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帝俊氏与帝鸿氏父子

作者:山与海真人

《山海经》是西汉朝庭官方组织校勘之后,印发的书籍。虽然有神话为内容,以传说为书体;但是所记载的内容也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学、地理等价值。

在《山海经》中,笔墨最多的第一人,既是帝俊。载他的事,多至十七八处。从这么多帝俊的故事,可以看出帝俊身份的重要性。

帝俊,在《山海经》及其它内容中东西南北无所不有。他的妻子多,子孙多,事业和发明也多。包括姜姓、姚姓、销(萧)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传说中,十个太阳是他的儿子,十二个月亮是他的女儿。

《山海经》还有:“帝俊生帝鸿”,说明帝俊和帝鸿二人是父子关系,同是帝王。也就是说,帝鸿继承了帝俊的帝位。这种父子关系,决定了二人的社会环境和地位及身世等问题。

按照远古华夏人的习惯写法,“帝”,应该是社会地位的冠名,既帝王的意思。“俊”和“鸿”,应该是名或号。这样从二人的亲子关系和社会地位,可看出他们的很多问题。“帝”的意思很明确,天神也要最高档次的才能称帝。寇帝字者,一般是指中国古代的帝王。诸侯王是不能称为“帝”的,在各种记载中,名字前面也不能冠“帝”字。比如蚩尤没有正式当过“帝”,自然在蚩尤的记载中,也从未看见过“帝”的字样。

帝俊:

有人认为帝俊是炎帝序列或黄帝序列的人,也有说他是神话中的天神。那么,他到底是谁?

帝俊,应该是帝王俊,或“俊”这个帝王。据史料记载: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显然,中容是最东方的国家,是帝俊的后人。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晏龙也是远古的知名人士,他们也使四鸟,都是一个种族的人。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萧)姓,黍食,使四鸟①,虎、豹、熊、罴”,白民国在现东北长白山麓。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黑齿国在现黑龙江畔生活的居民。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这些国家,以彩鸟为吉祥物、为官职的名称。

还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生。”一年之中,日出的地点各不相同,所以日出的山有很多。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还有大言、合虚、鞠陵于天、东极、离瞀、壑明俊疾(中容之国)等山,都是日月所升起的地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旸)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遥远的大荒之中,凡日出的大山中,都有旸谷,日出日入都靠金乌鸟驮载。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

“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此娥皇,不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同名而已。

“有人食兽,曰季釐。帝俊生季釐。故曰季釐之国。”,

“有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缗渊,有四处水源,是帝俊祭天或祭祀的地方。

“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此女子羲和,不是尧舜时管天的羲与和两兄弟。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牛耕。”

后稷不是稷,应该是称为稷那个人的后代。稷是神农氏的儿子,名子叫柱。名称为“后稷”的人有多个,都是农稼有贡献的人,被称之。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稷的孙子叔均,开始用牛耕田。后稷继续光大了神农氏的农耕文化,把农业生产推向更高水平,所以世人称其为后稷。

帝俊生的这个后稷,也不是周朝的先祖那个号称后稷的人。周的先祖名弃,建功于尧舜时代,号后稷。

《史记·史记卷三·周本纪第四》载:

“周后稷,名弃”。尧舜时,弃“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虽然后世都把弃,称为后稷;但其姬姓,是黄帝序列的人。真正的后稷是帝俊所生的后稷。弃不过是因其农桑之德,而亦号曰后稷。

还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还有龙山、鏖鏊钜、常阳之山等,都是日落的地方。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这个常羲应该就是所说的羲和。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卫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

《山海经·海内经》载: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可见帝俊氏之世遥远,且从帝俊命羿“以扶下国”看,帝俊应该是高于或先于“下国”的神灵帝王或先前之国。同样,羿也是那时候的人。羿很忠于职守,帝俊给了他神弓,没想到人间改换了天地。黄帝接替了炎帝的天下,十个太阳金乌鸟很不服,于是它们不再按部就班地职守工作,胡乱出来,甚至十个太阳一起出来。人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羿用神弓射杀了九个太阳。帝俊很后悔,要追究羿。于是羿到处求神丹灵药。企图逃跑,躲避惩罚。但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他的灵药,逃到人神不管的月亮上。于是,帝俊罚羿下界人间,神仙界中再没有羿。神仙当不成了,到尧舜禹的时代,羿却干出了很多事业。

