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作者:柳飘飘了吗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抖音的一条纪录片,让完颜慧德评论区成为网友大型忏悔现场。

你问谁?

不妨看看下面的文字有没有自动转化成语音的效果:

“笑拥了”“拱出去”“这是一个lonely(伦理)的问题”“iPhone手机 (安分守己)”“读书的拟人最美丽,读书的拟人最优秀”……

最出圈的,还当属一句“好了是闺蜜,不好了是敌蜜”。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因为这些一本正经的抽象言论,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妇女成为了现象级网红。

50多岁的年纪,戴着老式眼镜,稀疏的爆炸头活脱被嗦过的芒果核,却受到全网年轻人的追捧、模仿与戏谑。

记录片前,完颜在互联网是个丑角,被视作茶余饭后的消遣;纪录片后,不少网友却开始忏悔自己的不识好歹。

又一出好人受冤的反转公案?

细细考究,其实未必。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上一辈网民(汗流浃背了)曾编过一个故事,说1999年外星人和地球发生大战,幸存者都签订了保密协议,只有千禧年前的人记得这事儿。

这个梗本质上源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的危机感,为的是彰显老人的权威,兼吓唬小屁孩。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然而无论如何,Z世代的网络文化还是完全超出了前人的理解范畴,也完全改变了既往的流行生态。

晓得什么叫“抽象美学”吗?

一张人淡如菊的中年男人自拍加一句没头没脑的emo语录,成为血洗朋友圈的模板。

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叫闻会军的大叔在演自己。

自此,年轻人表达精神状态已经越过了写实的层面,只往写意而去。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这个时代,《兰亭序》的官配是一个挑眉比心的种地男子,社会摇披皮“科目三”后能舞进国际市场,一个鼠头鼠脑的家庭妇女娟子,因为贼能喝水被称作当代波塞冬。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为千禧一代所不齿的土味文化,在Z世代眼里成为了文化瑰宝。

不因为这些梗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而正在于它们恰好应和了现代生活的低价值、无意义。

完颜慧德的走红历程,想来也是没头没脑的一场闹腾。

2021年,一位名为三梦奇缘的妇女在网上发布的视频被人评论“有点像杨幂”,莫名戳中了网友的笑点,因而小规模走红。

站在主流文化反面的性少数群体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挖掘了许多这样自带怪梗的素人,让她们成为网红,甚至成为了一种亚文化。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而完颜慧德,开始其实也只是所谓“分幂物”中的一员,因为长相酷似三梦而被戏谑。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后来网友又发现她们的脸型很像出土的一具楼兰女尸,因而刻薄地将她们奉为“楼兰公主”,把她们不标准的普通话称作“楼兰语”。

总而言之,一切的开端都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抽象玩梗。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彼时没人想到,完颜慧德能走得这么远。

她不光突破了小众圈层,甚至还打入了主流视野,乃至完全让人忽略了她是“靠脸”起家的。

完颜慧德吸引网友的地方,完全是一个谜。

她自称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但这样高端的设定,却偏操着一口浓郁的乡土口音,小学级的古诗词每句都背错,分不清司马光、司马迁和李四光,擦手机时还往屏幕上吐唾沫……

她的言行举止,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个高端人才,而更像一个江湖术士。

但无妨,网友本来也不指望在她身上学什么正经的心理学知识,她的种种矛盾也只会让她这人更有喜感,毫不妨碍找乐子。

你说网友是闲的吗?

还真是。

被都市生活榨干了所有脑力和精力后,你还想让我们干点啥有益人类发展的事儿?

