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作者:古史之韵今谈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在元和初年,李锜野心勃勃,图谋不轨。此时,有一位善于相面之人对李锜预言,郑氏将来必会生下天子。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李锜听后大喜过望,立刻将郑氏纳为侍妾。然而,好景不长,李锜的野心被朝廷识破,最终被杀。郑氏,这位昔日的叛臣眷属,被没入宫中,成为了唐宪宗宠妃郭贵妃的宫女。

在宫中,郑氏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渐渐引起了宪宗的注意。不久,她受宪宗临幸,生下了宪宗第十三子李忱。

唐宪宗驾崩后,由郑氏昔日侍奉的郭贵妃所生的遂王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此后,又历经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帝。

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李忱被封为光王。论辈分,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年龄比敬宗和文宗还要小一岁。这种辈分与年龄的错位,使得他在皇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36年间,李忱和郑氏一直默默无闻,只是个清闲的王爷和太妃。然而,他们内心坚韧,深知命运多舛,仍保持着谦逊与低调。

唐武宗在位六年,为求长生不老而服用方士所进献的铅丹,最终中毒身亡,英年早逝。武宗崩时虽遗有五子,皆可嗣其位;但宦官干预朝政,拥立武宗庶叔光王李忱即位,是为唐宣宗。光王太妃郑氏也因此一跃成为皇太后。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据《旧唐书》记载,在会昌六年,郑氏之弟郑光曾梦见一辆车载着日月,光耀天下,被认为是吉兆。

不久,宣宗登基,郑氏成为太后,郑光也获得升迁,任官检校户部尚书、诸卫将军、平卢节度使等要职。自此,郑氏家族荣耀至极,成为一时无两的显赫世家。

然而,李忱经历了什么变数,最后是怎么得到皇位的?

01

李忱出身卑微,受人嘲讽

李忱,其生母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之侍妾。李锜因谋反而遭放逐,郑氏则被召入宫中,成为郭贵妃的侍女。

某日,唐宪宗偶然临幸,郑氏便怀上了李忱。李忱自幼沉默寡言,宫中皆认为其"不慧",然而在他十多岁时的一场大病中,却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当时,李忱病势汹涌,仿佛已无生机。然而,突然间,他身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人腾空而起,端正坐好,拱手作揖,宛如臣子对待君王。

乳母见状,心中忧虑,以为他得了心疾。然而,穆宗皇帝走上前去,抚摸李怡的背脊,感慨道:“此子乃我李家之英才,非心疾所困。”为了培养李忱,穆宗赐予他玉如意、御马及金带,还特地安排了郭太后的堂弟郭鏶作为其师傅。

李忱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与憧憬。他曾梦见自己驾驭着神龙飞向天际,将此梦境告诉了母亲郑氏。

郑氏听后,神色紧张,嘱咐他切勿将此梦告诉他人。她深知这个梦境蕴含着儿子的未来命运,也深知这个命运并不容易实现。

李忱在太和、会昌两朝中愈加隐晦不露。他与众人相处时,总是沉默寡言,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文宗、武宗常常在宴饮之际强迫他说话,以此为乐,甚至戏称他为“光叔”。尽管如此,李忱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沉静与坚韧。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武宗皇帝为人豪爽,对李忱却不甚礼遇。他似乎并未察觉到李忱内心的深沉与智慧。然而,李忱并不在意这些世俗的眼光与评价。他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也深知自己所要走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这个波诡云谲的宫廷之中,李忱如同一颗被磨砺得愈发璀璨的明珠。他的沉默与隐晦,成为他保护自己、蓄积力量的盾牌。他继续在宫廷中默默地观察着一切,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时刻的到来。

02

李忱装疯卖傻,受宦官拥立称帝

有一次,唐武宗怀疑李忱是真傻还是假傻,于是派人去邀请李忱和诸王一起外出踏雪。

众人欣赏完美景后,打算启程返回。由于游玩时稍感疲惫,他们中途停下来喝酒休息。李忱似乎喝得有些多,或是因游玩而过于兴奋,竟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诸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带着些许醉意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搜寻。然而,经过长时间的寻找,仍未发现李忱的身影。考虑到行程的安排,唐武宗决定不再继续寻找李忱的下落。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李忱从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验到了人世的冷暖。他明白了在权力的斗争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敌人,即使是平日里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在关键时刻离你而去。这也为他日后成为皇帝后,对待臣子和政治的独特态度埋下了伏笔。

唐武宗内心暗自欢喜。他觉得李忱若真的没有回到宫中,那就证明他确实是个傻子。此外,唐武宗的儿子都还年幼,未能确立太子之位。如果李忱真的遭遇不测,皇位便可稳稳当当地传给唐武宗自己的儿子。

