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非杀掉侮辱他的屠户?原因有三

作者:历史无双

我们都知道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事情,当年韩信听完那段话,仔细看了那屠夫一眼,动都没动,低头就从人家胯下钻了过去。

问题来了,韩信为啥宁愿受辱,也不杀掉屠夫呢?

为何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非杀掉侮辱他的屠户?原因有三

1、韩信不想违秦法。

因为秦法严得很,闹不好就是死刑。不是说轻轻松松就能过咱们现在这个生活的。

秦竹简上有说过一起杀人案怎么判的:

《睡虎地秦简》:甲谋遣乙杀人,受分十钱,问乙高未盈六尺,甲可(何)论?当磔。

大概意思是,甲想让乙去抢劫杀人,给了乙十块钱。可是乙个矮又未成年,那就不算犯罪。那甲该咋办呢?就得挨个车裂。

为何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非杀掉侮辱他的屠户?原因有三

你看,找杀手来杀人都这么狠。这也就是秦朝的法律严格。

你说的这个“胯下之辱”是在秦末汉初的时候发生的。

那时候还是秦朝,虽然说有些叛乱,但跟后来比起来还算稳定。如果韩信在那么多人面前把那个屠夫宰了或打伤了,他可就麻烦大了,干错事就是坐牢甚至要砍头。

即使只是侮辱他,按照秦法他最少也要服兵役四年,那日子可不好过呀。

韩信为了不受处罚,只能忍一时之气,从那厮胯下滑过。这样他既免了被羞辱,也不会受到别的惩罚,也不妨碍他后来成功的。

你要知道,秦律里杀人可是大罪!

2、韩信心高气傲,不愿无谓牺牲。

你知道的,韩信那个人可不是一般的想往高处爬。他的目标就是成为王公贵族,出尽风头。

咱们就拿他开始跟着的项梁来说,他跟项羽干过,后来又来了刘邦那里,但是刘邦安排给他都是些小差使,他心里当然不痛快,所以最后跑掉了。然后萧何去找他回来,他才被封做大将军。

为何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非杀掉侮辱他的屠户?原因有三

再说了,韩信这个人呢,就喜欢往更高级的位置走。

比如在军队里,他就想着当最大的将领,而不是只做一个小军官。这可是个伟大的梦想哦。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人想去做那种大官可是很困难的事情。

可韩信心想要么就做最大的将领,要么就拉倒。

这就是韩信的心思。他实在是太着急了,一点也不想浪费时间去部队里面锻炼自己,只想飞快地升官发财,让别人看见他的能力。

所以呢,对于那个侮辱他的屠夫,韩信心想反正自己以后肯定是大人物,犯不着跟这种小事计较。他的目标可是很明确的呢,谁也拦不住他要去争取名誉和利益。

总而言之,韩信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让人抓住他的小辫子。毕竟那个时候还是秦朝当道,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3.韩信坚信自己能成大事,并把胯下之辱当作是成功路上的挑战。

《史记 ·淮阴侯列传》有记载:

《史记 淮阴侯列传》: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大富大贵的韩信做了楚王后,回到老家淮阴后,居然邀来了当年曾经羞辱他让他从胯下爬过去的那个人做了中尉。

为何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非杀掉侮辱他的屠户?原因有三

韩信还跟部下们分享说:“你们看看这个人物,当时他侮辱我的时候,我怎么不能宰了他呢?但是没有必要,我忍受了这个耻辱,最终换来了现在的成就。”

此时的韩信已经成为楚王,位高权重,备受尊敬。他强调正是因为当初的屈辱,才有了如今的辉煌。

他把那位曾经侮辱他的屠夫当作负面教材,常常以此警示大家,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毅力和耐心。

这种自信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韩信心想,天命降临到我身上的时候,我必定能走过重重风雨,成就千秋伟业。

为何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非杀掉侮辱他的屠户?原因有三

韩信一定读过孟子的《三字经》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觉得只要克服眼前的困难,未来必定能有更大的作为。

虽然韩信只是个平民,但是每场战役都如闲庭信步,可见他读过大量兵书,或者是很了解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懂得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走向成功。

因此,即使受点侮辱也是值得的,毕竟不是谁都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韩信显然是个例外,他可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