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15岁因救火牺牲,35年后移出教科书,雕像被拆除,还有人记得吗

作者:啊杰有话说

15岁因救火而壮烈牺牲的小英雄,赖宁,不仅雕像被拆除,英雄事迹被教科书删除,就连其照片也被学校摘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15岁因救火牺牲,35年后移出教科书,雕像被拆除,还有人记得吗

相信70后80后对这个名字都很熟悉,而90后和00后应该都会很陌生。

赖宁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小山村中,父母都是非常本分的农民,他们所在的村庄人心质朴,谁家出个事,邻里邻居的都会涌上去帮忙,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赖宁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习惯。

赖宁从小就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非常懂事,不需要父母操心,从小学开始,赖宁成绩优异,在老师和同学眼中都是非常优秀的人。

赖宁在学习上非常聪明,他以全县第一的优越成绩考入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优秀的成绩没有使赖宁变得自满,相反,他是非常谦虚好学的一个孩子,明明只有十几岁的年龄,却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在生活上,赖宁在同学眼中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伙伴,在同学遇到高年级的人欺负时候,赖宁想到没想第一时间上去帮同学解围。

有一次,一个小同学找到赖宁,说自己昨天贪玩,忘记写作业,想要借赖宁的作业抄一下。

这种情况一般人会陷入两难,不借给他,会让同学对自己产生不满,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借给他吧,就是欺骗老师,对同学也不好,会让他养成不好的习惯。

赖宁则是不慌不忙的掏出作业递给同学,等到一天的课程结束后,赖宁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出去玩,而是去到抄作业的那位同学家中,利用自己的时间给那位同学补习。

因为赖宁知道,这位同学不是贪玩,而是家中情况复杂,这位同学家中贫寒,父母都在外地,只有爷爷奶奶在身边,小小年纪的他要干很多活,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

他15岁因救火牺牲,35年后移出教科书,雕像被拆除,还有人记得吗

昨天是什么情况赖宁没有追问,而是将作业上的问题给同学讲述清楚,直到同学确定学会为止。可惜天灾无情,这样聪明优秀的少年,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停留在15岁。

1988年的3月13日,一场因为电线短路引发的大火在强风的扶持下,突如其来烧到了附近山林上,山火是最难扑灭的,除了要挖出防火沟,还要扑灭大火,防止更多的损失。

火势重大,一时间难以扑灭,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村民们纷纷赶来,年仅14的赖宁就在其中,他勇敢的挺身而出,正面与这场火灾做战斗。

村民们兵分两路,一批人带着铲子上山挖出一条防火沟,另一批人则是救火。

小小的赖宁提着满满的铁桶在山火和离得最近的一口井之间来回奔波,他的衣服因为离火势太近,被火星烧出几个大洞,频繁的运动让赖宁小小的脸上挂满汗珠,在烈火中,高温差点使人中暑。

由于火势猛烈,村民们决定让年幼的孩子先撤离,剩下的人竭尽全力去救火,可是赖宁悄悄离开队伍,还是返回到火场帮忙。

赖宁无视死亡的威胁,频频冲在最危险的地方,和村民们一起努力扑灭这场山火,人们齐心协力的和火灾做对抗。

这场山火经过整整五个小时的时间才被村民们熄灭,为了防止死灰复燃,一群人上山查看情况,赖宁的父母就在其中。

等到赖宁父母回来后,没有在孩子堆中看到赖宁,众人自发的寻找赖宁的身影,可没想到,最终只找到了赖宁烧焦的尸体。

赖宁没有逃出这火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和火灾做战斗,最终不幸牺牲。赖宁的死亡让整个山村陷入悲痛,所有人都在为赖宁的牺牲而默哀。

后来,赖宁的事迹被报道出去,感动了整个社会,人们称他为“英雄少年”,被人们冠上“革命烈士”的称呼,可惜这一切赖宁都看不到了。

他15岁因救火牺牲,35年后移出教科书,雕像被拆除,还有人记得吗

为了纪念赖宁,当地政府还建造了赖宁的雕像,以供世人怀念这位英雄少年,教材上也印刷了这位小小的革命烈士的事迹。

可是到了如今,赖宁的故事在书中被删去,就连雕像也被拆除,面对人们的不满,有关部门解释说:考虑到赖宁是未成年,为了保护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中小学生,防止他们在没有自保能力的时候就学习赖宁“见义勇为”才删除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