对不起,俺只想在睡前捧着手机,看抽象笑话傻乐一会儿。

当完颜老师对网友恼羞成怒地骂“拱出去”,屏幕后没有一个人会感到被冒犯,只会得意地勾起半边嘴角。

冒犯一切正儿八经的东西是Z世代的使命,越是被批评他们只会越得意。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而当她开始聊“女人要安分守己”的理念时,也没有人打算认真跟她辩一辩现代女性观,只在笑她把“安分守己”读成了“iPhone手机”。

Z世代最烦的就是严肃说教那一套,故也不会说教回去。

他们爱玩的,是直接用荒谬解构严肃,让那些陈腐的东西自己变成笑料。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完颜慧德的走红,同样是丑角式的。

但与初代网红如凤姐、芙蓉姐姐等不同,彼时网友批判这些网红,是为了拉她们作为自己的反面,以其低俗反衬自己价值观的高尚。

那个时代的网络文化仍带着传统文化取向,娱乐总归指向严肃。

如今,网友们则无意对丑角儿发起审判,也不介意与其打成一片,一口一个“完全我本人”。

这是借荒唐、荒谬的一切,来抒发生活的虚无。

所以别怀疑,完颜慧德的走红本身就是一个玩笑,没有任何深层意义在背后。

但这其实也不意味着当代网友把自己当人上人怎么的。

因为这代人尽管刻薄,但他们心里最想玩笑的,始终是自己。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而这部纪录片的出现,是对这场解构游戏迟来的肃正。

曾被网友抛到脑后的意义呀、价值呀,在这十几分钟之内都一一归位了。

关于学历,她确实通过自考完成了北大心理学的课程,并非江湖骗子。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关于她更像骗子的远古姓氏也并非杜撰。她的家乡甘肃泾川确有女真族后裔,仍自诩完颜氏。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她独居在西安的一间廉租房,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三年不曾买过新衣,与众多差不多年龄的底层妇女一样节俭朴实。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在完颜慧德的背后,其实有一段不为人知、或者说被刻意略过的成长史。

生在重男轻女的村庄里,年幼丧父,被母亲认为是拖油瓶。

9岁起开始自己做饭,在学校看到有爸爸疼,只能默默转身哭泣。

对比鲜明的是,Z世代面对生活的痛苦选择了发疯,完颜慧德面对生活的重量时选择了所谓“积极心理学”。

能佐证她不是骗子的一点是,她对自己宣传的学说绝对是身体力行、且深信不疑的。

这个时代我们视之为鸡汤、内耗、PUA的东西,于她则是支撑精神力的唯一寄托。

老一辈人的心理学不治病,只治矫情。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实在地说,完颜慧德这一路走得艰辛,且令人动容。

她的底牌是如此之差,以至于在真正摊开时,网友再不忍去指摘。

靠着一套地摊级的励志鸡汤,驱动自己走出深山、创造事业,还能攀上至高学府,这是一个光是听听就能让当代大学生冒冷汗的故事。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于是,完颜慧德身上的小丑属性在一夜之间散尽,取而代之的,是“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的正面叙事。

曾有观众提问“为什么我妈结婚不带我”,而她给出的回答是“因为你是妈妈的拖油瓶”。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来源|抖音@爱吃的男孩 直播录屏

如今这被解读为她有感于自身经历,是更高层次的感同身受。

甚至,有人开始用现实版《我本是高山》的修辞盛赞她。

过去被当成笑话看的完言慧语,自此也都成了“不被尊重的真挚”。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但我看完纪录片当下的一点触动,在这一刻也变成了困惑。

我不否认完颜慧德与命运博弈的勇气。

但我也并不觉得,“丑角”的反面一定是纤尘不染的“伟人”。

或者说,她为什么不能只是个“普通人”呢?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用伟人叙事、大女主人设来包装完颜慧德,不光是失实的,也是没有正面意义的。

说到底,完颜慧德和独立、清醒、进步这些现代价值并无关联,她靠一套旧式的三观生存,更靠其生存。

当然“旧”并不是什么问题,这是她客观的生命际遇决定的。

但,“旧”却的确代表着过时,这令它既不能指责现代,也无法指导现代。

我们该还给她的身份,是一个具体的底层妇女,而非一座天降的神圣丰碑。

一回有人问,一女生被男友带到夜店,与三名异性发生了关系,怀孕了不知道是谁的。

完颜的回答是,你钟情于谁,就说孩子是谁的。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这种故事在她的直播间其实多是玩梗胡闹。

