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作者:卡卡文学社

家道中落,进入电影圈

邵逸夫,这个名字,注定会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1926年,邵逸夫出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望族世家。

他的父亲在他幼年时支持革命,后来经商失败病逝。一时间,曾有荣光的邵家沦落为普通人家。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19岁的邵逸夫本可以选择读书或者做官,也可以坐吃山空,浑噩度日。然而这个少年人一心想要改变家族的颓废命运。

无奈之时,机缘巧合下他进入了当时刚刚萌芽的电影行业。邵逸夫凭借自己过人的聪慧和进取心,迅速在这个遍地机会的新兴行业中崭露头角。

1930年,23岁的他与兄长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天一电影公司,踏上了传奇的创业之路。

当其他人还在怀疑电影产业的前景时,这位少年人已经看准了新世界的曙光。他敏锐地嗅觉到,影视娱乐必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与产业之一。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在他孜孜不倦的挖掘开拓下,天一公司逐渐成长壮大,为邵氏未来商业帝国的崛起打下基石。

东南亚发展,农村开拓市场

天一公司的迅速崛起招致其他电影公司的忌恨,1930年,上海6大电影公司联手对天一实行“六合围剿”。面对联手反对的强大势力,邵逸夫不得不带领公司离开上海,远赴东南亚继续发展。

当时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电影市场已然饱和,新的竞争者根本无法立足。但邵逸夫丝毫不气馁,他凭借与生俱来的商业敏锐度,将公司的触角伸向了农村市场。

与其他电影公司仅仅关注城市精英阶层不同,邵逸夫直接将天一的受众群体定位在底层的农民工人阶层。他意识到,这些群体也渴望娱乐,而电影恰恰可以满足他们这一需求。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于是,邵逸夫跑遍乡镇村落,用最简单的设备与剧本拍摄低成本电影。他让影片回归本质,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这些电影在农村获得极大回响,天一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在邵逸夫这位商业奇才的带领下,天一成功打开局面,从东南亚的困境中杀出重围。正是有了这段历练,孕育了邵逸夫超凡的商业头脑,这为他日后建立商业帝国奠定基石。

首部有声电影,技术创新

1935年,天一公司在邵逸夫的带领下,业务已初具规模。但这位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丝毫不敢满足于现状。在他看来,企业只有不断技术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于是,邵逸夫果断出国高价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有声电影拍摄设备。当时,有声电影在国外已经开始普及,而中国电影业仍然停留在无声阶段。

邵逸夫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冒险介入,成就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然而风险与机遇并存。邵逸夫带着设备驾船返国途中遭遇暴风雨,不幸触礁下沉。多日后,一具奄奄一息的身躯被救生员发现,竟然就是邵老板本人。

他在死神面前幸免于难,而运来的设备也奇迹似的完好无损。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最后,在邵逸夫的精心指导下,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了。一时间,公众对电影的热情空前高涨,票房数额刷新新高。

天一公司也在第一时间抢占了有声电影的制高点,技术实力大幅提升,为未来TVB的成立奠定基础。

日占时期传单惹祸,被日军抓捕

1937年,日军全面占领上海,中国电影业再次天翻地覆。然而正义感十足的邵逸夫没有丝毫畏缩。他制作了大量揭露日军暴行的电影宣传片,并四处发放抗日传单,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这些举动很快招致了杀身之祸。日军连夜搜捕他的下落,最终还是将这位爱国者抓获。在审问中,邵逸夫毫不畏惧,直面日本人的刁难与酷刑,始终耿耿于怀,坚决不屈。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这一次生死考验,让邵老板对生的意义有了前所未有的体会。他在椅子上挨打时,会想起自己年幼的孩子;他在牢房里受饿受冻时,会想起天一公司那群相依为命的员工。

是他们给了邵逸夫继续活下去的力量。在这些磨难面前,邵老板前所未有地渴望活下去。这激发了他强大的生命力,帮助他平安从魔掌下活了回来。他发誓一定要让这些入侵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为了这个信念,他不惜孤注一掷,誓与电影事业共存亡。

香港再战国际电懋,生死时速

1945年,邵逸夫带领天一公司东山再起,目标直指当时电影业中心--香港。这里商机无限,但竞争也异常激烈。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实力雄厚的国际电影懋业。它旗下拥有大批一线明星,实力不容小觑。

然而,邵老板毫不畏惧强敌。他带领天一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多部卖座大片。其超强的商业运作能力和敏锐嗅觉,让公司业绩节节高升,渐渐追上老对手。

与商场上的竞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人私交甚佳,彼此欣赏。1964年,双方商界领袖乘机出游,不幸遭遇坠毁。

邵老板幸免于难,而最大竞争者陆老板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我失去了对手,今后无人竞争,进步也很有限了。”邵老板对老友的猝逝痛心疾首。然而商场如战场,弱肉强食。

在这场残酷的生存竞争中,邵氏终于力压电懋,成为香港电影业的老大。有了这段与死神赛跑的历练,邵老板似乎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且牢记要时时行善。

正是凭借这股气运,老邵的事业才能乘风破浪,不断成功攀登新的高峰。

创立无线电视,成就电视帝国

踏入1970年代,香港电影业进入黄金时期,邵氏公司已经是电影界的老大。然而商业天才的邵老板并不满足现状。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视才是未来,于是果断与无线电视合作,进军这片新蓝海。

邵老板采取两手并进的发展策略:一是开设表演艺员训练班,始终坚持自己培养明星的理念;二是创立轰动一时的香港小姐选美大赛,借助这一平台梳理新星。

在他的精心经营与背后运作下,无线电视崭露头角,涌现出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明星和主持人。它很快在香港电视圈站稳脚跟,获得老百姓的喜爱,收视率始终高居各大电视台首位。

到80年代中期,在邵老板30多年如一日的心血倾注下,无线电视已经成长为香港第一电视台,打开了它通往电视帝国的大门。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它不但主导着香港电视圈的发展,还逐步向综合媒体集团转型升级。

如今无线电视已是香港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一员。它承载了两三代香港人的记忆与情感,见证并扮演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符号。

而这一切辉煌,都有赖于老邵的远见卓识与坚韧不拔。

后宫甚盛,子女断绝关系

事业达到巅峰之时,邵老板在感情上却有些不拘一格。他在原配黄太过世多年后,与年轻40岁的女星方小姐相恋,并在72岁高龄续弦。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这在当时的香港可谓轰动一时,甚至有“东方铁郎”之称。

然而,这段姐弟恋最终导致邵老板在暮年与骨肉亲情的断裂。他与儿女们本就因商业联系疏远,这一举动更是雪上加霜。

儿女们对老邵这种不拘礼教的作风不满,选择和他划清界限。

“你现在有新欢,我们也不便惦记着你的家业”。邵老板亲生儿子如此说道。他们不但拒绝沟通,还表态放弃老邵巨额的商业遗产,这让老人的心凉了半截。

大善人邵逸夫捐款上百亿,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不愿继承遗产

在几番尝试修复关系失败后,年迈的邵老板只能独自一人面对着他帝国般的商业王国。他寂寞而缺乏斗志,公司的运营终日被他抛诸脑后。

最终这位传奇人物在92年辞世,他没能找到一位心腹接班人,巨大商业帝国就这样四分五裂。

孤独终老的悲剧命运,成为老邵人生中难以抹灭的遗憾。这也让后人不禁深思:成功辉煌背后,缺少了家人陪伴,一切都会变得黯然失色。

金钱和权势终会飘散如尘,唯有亲情,才是永恒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