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防范激素的副作用?

作者:用户仁心

#文章首发挑战赛#

#头条创作挑战赛#​

如何防范激素的副作用?

我们通常所说的激素是指糖皮质激素,它由肾上腺皮质是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皮质醇),具有抗炎、抑免疫制、抗毒(素)、抗过敏、抗休克等多重生物效应,是临床应用最广、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是对付风湿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王牌武器。同时,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导致许多副作用,有的还非常严重。对此,一定要充分了解,注意防范其副作用。

一、 诱发感染

发生机制:激素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力,容易诱发感染,并且,发生感染后,激素还会抑制发热、咳嗽等症状,使感染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常常造成诊断延误。

应对措施: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胆道等部位感染征象;定期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免疫力低下患者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二、 药源性“库欣综合征”

发生机制: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外源性库欣综合征”,病人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肩、四肢纤细、痤疮、多毛等。

应对措施: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如利尿药物。

三、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

发生机制:刺激胃酸和蛋白酶分泌,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及出血。

应对措施: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慎用或忌用糖皮质激素;不与非甾体类消炎药联用;激素治疗期间,可常规加用胃肠粘膜保护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等。

如何防范激素的副作用?

四、 血糖升高

发生机制: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异生,导致“糖代谢紊乱”。原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会出现血糖进一步升高;原本血糖正常的患者在使用激素后有可能出现“糖代谢紊乱”,称为“类固醇性糖尿病”,停药后血糖多可恢复正常。

应对措施:全天候(尤其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检查结果,酌情调整或加用降糖药物,以维持血糖正常。

五、高血压

发生机制: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钠水潴留,并使血管壁对血管紧张素II和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增强,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应对措施:应用激素期间,注意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或加用降压药物。

六、骨质疏松

发生机制:糖皮质激素可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尿钙排泄。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可以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诱导成骨细胞凋亡。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导致严重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

应对措施:凡是长期激素治疗的患者均需定期(半年左右)监测骨密度,同时补充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等),必要时可给予双酸盐进行抗骨松治疗。

如何防范激素的副作用?

七、精神异常

发生机制:糖皮质激素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表现为欣快、激动、焦躁、失眠,极少数患者会出现抑郁。

应对措施:一旦出现精神症状应及时停药,同时使用镇静药,并加强心理疏导及监护。

八、撤药综合征

发生机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如果骤然停药或快速减量,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危象。

应对措施:激素的减量一般应遵循“先快后慢”、“先大后小”的原则,例如,强的松初始治疗剂量为60mg/d,可直接减量至40mg/d,然后每1~2周减原剂量的10%或5mg,当剂量<7.5mg/d后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长期维持使用。

九、水、电解质紊乱

发生机制:糖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减少钙吸收的作用,长期服用有可能导致水钠潴留以及低钾、低钙。

应对措施:用药期间注意监测电解质,必要时需要给予补钾、补钙治疗。

激素具有广泛的临床用途,许多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激素。然而激素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必需正确、合理的使用,并针对激素副作用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激素的治疗作用,减少或避免激素的不良反应。

总之,激素是一把“双刃剑”,既不滥用,也不畏用,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合理运用才是王道。

如何防范激素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