从上可知,帝俊的后代有姓姜、姓姚、销(应是萧、肖等姓氏)姓等,大多是“黍食,使四鸟”;所生的儿女有10个太阳,12个月亮等。

“姜”,神农氏的本姓。姚、销(萧)等姓,是神农氏后代的衍生姓氏。“黍食”,因农耕而黍食。“四鸟”:鸿鸟氏、凤鸟氏、玄鸟氏、青鸟氏。生十日者,正是炎帝。

炎帝神农氏及后代,教人们种植农作物,被称火德王,崇拜火、日等。——各种鸟,是炎帝政权所信奉的吉祥物。

——这些都是明显的神农氏炎帝的特征。

从 《山海经》与其它古典文献中所言,炎帝有子10个,都是太阳;有女12个,都是月亮的传说;帝俊是炎帝无疑,但是哪一位炎帝?——则应仔细商量。从帝俊有多个儿女看,显然不是神农氏那个炎帝。因为,史料中记载,神农氏那个炎帝的“子”,应该与太阳儿子有区别。《山海经》中说“十日”,不说“十子”,是为了突出十子地位及他们的炎帝身世。

另外,有人说帝俊是上天的神,则更不可能。帝俊的儿子中,有一人也当“帝”——帝鸿。这父子两个帝王,是有继承关系的。仅从这一点说,帝俊是天神上帝的说法就已经站不住脚了。因为天神是不死的,在天上神仙中,不可能有儿子继承父亲也当“帝”。足也,帝俊是上帝天神之说,休矣。

在黄帝系列中,禹之前的帝王中基本没有父子关系的继承,唯有丹朱似乎当了几天帝王,但不是正规帝王。丹朱与尧是父子关系,却与尧舜驱赶四凶族的事情时间上矛盾。因为,如果丹朱是帝俊氏或帝鸿氏,《史记》中所说四凶族中,有“帝鸿氏不才子”被尧舜迁往四夷。帝鸿氏是帝俊氏的儿子,都不可能与尧的儿子丹朱掛上边。夏以后的帝王之间有父子关系,更与帝俊的事情要贴不上边。所以,帝俊与黄帝系列掛不上任何关系。从所记载的内容看,帝俊只能是炎帝系列的人。

再从《山海经·海内经》所述,帝俊以后三代造船,后五代造车。与我们公认的黄帝时期造船、车等,相比下,帝俊要早得多,是黄帝的前辈。显然,再次说明帝俊不可能是黄帝序列的人,只可能是炎帝序列的人。

帝鸿:

也有人说,帝鸿氏是黄帝。如:《世本》中说:“黄帝又曰帝鸿氏”。《左传·文公十八年》杜注:“帝鸿,黄帝”。《五帝本纪》[正义]中也说:“黄帝,……又曰帝鸿氏”。

不过,黄帝之说已经有多种史料表明,黄帝与帝鸿氏是两个人。起码,帝鸿的父亲是帝王,而黄帝则不同。黄帝的父亲少典至多能称为“王”,黄帝时代根本没有对自己父亲追封的任何记载,因此,黄帝的父亲不可能有“帝”的称号。所以,帝鸿是黄帝,只能是无稽之谈。

有人说帝鸿氏是蚩尤,如果真是蚩尤,也是炎帝序列里的人,与他的父亲是炎帝系列吻合。那么,蚩尤是不是帝鸿氏?对这些问题,我们分析一下有关的史料: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昔帝鸿氏有不才子,……。少昊氏有不才子,……。颛顼氏有不才子,……。此三族世忧之。” 后来,这三族加上缙云氏一族不才子,共四门凶族,被舜帝赶到四个边远的地方生活。

