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沧海跌宕三州泪 婵娟千年苏东坡——《苏东坡传》的美学思考

作者:青烟威文学

简冬梅(江西)

沧海跌宕三州泪 婵娟千年苏东坡——《苏东坡传》的美学思考

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林语堂用笔把这个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谪仙词人用美的语言娓娓道来,由此展开的美学思考。

在乐山大佛以北四十英里的眉州的眉山镇,有一户杰出的文学世家,这便是苏家,即人所周知的“三苏”,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三席之地。苏东坡是苏家的长子,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且不说他的诗词无论是当时还是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他泡制的美食以他命名,他与杭州西湖诗情画意的密不可分,他与儒、释、道的各种传说故事……

书中云:苏东坡在中国历史的特殊地位,他的诗文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与他的人品道德所构成他名气的骨干,和他在政治上对自己主张原则的始终坚定不移,这一切让他的名望屹立如山,不可动摇。

我个人认为,苏东坡除了是词人、作家,同时他是个政治家,循他从政跌宕起伏的轨迹,可以说苏的一生,在政治上是失意的,可意外的是,他治国理政的策论文章至今仍被反复引用。苏东坡死后十五年之久,仍被当权者追赐谥号文忠公,赐太师官阶。在宋代名仕贤臣众多的政坛上享有这种赐号的也只有欧阳修、富弼等不多的一些人,这实乃中国古代政坛的异数。作为政治家与苏东坡的政敌王安石不同的是,王安石的变法历史上褒贬不一,但他的主张得以实施,而苏东坡虽然在地方也有些建树,但个人认为苏东坡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身襟袍未曾开”,不能说不是一种深深的遗憾,以至苏东坡虽少年名成,而后一直在被贬的途中。东坡《自赞》诗云:目若新生之犊,身如不系之舟,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沧海跌宕三州泪 婵娟千年苏东坡——《苏东坡传》的美学思考

多年来,以苏东坡豪放的情格,无论在言行、诗词文、行动上处处都反对王安石“新法”。1080年,因乌台诗案,贬黄州;1094年,贬惠州;1097年贬儋州。贬黄州,苏东坡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黄州,苏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除以上所作,更作《寒食帖》,被誉为继《兰亭序》和《祭侄稿》后第三行书。在黄州由苏子詹完成了东坡居士的蜕变。苏东坡在惠州虽然只有三年,但因改造丰湖,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丰裕的收获,为百姓所爱戴,这三年中所作诗词一百多篇,以“不辞长作岭南人”自喜,又因“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传到政敌耳中,再次贬到海南儋州。

尽管仕途坎坷,苏东坡贬儋州描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但一曲千古绝唱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横空出世。这种东坡式的乐观豁达自言自语是快乐哲学的源泉。我认为同样由于这种出世的达观人生态度,加上苏东坡对自己政见的坚持,使他不为新、老政党所容,政治上郁郁不得志,频频遭贬,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沧海跌宕三州泪 婵娟千年苏东坡——《苏东坡传》的美学思考

其实相对于苏的政治生涯,我更钟情于苏的情感生活。

苏东坡的发妻是在十八岁时娶的时年十五岁的王弗小姐。书中云: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而苏东坡显然是赢家。苏夫人在务实际、明厉害方面似乎远胜过丈夫,苏东坡把人人当好人,而苏夫人则有知人之明。在苏与客人谈话时,苏夫人总在屏风后静听,夫人总是能客观地评价来访者。“屏后听语”的故事证明苏夫人确有慧眼,在后来诬陷苏东坡的人中就有苏夫人反复警醒的数个两面人物。然而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苏东坡的发妻二十六岁之年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发妻死后,次年四月苏父病逝,对仕途踌躇满志的苏东坡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苏东坡于发妻墓旁亲手种妻最爱松树三千棵,以至十年之后想起发妻仍料得年年断肠处,作《江城子》十年相死两茫茫自难忘怀。人生如斯,方是旷达超脱之始。

居丧期满后,苏东坡续弦娶的是发妻的堂妹。这个从小对堂姐夫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王闰之,虽不如发妻能干,但秉性柔和,遇事随顺。元稹有诗云:贫贱夫妻百事哀。王闰之在丈夫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一直与丈夫同甘共苦,无微不至的照顾苏东坡,将堂姐的孩子视如己出,在苏东坡“乌台诗案”这段最难煎熬的日子和被贬黄州后的艰苦岁月里,王闰之始终贤妻良母般相伴,陪伴苏东坡二十六年卒于京师。

王弗衬着苏东坡年少才华熠熠,王闰之伴着苏东坡走过坎坷的中年,当步入老年的苏东坡遇到王朝云时,真正的知音来到。苏东坡表现得特别珍爱,朝云是苏东坡在杭州做通判时相识,我愿意相信,“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为朝云所写。苏受贬时去惠州,五十七岁的苏东坡曾感叹,虽无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但老之将至朝云誓死相随,自己胜过白居易。

沧海跌宕三州泪 婵娟千年苏东坡——《苏东坡传》的美学思考

在惠州苏东坡作《蝶恋花》,当朝云起头刚唱“花褪残红青杏小”时哽咽不止,泪满衣襟,苏东坡问何故,朝云答: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翻然大笑: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一问一答,享人间气象万千。

人世间最美好的遇见就是懂你。天何处无芳草,世人认为是一种豁达,洒脱,但芳草典故,出自屈原《离骚》,“香草美人,是一种向征,是对理想信念执着而不得,为了反衬自己坚忍不拔的追求,虽九死而不回、离不开而痛苦,表面旷达,但字里行间的背后,含着悲痛,只有朝云能读得出,朝云是他的知音,朝云死后苏东坡终身不复听此词,他们两人是世间最为清澈的存在。

苏东坡一生,从某个角度来说,仕途历仕途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苏东坡始有王弗这样事业上的贤内助,又有王闰之这样家中的贤妻良母,再拥有王朝云这样才艺双绝的情感知音,可以说苏轼拥有过中国古往今来男人在爱情婚姻上所能梦想到的所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弗是希望,王闰之是暖,王朝云是爱,而苏轼永远生活在他的人间四月天里,这样的一生婉约张力与美共生。

沧海跌宕三州泪 婵娟千年苏东坡——《苏东坡传》的美学思考

作者简介:简冬梅,女,江西新余人,热爱生活,喜欢文学,2000年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平台。

编辑:李勋修/尤宝清/吴军《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