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作者:智者信息

《白毛女》,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和故事,它以歌剧闻名天下,又以芭蕾舞剧再创辉煌。

实际上,它还是新中国最早走出国门、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剧目,实实在在地赢得了国际社会掌声,乃至由衷赞赏,是第一个真正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好声音。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图 | 歌剧《白毛女》,王昆主演

红遍全国

1945年1月,贺敬之刚满22岁,才写完《南泥湾》,又执笔创作《白毛女》。

剧组是流水线作业,贺敬之写完一场,作曲者就谱曲,然后蜡纸刻印,由戏曲系主任张庚审定,再由导演王滨、舒强和演员王昆、陈强、田华、张守维等试排。

春寒料峭,大家在院子里一面晒太阳,一面排戏,四周围满了人,有鲁艺的师生、炊事员,还有桥儿沟的老乡。

大家一面看,一面评头论足,畅所欲言。

从主题、内容、人物塑造、处理手法,直到用什么语言:普通话还是方言?用什么音乐:配曲还是作曲?

凡遇到不符合农村生活细节的地方,桥儿沟的乡亲们就提出来,很多建议都被吸收进去了。

1945年4月28日,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党校礼堂首演。

因为戏票紧俏,陈赓、陈锡联将军是坐在窗台上看完演出的。

前三场就让后排的一些女同志哭出声来,李富春回过头去说:“同志们呐,你们这是干什么?这是演戏呀!”

演出最后一幕,喜儿回到村里与乡亲团聚时,观众热泪盈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白毛女》在延安演出30多场,每次演出都是满村空巷,扶老携幼,墙头上、屋顶上、树杈上、草垛上全是人……

之后,《白毛女》迅速风靡整个解放区,走向全中国。

这出戏在当年激发出的力量,是连它的创作者们最初也没料到的。

它最初取材于晋察冀解放区的一则民间故事:一户佃农,欠下地主的债务,因利滚利无力偿还,只得用女儿抵债。少女不堪地主凌辱,只身逃入深山生活多年,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她深夜偷取庙中供果为食,被不明就里的村民称为“白毛仙姑”……

很多现代人可能并不了解:在旧中国,地主借钱的利息30%,借油80%,借盐150%……很多农民世世代代,从生到死,都在欠地主的债;遇到灾荒,卖儿卖女,饱受奴役和欺辱,没有一丁点尊严和地位。

《白毛女》蕴含着深刻的人民性和现实性,准确地抓住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矛盾,通过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物和事件,把浪漫主义、艺术美感和斗争精神结合在一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成为新文艺开端的标志性作品,是一部划时代的里程碑之作。

前线战士看完戏攻锦州

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各部队带着《白毛女》剧组随军而行,解放军打到哪里,《白毛女》就演到哪里;演到哪里,就在哪里掀起大潮,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白毛女》风暴”。

杨得志将军曾说过:“三年解放战争中,《白毛女》的演出平均每年有五百场左右。”

在东北,对锦州发起总攻之前,前线战士们观演了《白毛女》, “恰似在烈火上加泼一瓢油,到处响起一片‘打倒黄世仁!为喜儿报仇’的口号。”

感动了起义官兵

1948年,辽西文工团演出《白毛女》, “重庆号”巡洋舰500多起义官兵入场观看,看后都流泪了。舰长邓兆祥说:“看了你们的演出,我决心跟共产党走!”

当国民党飞机来轰炸“重庆号”时,邓舰长指挥战士与敌机拼死战斗,直到打光所有炮弹。

陈强差点被观众打死

陈强把地主黄世仁演得太像了,或者说贺敬之把黄世仁刻画得入木三分,陈强因此受了不少罪。

《白毛女》首演时,结尾并没有枪毙黄世仁。

但是,很多群众、战士对此非常不满意。

鲁艺有个炊事员,气愤地把刀抡在砧板上:你们为什么不枪毙黄世仁?不枪毙他,我就是不服!

首演结束后,首长去后台看望演员,与大家一一握手,但走到陈强面前时,却紧皱眉头,竟然直接跳过他,和后一个演员握手。

后来,经过集体讨论:黄世仁罪大恶极,应该枪毙!

《白毛女》在解放区巡演,房东不给陈强饭吃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张家口怀来巡演,当演到黄世仁拉喜儿抵债时,半截砖头、石头、土坷垃、果子雨点般落在台上,其中一块石子正中陈强的左眼,将他打伤。

1946年冬天,在河间演出《白毛女》,一个战士突然站起,端枪指向“黄世仁”,幸亏旁边的排长拿胳膊一挡,保住了陈强一命。

部队从此规定,再看《白毛女》时,枪支必须退膛。

各种艺术形式的《白毛女》层出不穷

1951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白毛女》,影片公映后,久映不衰,上海观众最多的一天达47.8万余人,到1956年,全国观众已达上亿人次,是当时观众人数最多的电影之一。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图 | 电影《白毛女》,田华饰喜儿,陈强饰黄世仁

1965年,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推出,它把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舞蹈完美结合,实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碰撞、融合、创新、升华,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永恒记忆。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图 | 芭蕾舞剧《白毛女》

60年代,喜儿的扮演者郭兰英更是把歌剧带向高峰,其中《北风吹》、《扎红头绳》、《喜儿哭爹》等唱段,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她的演唱和表演功力,绝对可以堪比很多世界级戏剧女高音。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图 | 人民艺术家郭兰英扮演白毛女