按书写顺序说,表明帝鸿氏在少昊氏之前。四人之中,后三人都是华夏眼中的圣人,而蚩尤则是华夏人眼中的妖魔。这样说话,四人不配伍。帝鸿,在古人眼中只可能是人们眼中的大人物,否则这句话从逻辑和人文、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是说不通的。只有四个圣人的后代才可能比较出“不才子”,妖魔后代是不才子,不足为怪,不能与后三人同日而语。

少昊,又写作少皞、少皓、少颢,有多种指向。一说是天神中的赤、白、青、黄、黑五帝中人;一说与炎帝有关,以鸟为吉祥物的民族;一说其是玄嚣,一说是昌意。其中,玄嚣和昌意都是黄帝与元妃螺祖的儿子。从当时的权限说,应该是指玄嚣。但后来又有说少昊是昌意之子颛顼,按说颛顼是五帝之一,当少昊之名是正当的。

少昊玄嚣(约公元前2698年—约公元前2525年),具有神奇和超凡的本领。少年时即被父亲黄帝和母亲嫘祖,送到东夷部落联盟里最大部落凤鸟氏部落里。长大后,娶凤鸟氏之女为妻,并成为凤鸟部落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统领江汉和东部。

东夷曾是炎帝属下,蚩尤领导的地方。因炎帝和蚩尤都被黄帝战败,所以这个地方归了黄帝,黄帝把东夷封给了玄嚣。

帝鸿氏既为帝,又与帝俊是两代帝王;帝俊具有明确的炎帝系列特征,所以帝鸿氏决不会离开炎帝系列,不可能在黄帝系列之中。更不可能是黄帝,因为,黄帝的父亲和儿子都不是帝。颛顼、帝喾、尧、舜、禹之间都不是父子关系。之后的帝王系列中,虽然有父子帝王,但都对不上茬。所以,帝鸿氏只能在少昊之前,则只能在黄帝之前的“帝”中。而蚩尤自己没有当过帝王,也没有帝王的继承关系。

那么,帝鸿氏就只能是炎帝序列中的帝。

这里所引“不才子”,是让世上人忧患的名人后代。《史记》中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地说,圣人也有不肖的后代。

司马迁写《史志》时,蚩尤已经被历史地定为了反面人物,把他妖魔化了。尧舜时四凶族的先人肯定都是正面人物,按中国古代先人的写作手法,蚩尤不可能再与正面伟人并列。西汉的《史记》,是一定会遵照古人规矩写作的。

其中,少昊氏为黄帝嫡子,南方政权的掌门人,是历史中的褒奖人。颛顼帝不用说了,是接黄帝班的高阳氏,黄帝的孙子,五帝之一。缙云氏是黄帝的肱股之臣,为黄帝和当时天下不可少的“圣人”。这三个人都是正面人物,帝鸿氏又怎么能是反面人物?

如果帝鸿氏是蚩尤,那么,妖怪的后代不是好人,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有什么可说的呢?谁能把妖怪的后代与圣贤的不良后代相提并论呢?

从字面上说,“帝鸿氏”应该是当帝王的人,否则不能在名字前面冠一“帝”字。

炎帝为火德王,崇尚太阳。蚩尤虽然也曾经是炎帝序列中的一员,也属火;但他不是火德王的代表,也没有在华夏大地上称帝王,只是三苗和东夷之王。蚩尤的名字前面从来没有冠过帝字,更没人称他为帝。

所以,蚩尤与帝鸿氏不是一个人,——帝鸿氏不可能是蚩尤。

从司马迁把帝鸿氏、少昊、颛顼三人排列的顺序看,帝鸿氏是在少昊之前,那么帝鸿氏至少是与黄帝同期的人。另外,加上黄帝的重臣缙云四个人,都是与黄帝直接相关的人。这个范围,就是唯一的了——只能是炎帝八代孙俞罔。因为,当时在帝位的只有一人,就是被黄帝打倒的俞罔。

