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作者:Talk历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文| 昭明

编辑| 昭明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70多年走来,五星红旗早已刻入了中国人民的记忆,每当看到这面旗帜,内心都会无比自豪,可你知道吗,在最开始投票选取国旗图案的时候,五星红旗仅仅得了5票。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那它是怎么被选上的呢?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国旗由人民设计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支撑也土崩瓦解,革命的胜利就要到来,新中国的筹备随即提上日程。

其中之一就是选择一面合适的旗帜作为国旗。

中国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国旗的选择,党中央也一致决定交由人民设计。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农民、工人、商人、少数民族人士、解放军战士、宗教人士等等,只要是真心拥护新中国、一心一意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人都可以提供自己的想法。

这年7月,《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家权威媒体纷纷刊文向全国民众征求国旗备选图案,民众无不振奋,就连一些正在前线作战的战士,休整期间也纷纷参与其中。

设计国旗,是一件莫大的荣誉,集体参与感,是新中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上海一家单位工作的曾联松看到报纸上的信息,也跃跃欲试,他虽然从事财务工作,是个理工男,但从小就喜爱绘画,也有一定的绘画功底,他觉得身为一名党员,也要为新中国出一份力。

原来,曾联松早年就加入了我党,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上海解放后,他深藏功与名到了一家单位默默工作。

一天夜里,曾联松仰望星空,突然想起了当时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共产党”,看着满天星月,曾联松顿时有了灵感“就设计一面带星星的红旗!”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最大的五角星自然代表领导人民打天下的中国共产党,可剩下的星星要有几颗呢?

曾联松常读毛主席的著作,他从《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得到了启发,毛主席说当时人民有四个阶级,分别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于是,他把小星星的数量定为了4颗,每一颗代表一个阶级。

很快,五星红旗的方案就被设计出来了,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不过,曾联松看着征集图案的要求,为了 更凸显工农,他在大五角星上又加上了镰刀斧头。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这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委会,与此同时,筹委会一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总计3012幅图案。

新中国成立在即,看到民众如此热情,筹委会工作人员都很兴奋,他们随即从中挑选了最具特色的38幅图案作为候选图案,一一编号,交给政协人员投票评选,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编号为复字第32号。

很快,投票结束,只是和很多人想得不同的是,五星红旗图案并没有一开始就脱颖而出。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5票对342票

在实际527人的投票中,五星红旗方案只得了5票,占比不到1%,反而是复字第3号作品获得了342票的绝对优势,占比高达65%。

3号图案采取了一星一杠的样式,也是红色背景颜色,画面十分简洁。

一个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一条横杠代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突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凸显了地理特征,可以说完全符合征集图案的要求。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代表们绝大多数都支持这一方案,很快,3号作品交到了毛主席手中审阅,如果不出意外,再进行完二轮投票,3号作品就会成为新中国的国旗。

只是,就在此期间,有两个人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个是张治中,此人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解放战争期间弃暗投明,加入了人民的怀抱,本着民主精神,他也是政协委员之一,也有投票和参政议政的权利。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张治中并不认同3号作品,他对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原来,在他看来,用横杠象征黄河寓意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放到图案上,放大去看,难免会有分裂祖国的感觉。

当时解放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这种寓意显然不太好。

毛主席深以为然,投身革命就是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国旗中出现分裂的因素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另一个人是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作为对抗战有过突出贡献的爱国人士,他也受邀出席了政协会议,陈嘉庚常年漂泊海外,对于国家统一更是十分期盼,他也不赞成3号作品。

紧接着,张治中还向众位代表推荐了32号作品,也就是五星红旗的图案,称这上面的五颗星星代表着全国上下大团结。

代表们看后恍然大悟,顿时觉得这个确实不错,只是,大家还是有着一些疑惑。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不忘初心

有代表提出疑问:“上面的两颗星星代表着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那将来这两个阶级消失了,国旗岂不是还要改?”

这确实是很多人的顾虑,毕竟国旗可不是能轻易更改的。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对此,张治中想了想回答说:

“我们可以不拘泥于五角星的意义,只要强调大团结即可,不管未来怎么变化,团结的含义是不会变的,这样如何?”

这番回答合情合理,代表们纷纷认同。

紧接着,又有代表提出疑问:“上面的镰刀和斧头似乎和苏联的有些过于相似,无法体现我们的特色,会不会有模仿苏联的嫌疑?”

这代表建议把镰刀斧头去掉,只保留五颗五角星,毛主席看过改后的模样,顿时觉得更简洁明了了一些,深以为然,张治中也同意去掉。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就这样,在大家的民主讨论下,五星红旗图案最终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认可,五星红旗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的国旗。

1949年10月1日,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毛主席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了,历经近代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看到自己设计的图案被选中,曾联松也发自内心地高兴。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而对于设计国旗的曾联松,国家也没有忘记。1950年9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给他寄了一封信,信上写着:

“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合现在五百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这年的国庆盛典上,曾联松还受邀到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后来他还被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曾联松也积极为人民建言献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而他本人也从未因设计国旗就骄傲自满,生活中的他依旧十分朴实无华,改革开放后,曾有人劝他开个专卖国旗的店,毕竟以他国旗设计者的身份不愁没有生意,但曾联松果断拒绝了。

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他说:“五星红旗是无数志士仁人、革命战士一百多年浴血奋斗的伟大成果,而我仅仅表达一点心意,国家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晚年的曾联松深藏功与名,继续过着清贫的生活,从来没有向国家申请过任何优待,他当初设计国旗也是源自内心的热爱,对新中国的热爱。

1990年10月19日,曾联松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曾联松身后并没有给孩子留下什么物质遗产,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自念一生坎坷,书剑无成,贡献很少,报国不多。每临清苦能‘信念’不移。值此国际风云多变,幸中华自强,国运亨通,柳暗花明,经济振兴,令人欣慰。”

曾联松同志的崇高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