次日,侍卫向唐武宗通报,李忱安然无恙地出现在自己的府中。

唐武宗闻讯后大吃一惊,同时也更加坚信了自己对李忱的怀疑。他思来想去,总觉得李忱的存在是个隐患,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唐武宗决定对李忱下手。不久,他派遣宦官前往李忱的府邸,将其逮捕并囚禁起来,甚至打算将其扔进宫厕。

唐武宗身边的宦官认为,既然李忱是个“傻子”,留在身边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干脆将他除掉。唐武宗觉得宦官言之有理,便同意了他的建议。然而,宦官得到唐武宗的许可后,并没有立即执行李忱的处决。相反,他悄悄地将李忱藏匿起来,并将其运出宫外。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这是因为宦官深知唐武宗的儿子尚且年幼,而且尚未确立太子之位。他认为李忱年纪比唐武宗的儿子大,而且又是个“傻子”,更容易被宦官所控制。于是,宦官决定将李忱秘密保护起来,作为日后可能的一张王牌。

在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唐武宗病重,濒临生死边缘。宦官马元贽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决定找一个容易控制的继承人。他们选中了李忱,认为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容易掌控。于是,他们将李忱立为皇太叔,负责处理军国大事,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在担任监国期间,李忱表现出了深深的悲伤,但仍坚持处理政务。众人才真正意识到他内在的才华和品德。他的沉默和隐晦,并非是无能或无所作为,而是深藏不露的智慧和才能。

同一天,唐武宗驾崩,李忱正式登基称帝,时年三十七岁。他成为唐朝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被尊称为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03

李忱继位后勤于国事,然痴迷丹药,中毒而崩

李忱,深受《贞观政要》熏陶,自即位以来,勤于政事,孜孜求治,矢志于化解中唐以来的种种社会矛盾。他以铁腕手段整顿朝纲,内贬李德裕,终结了牛李党争的纷扰。

对外,他抑制了宦官势力的恶性膨胀,有力打击了那些不法权贵与外戚。更为可贵的是,他昭雪了那些在甘露之变中冤死的百官,除了郑注、李训之外,他们的名誉都得到了恢复。

李忱以节俭治国,视民如伤,轻徭薄赋,注重选拔人才。在对外政策上,他展现出了非凡的胆略和智慧。他连续击败了吐蕃、回鹘、党项、奚人等逐渐衰落的势力,收复了安史之乱后被吐蕃侵占的大片土地。

这不仅使唐朝的国威得以恢复,更使得百姓逐渐富裕起来,朝政呈现出一派“中兴”的小康景象。一些史家赞誉他为与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相媲美的明君,因此历史上将他的统治时期称为“大中之治”。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李忱虽精于决断,却过于严明,忽略了仁恩之意。他的这种性格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在他在位期间,尽管个人勤政忧民、尽心竭力,但天下仍屡遭水旱之灾。

更令人痛心的是,自大中十二年(858年)开始,各地藩镇相继爆发叛乱。宣州、湖南、广州、江西等地均有将帅反叛,局势一度动荡不安。李忱迅速应对,分命崔铉等人为各州观察使、节度使,迅速平定了各地的动乱。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与这位尽心国事的君王开玩笑。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李忱因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长年药)而中毒。

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口渴且体内燥热难耐,一个多月都无法上朝处理政事。尽管太医们竭尽全力治疗,但终究无法挽回他的生命。八月七日(或据《新唐书》记载为八月十日),李忱在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

群臣为这位英明的君王上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他的去世令朝野悲痛不已,人们深感痛失一位有德有能的君主。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唐朝的命运也随着他的离去而逐渐走向下坡路。

李忱的治国理念和才华无疑为唐朝的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明君。他忧国忧民、勤政无怠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熬死4代皇帝,演技堪比影帝。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开玩笑。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却因一次不幸的误食而去世。这无疑给唐朝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忱历经30多年的漫长岁月,从低谷一步步攀至巅峰之位,这是一段充满坎坷与挑战的历程。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坚定地向前迈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李忱的儿时梦想一直是他心中不灭的火焰,它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也给了他无尽的力量。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李忱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决心。他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书写了一段传奇般的奋斗历程,最终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站在巅峰之位,李忱回望过去的路,感慨万分。那些曾经的苦难和挫折如今都化为了宝贵的财富,为他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意义。他知道,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也离不开那些一直支持着他的人。

李忱去世后,世人还有人把他称为“小太宗”,以彰显他在位时期的贡献和成就。

最后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分享一下您的观点与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