“炎帝”,不是一个人的专用名称;是神农氏及后代共同掌握的朝政,是一个朝代的帝王名称。直到第八代孙俞罔当政时,《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帝鸿氏,应该是名为鸿,职称为帝。鸿字的含义是:

《康熙字典》中解释说:“鸿”是大型的鸟;也有洪水、大、大沟、姓氏之意,又有“鸿蒙”、 “东方日所出地”,既炎帝所属之地,……含义。

“鸿蒙”之说,是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也指大自然的元气。如:《庄子·在宥》载:“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淮南子·道应训》也载:“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成玄英曾说过:“鸿蒙,元气也”。另外,《秦并六国平话》卷上有:“鸿蒙肇判,风气始开。” 其中的“鸿”,主要是指大,原始等意。

虽然“鸿鸟”是炎帝系列的主要标志之一,如:说炎帝“使四鸟”,四鸟中就有鸿鸟。说明:“鸿”可以说明鸟,但不可以“鸟”解释“鸿”字。因为“鸟”不是对帝王的称呼,帝王的称呼要比鸟高级得多。炎帝是“使四鸟”,而不是四鸟。

《吕氏春秋》说:“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

《山海经》及相关史典,都说炎帝部族“黍食,使四鸟”,其中四鸟者:既鸿鸟氏、凤鸟氏、玄鸟氏、青鸟氏。毋庸置疑,“鸿”者,属于神农氏。

从字面解释看,鸟、日等都是明显的炎帝特征。“鸿”这种大神鸟,动一翅就是八万里,谁能承得起它的神威名称?且,“鸿”是东方日出的地方,又有“神农以鸿”的说法;所以,“帝鸿氏”显然是指炎帝这个概念,也可能是指某一个炎帝。当然,也许就是指神农氏,但最大可能还是俞罔。

按古人习惯,以“鸿”说神农氏;那么鸿字的应用,就不可能再用于别人。显然,帝鸿氏起码是炎帝序列的帝王。是不是帝鸿氏属于炎帝系列整体的泛称?也不可能。因为帝鸿是帝俊所生,所以帝鸿氏只能是一个人。

神农氏之后有八代人称帝,也就是说,炎帝政权至少应该有九个“帝”。

《三皇本纪》,“神农纳奔水氏之女曰听妃詙。为妃。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还有《三皇纪》也说:“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

有的文献记载中,榆罔死后,直到他的孙子执政时才被黄帝推翻。以上这是“奔水氏”延续的一支炎帝后代,还有《山海经》所记载的一支后裔:

《山海经·海内经第十八》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洪水滔天,鲧窃帝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显然,炎帝神农氏绝非以上二位夫人,其子也绝非以上所列。但论起他们的后人,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论。到了尧舜的时候,炎帝后人的顺延称呼,也必定、且只能是最后一个帝的称号。当然,他们也是神农氏的后人。但因神农氏的名望所在,其“不才子”不可能冠以神农氏大名,只能冠以后世炎帝的名。于是这种不愉快的名称,只能冠在丢失政权的最后一个“帝”的名上。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被舜发配到边远的地方。这支部族的先人,只能是丧失炎帝政权的最后一个“帝”,也就是炎帝的第八代孙——俞罔。

所以,帝俊和帝鸿都是炎帝序列中的人,可能是神农氏第七代孙和第八代孙。

在现有的历史典籍中,并未在哪个家族序列中发现帝俊和帝鸿。看似这两个称帝的父子,名字不是“俊”和“鸿”,也许是他们的号、字、称谓等。

另外:前面所引《史记》中的“四凶族”应该是:

帝鸿氏有不才子,是炎帝俞罔族的后人。

少昊氏有不才子,是黄帝长子族的后人。

颛顼氏有不才子,是黄帝孙子族的后人。

缙云氏有不才子,是黄帝著名大臣后人。

说明:黄帝以各种“云”为官名和吉祥物,缙云是一种夏天的、非红非紫的云,是黄帝封驱病、驱邪人的官名。现重庆有缙云山,相传是缙云氏后人住过的地方。如仅解“缙”字,古代称官僚或做过官的人为缙绅,亦作"搢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