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作者:首席商业评论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一场“引爆”互联网的发布会

昨天下午两点,小米举办了汽车技术发布会,雷军一改往日的“牛仔裤+休闲衬衫”的搭配,身穿着正式的黑色衬衫和灰色西装外套,演讲了三个小时远超原来预定的两个小时。他希望全方面呈现小米汽车在技术上的亮点,但还是让现场听众有“这是一场手机发布会”的交错感。

这次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可以称之为一场小米SU7的预发布会,除了大家最为关心的售价,雷军几乎把SU7从软件到硬件讲了个遍,充分介绍了电机、电池、智能化、车身造型、内饰甚至颜色,以及“科技X生态”的造车理念。

雷军并不想攒出一辆车。发布会一开始,雷军就表明了态度:“如果攒出一辆车,投入三四百个研发人员和十亿元人民币就差不多了。”而小米在1003天的汽车研发过程中,投入了超100亿元和3400多名工程师。

雷军表示,既然一体化压铸是行业趋势,那么小米就必须在趋势中走在前面。小米全栈自研的大压铸实现9100吨,超越特斯拉在美国刚落地的9000吨水平。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对雷军来说,光是重量上超越意义不大,小米也在节约制造成本的同时也从用户角度做了另一番考量。利用一体化压铸的车型,往往对于用户来说维修成本更高,小米汽车采用了三段式可维修设计——一体压铸后地板 + 中高速溃缩区 + 低速溃缩区,中低速碰撞中,无需更换大压铸件;而在高速碰撞中,这一设计也能满足 90km/h 的后碰标准。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小米超级电机V6/V6s已量产上车,转速21000rpm;小米超级电机V8s已量产,2025年上市,转速27200rpm业内最高。小米还进行了转子预研技术,实验室预研已实现转速35000rpm。这也将刷新了全球电机转速的天花板,是全球最顶尖的电机,说一句遥遥领先并不过分。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在电池领域,小米自研了全球首个倒置电芯的 CTB 一体化电池(即电池和车辆底板融为一体)电池。电池包的最高容量可达 150 度,理论 CLTC 续航里程可超过 1200km。在电池技术上,小米自研的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可以实现最高871V的充电电压,为此他们还自建了电池包工厂。在电池安全防护上,小米汽车SU7的电池包有17层高压绝缘防护,并使用了165片气凝胶隔热,这是一种应用于宇航员航天服的材料。雷军说,这种材料可以耐1000摄氏度高温,但成本很高。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小米汽车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 图 / 小米汽车官方

雷军今天也谈到了智能驾驶的进展,硬件上小米汽车采用了算力达到508TOPS的两颗英伟达Orin芯片,感知硬件还包含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Max版车型上的12颗超声波雷达。在软件上,小米汽车采用了放下最主流的方案——BEV+占用网络。小米汽车的自适应变焦BEV技术可以像人眼一样变焦,根据不同场景自适应调用不同的感知算法。感知网格最小为0.05m,最大可至0.2m,识别范围从5cm延伸至250m。

客观地说整场发布会看下来,在技术上确实没有什么值得一句“卧x”的黑科技,但确实体现了雷军造车的那句口号:十倍投入,认认真真做一辆好车。

“大人时代变了”

雷总在这场发布会上,连用了“五十个最字”把小米汽车各项领先的都标注了出来,用“既要又要还要”的方式表现小米汽车“昂贵且合理”的特点。

但从当天市场表现来看,小米当天股价微跌0.25%,成交量小幅放量。有机构投资者分析称,这意味着投资者对当下的小米存在分歧,发布会还未能给出让投资者认为超预期的内容。股价的下挫折射出了外界对小米新方向的疑虑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可能在雷军眼中这场发布会应该是激动人心且诚意满满的,但至少从这次发布会来看,小米汽车的首秀似乎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网友的感觉是:完了,不和我做朋友了。

发布会现场,雷军直言,SU7的价格就不要再讲9.9万了,不可能的,也不要再讲14.9万,我们还是要尊重科技。不过,现场还是有观众高喊“19.9万!”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多位汽车分析师、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小米汽车应该会凭借自身供应链上的能力,让低配版拥有性价比,售价在20万元以下,同时通过智驾版本作为主力,提升单车售价。汽车行业分析师朱玉龙直言,配置上,SU7给了消费者价值30万的感觉,定价则还需要些时间。也有接近小米汽车的人士表示,定价还在探讨,这不是个轻松的决定。

可能小米目前真的还没有确定价格,但小米的雄心壮志早已暴露,雷军说他希望小米汽车五年内不会过时。小米工厂一期二期总计规划年产能30万辆,当下的第一要务是如何实现供需平衡,一旦定价高于预期,初期销量不佳,工厂出现大量闲置产能,那可就不是亏损这么简单搞不好都有可能倒闭。