白毛女不仅歌剧、芭蕾舞剧、电影出名,各地方戏也都排演过。

评剧界的第一个《白毛女》,居然是后来备受人们喜爱的小品演员赵丽蓉。

此外还有粤剧、沪剧、越剧、秦腔、鼓词、西河大鼓、长篇木鱼书、川剧、新楚剧、潮州歌册等等曲种,其中仅鼓词就有三种不同版本。

风靡全球

《白毛女》很早就走出解放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

1948年香港公演

1948年5月,在中共香港文委的支持下,《白毛女》在香港由中原剧艺社、新音乐社联合公演。

当时全国尚未解放,但演出还是盛况空前,被称为"轰动了整个港九上下层社会的纪念碑式的大事",报纸刊载了大量的观众来信,反响极为强烈。

排队买票的人群,把九龙普庆大戏院门前围得水泄不通。有的甚至从泰国、新加坡等地赶来。很多人为了买张戏票,还带着行李,在戏院门口排队过夜。

《白毛女》的公演,激发了香港民众对新中国的强烈期待, 为中国革命的合法性提供了舆论引导与支持,也成了西方世界认识真实中国的一个媒介。

美中不足的是,兰谷扮演的地主黄世仁,显得有点温文尔雅,没有像陈强一样,把地主的丑恶彻底表现出来,以致引发了一场“黄世仁该不该杀?”的大争论。

东欧巡演

1951年,歌剧《白毛女》赴苏联和东欧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民主德国等9国以及奥地利维也纳演出, 巡回152个城市,演出 437 场,观众达 242 万多人。

一位奥地利老太太,《白毛女》演到哪里,她就看到哪里,一场不落。

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演出结束时,有人按照惯例给“黄世仁”献花,观众纷纷呐喊:不要给他!

电影《白毛女》在东欧的电影院和广场上演后,好评如潮。1951 年 7 月,《白毛女》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第一个特别荣誉奖。

苏联和东欧还翻译出版了《白毛女》 剧本,将它搬上话剧舞台。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图 | 西班牙语、法语、匈牙利语、和波兰语版本的《白毛女》剧本

喜儿扮演者王昆回忆,在捷文话剧 《白毛女》 中,杨白劳到黄世仁家,先把大衣脱下来挂在衣架上。“捷克导演征求我的意见,我说,这个不行,没有这样的。他说:‘他穿的是破衣服呀!再说外面下这么大的雪,进屋他怎么能不脱大衣呢?’我说:‘大陆的地主不会让穷佃户这么做的,另外,佃户不可能外面穿着外套,他只有一件单薄的棉袄,室内、室外都是一件衣服。’” 捷克导演由此加深了对中国革命的了解。

扎根日本

世界各国当中,《白毛女》在日本产生的影响最大,也最持久。

1952年,日中友好协会在日本各地举办“《白毛女》上映会”,观众达200万人次。

松山芭蕾舞团的团长清水正夫和妻子松山树子,偶然在江东区的一个小会堂里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便追着《白毛女》一路看了下去,足迹几乎遍及所有的放映点。

喜儿的头发一夜由黑变白的戏剧效果,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二人决定把《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

1955年2月,舞剧《白毛女》在日本首次公演,清水回忆道:“天气非常冷,但是观众人山人海,连站票都没有。”

松山树子回忆说:“谢幕的时候,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前排的观众都泪流满面,有的甚至大声地哭了起来。台上的演员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家都流着眼泪谢幕。”

此后,松山芭蕾舞团曾12次访华演出。所到之处,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了盛情的款待。清水回忆说,在重庆的宴会上,有女演员计算,足足有48道菜,不断地端上来。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图 | 松山芭蕾舞团演出《白毛女》剧照

通向欧美

电影《白毛女》在法国上映时,场场爆满。

法国媒体评价道:“《白毛女》是第一部在巴黎公开上映的现代题材中国电影。它让法国观众看到了一部非常伟大的、抒情而美丽的、足可名列世界十大名片之列的东方佳作。”

1977年4月,芭蕾舞剧《白毛女》在法国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法新社报道说“整个巴黎为之鼓掌”。当地媒体盛赞舞剧的艺术造诣:庄重、细腻、如梦如幻。

法国《震旦报》认为:它以最引人入胜的方式,结合了东方的优美舞姿和西方古典芭蕾的技法,其表现是无懈可击的。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同年, 上海芭蕾舞团赴加拿大访问演出,从温哥华,到多伦多和蒙特利尔,掀起一股《白毛女》的旋风。

加拿大文化部长感慨道:“原以为硝烟弥漫,但完全出人意料。看到你们男女演员举止优雅的动作,轻盈的舞步,充满了浪漫气息,让我们感到惊奇。”

美国媒体也纷纷关注《白毛女》现象。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白毛女》蕴含着东方、神秘、爱情、复仇、红色、革命等文化密码,是它走红世界的原因。

继往开来

毫不夸张地说,《白毛女》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文艺史上的一个奇迹。

如何继承《白毛女》的艺术魅力,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白毛女》,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当年为何风靡全球?

图 | 新版歌剧《白毛女》剧照

灿烂瑰丽的中华文化,为后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意源泉。《白毛女》的成功表明,对具有中华文化基因、中国元素的题材进行挖掘和创新,可以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