但作为一位以专业、认真自诩的心理咨询师而言,她的答案仍是不存在专业性、技术性,乃至基本伦理素养的。

当然,我不是要批判她什么不利于社会进步啥的,这地球上喜欢看鸡汤、发鸡汤的妇女数不胜数,我家都有几个,难道真害到谁了吗?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网友们一开始拿她当笑话,是因为她本就不是戴锦华或上野千鹤子,她只是一个观念老派、思维守旧、路子很野的日常中年妇女。

我对她的奋斗深怀敬意,但我依旧不接受,将她的个人历史编造成神话的行径。

无论是妖魔化还是神化,都不是对一个普通人的尊重。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我在前文努力剖析了Z世代崇尚的虚无,也尽力描绘了老一辈热爱的励志。

这是这个时代客观存在的矛盾,不同的价值观混杂、碰撞、交锋,从而诞生了许多话题与论战。

我身处其中,和所有人一样不知所措。

但我更反对的是,将社会中这种正常的混乱,整合为一种单一价值。

譬如,拿出一个最传统的伟光正剧本,赞扬努力改变人生、积极成就命运,而让此前年轻人的嬉笑都显得不成熟及刻薄,最后大家都要为此道歉。

最后,一切又回到了高尚境界者原谅心智幼稚者的剧情。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我的想法是,我们要为言行上的恶意而道歉,却不需要为感到虚无而道歉。

诚如前文所言,完颜慧德的走红不是意外,她完美符合了这代人对荒谬、抽象、无意义的迷恋。

大众热衷的东西,往往就是一个时代心理的外化。

在如今,表达能力无限消退,人们被不断重复的话语包围,开口闭口“家人们谁懂啊”“尖叫扭曲阴暗爬行”,从而已无人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复杂情绪。

人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挖掘一些猎奇的、怪异的,甚至传统上“丑陋”的东西,借此隐喻精神状态的异化。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没有最抽象的梗,只有最抽象的时代。

错不在完颜慧德的陈旧和俗气,也不在年轻人的虚无与疯狂,而应该是造就这些负担的环境。

抚慰大众的从来不是鸡汤心理学,而就是人们不断反抗严肃,从而创造的那么一点荒诞派幽默。

于文亮是如此,娟子是如此,秀才一笑倾城是如此,完颜慧德也是如此。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我期望社会有更多善意、包容和理解。

但我不希望看到年轻人在这场封神后,产生一种错误的反省:

“原来是我不懂事,我不能这么虚无,而应该学习这种励志主义。”

但问题是,我们感到迷惘,不就是因为老一辈的价值观已经无法支撑、哄骗我们向前了吗?

旧的世界都已经崩塌了,我们还怎么靠旧的精神去生存?

纪录片里有一幕始终在我脑海萦绕。

在家乡萧瑟的寒冬中,年过半百的她坐在一片枯黄之中,为自己的生命做了一个假设:

如果要是父亲在的话

也许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这是一个旧时代人的局限,也是她在命运摆布下的叹息。

她念念不忘早逝的父亲,觉得如果他还在,自己或许不必走这条“争气”的出走之路。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厄勒克特拉情结,一种已来不及改变的对父亲的依赖。

而在动辄“精神弑父”的Z世代,我们自己选择了脱离最稳定的父权,就不得不面对漂泊的无依。

我们不可能和佟湘玉一样,干嚼个千年人参,瞬间横扫丧气,化身励志女王。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完颜慧德的故事讲到互相理解的时刻,就是刚刚好的状态。

再非要搞什么阅读理解、价值提炼,就真没劲儿了。

本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何必非要一个大价值观扇到假寐人脸上呢?

就像完颜慧德自己也不断感慨,世界变化太大了,和世界格格不入了。

我想,哪怕她再恋旧,新时代的虚无感其实她也已经触到。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离谱!全网嘲讽后又跟风忏悔,Z世代戏谑玩梗的节奏实在难适应!

#文章首发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