所以目前雷军大概率真的没想好,不过他所说“贵”倒不一定真的贵,可能也是一种营销策略。雷军一向是预期管理的大师,当年小米9发布前,就宣称这款手机将会比小米8“贵不少”,但实际上,小米9的6GB+128GB版本售价2999元,小米8的6GB+64GB版2699元,三百元的差距和一倍的内存进步,着实算不上贵。还有什么“最后一次1999的手机”“最后一次2999的手机”之类的,话都给他讲了。

虽然大多数网友都在谈论价格,但是技术更值得讨论。在性能方面,吊打保时捷似乎成为全球车企的保留节目,不过2.78s的百公里加速只能算还行,隔壁特斯拉Cybertruck作为皮卡都能跑出2.7s。

在大家关心的自动驾驶上,小米也采用了去高清地图的BEV+Transformer方案。这种是最近两年来,特斯拉,小鹏等所推崇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法。小米汽车计划2024年进入智能驾驶第一梯队,希望可以在100座城市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对比之下,华为已经可以实现在全国可用,小鹏汽车的XNGP也已经落地至超过50座城市。但小米目前售价尚未确定交付更是遥遥无期,智驾需要积累大量真实数据,有了更多真实用户的反馈才能更好的完善智驾系统。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小米汽车手机与车机两端互联。图 / 小米汽车官方

小米汽车SU7的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整车扭转刚度为51000N· m/deg,雷军将之称为“世界第一”,却忽略了比他们参数更高的蔚来ET9,达到了52600N· m/deg。

坦率的讲不是雷总不努力,而是卷是这个行业的标配不卷才值得关注,自研电池、自研底盘、上汽车大模型、智能座舱、智能车灯等等,已经是基操中的基操,没有这些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所以雷军不再强调市场颠覆,而是着眼于打造一个“昂贵却合理”的产品。这样的转变显然与小米一贯的用户形象——年轻人的首选品牌,性价比的代名词——产生了偏离。

小米还需要讲清自己的战略

就像汽车商业评论采访到的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小米汽车的用户多数是对价格非常敏感的群体。这个群体不仅对价格和价值敏感,对于自我认知也是敏感的,习惯于用‘极客’和性格等多元的标签来掩盖在社会上比较脆弱的定位。”有网友说的更为直接:我们只是长大了不是有钱了。

从小米手机ASP(出货均价)来看,在包含了红米品牌的情况下,在2023年3季度仅为966元,基本处于历史最低区间,等于说小米整个用户群的平均消费能力,就是1000多一台的手机,当然如果仅仅看小米品牌,应该是更高一点,但肯定也不如苹果高。刨除海外用户后(主要是群体巨大的印度用户),小米平台用户的日均ARPU大概在35元附近徘徊,和美团差不多。这迁移到新能源车上,很可能导致小米车主对于选配产品兴致缺缺。

作为小米的第一款车,其主要受众必然还是此前的米粉们,这款车必然要走一个“低价高配”的路线。雷军当然希望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媲美保时捷的设计还是1000万内最好的SUV都是只是营销噱头,小米目前的基本盘决定小米经不起冒险一跃。最终可能还是雷总要苦一苦自己。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有很多人喜欢说小米是自带流量的互联网王者,带着金汤匙出生随便做做就能月销几万。但汽车行业是个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谁的背景不够强人才不够多呢?稍微做错一些事就有可能再难成为主流选手。

极星就曾犯过产品定位不清晰的严重错误。在国内消费者还没有建立起对极星品牌基本认知的情况下,陆续推出了极星1和极星2。极星1主打高端,售价145万元起且每年全球限量供应500台。可当大家胃口被吊足了之后,极星2却又变成了一款走量车型,价格为25.78万起,中间甚至没有任何车型用来衔接价格空档,导致销量平平被归结为其他。

虽然小米SU7处处有保时捷的影子,但雷军应该不会真的拿价格对标保时捷。真正的对手是特斯拉model Y还是小鹏P7或者比亚迪汉等等,不能因为目前只规划了一款车型就想着一款车打天下,在市场逐渐饱和增长乏力的今天,市场留给小米的试错空间不多了。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我想,我可以为这些驾驶者们造一辆好车,一辆承载他们所有向往的梦想之车!无论这个冬天有多冷,风有多大,你的车里、你的心里,都是温暖的;你的脚步、你的车轮,都一样的稳健、有力。

自带"电车",雷军发布小米SU7,却没价格?

说得很好,但嘘寒问暖都不如小米汽车价格一步到位满足多数人的期待,这样才能温暖人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