实践的海信,坚持以绿色技术研发为支撑,拉动整体产业进行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自2015年起,海信制造系统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累计减少了58.6%,在绿色工厂数量和覆盖率上均位居行业前列。与此同时,海信也将新技术不断地应用在光伏发电、智冷制热、储能并网等场景,目标是实现产品的零碳排放。

“以长期主义做好ESG,根本在于‘利他’和‘共赢’。”贾少谦表示。

回望2023年,以科技行业为代表的企业们在ESG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的践行者。这些企业早已将ESG融入价值内核,以助力国家绿色制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不断将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增量”。

来源:环球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