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数字经济宛若“房间里的大象”!数字中国论坛在沪成立,打造高效协同平台

作者:文汇网
数字经济宛若“房间里的大象”!数字中国论坛在沪成立,打造高效协同平台

大陆数字经济规模预计于今年(2023年)突破55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1.5%,总量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已成“庞然巨物”,如何协调各方力量携手共进,成为市场共识。

以“共享新机遇、共创新动力、共促新发展”为主题的数字中国论坛成立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昨天在沪开幕。来自全国数字经济及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长三角地区省市相关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学、研、商、金等主流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科创独角兽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数字中国论坛的正式成立。

聚集中国数字建设多方力量

截至2023年9月,经营范围涉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企业超过53万家。庞大的经济占比和发展速度,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建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史上规模空前的活动。历经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呈现“房间里的大象”巨物形态。它扑面而来,成为人人不得不面对,又难以彻底驯服的时代机遇。为了防止思想上盲人摸象的误区,也为了终止行动上相互踩踏的风险,社会呼唤协同的力量。

数字中国论坛秘书长朱波表示,中国的创新以目的为导向,以商业成功为标准,首先考虑技术落地,但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往往并不从此产生。在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的发起推动下,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学府的学术支持和中国计算机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等学者的指导关心下,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共建共赢、大家劲往一处使的创新平台,并创建优良的协作机制和发展模式,赋能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经济走向新的文明形态,成为价值共识。历经一年多,数字中国论坛由此诞生。

昨天,数字中国论坛一届一次理事会会议圆满召开。50余名数字经济及相关领域的院士、科学家、智库及高校学者以及创新头部企业家济济一堂,共同明确使命、章程和组织结构,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作为大陆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支持和创新。

数字中国论坛的成立,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聚集中国数字建设的多方力量,打造推动实现全面数字化的高效平台。

共创数字中国新未来

本次会议围绕20多个话题方向,邀请500余家科创企业,50多位重磅嘉宾参与现场深度讨论,并推动各项合作。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表示,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一是以GPT大模型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经济社会加速进入了以数字化生产力为标志的新阶段,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机遇;二是数据要素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引擎,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行业的智能重构和范式变革;三是数字化的应用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和丰富多彩,也使得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发展能够加速前进。相信数字中国论坛一定能够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势,为探索未来数字中国的发展新引擎、新模式探索最佳路径、最优案例,为世界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提供中国样本,传播中国方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院长陆雄文在致辞中表示,商创院致力于联动长三角政、商、学、研各方面的力量,为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自建院以来,商创院成立了多个研究平台、产业联盟,目的都是为了发挥民间智库的作用,汇聚各方才智,为国家、政府、产业、企业提供意见和建议。今天数字中国论坛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在当下这个历史节点上,推动中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他还表示,今年商创院发起了知新工程,致力于推动长三角地区好的创新样本进入商学院课堂,教育未来的一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能为中国的管理教育和管理研究带来新的机会和机遇,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方式和方法。希望数字中国论坛能够聚集起中国最智慧的头脑,切磋交流、学习研讨,共创数字中国的新未来。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源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正处于成形展开期,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如何去构建数字建设的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协会理事长、数字中国论坛专家委主席梅宏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探索与实践》为主题进行演讲,围绕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构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技术路径、北京大学团队的探索尝试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看法。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管理与开放处处长、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枝以《构建数据与算力底座 建设美好的数字中国》为题演讲,分享了团队在数据和算力领域所做的研究,指出数据基础制度的关键要点首先在于确权,以及与之相应的未来一系列数据基础制度的制定。此外,刘枝围绕单芯片性能、区域间算力协同、算力算法数据应用、算力发展和一体化保障安全路径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国家算力基础设施的框架。

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认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已经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企业都希望快速、低成本地用上大模型的能力。对企业来说,基于专业知识和领域数据的行业大模型,可能更加适用。针对金融数字业务的大模型,在风险管控、市场营销、运营服务、投资研究、企业经营治理等场景都大有可为。

“数字化的终局是智能化,伴随数字化深度发展,人力很难处理积累的海量数据,唯有AI才能发掘更大的数据价值。”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表示,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新时代数字底座的重要支撑,正助力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万物智联时代,科大讯飞致力于用源头核心技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打造大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的“数字中国”。

作为数字医疗服务中国样本的微医集团,在数字医疗的漫漫长途中一直充当着探路者和先行者。在微医集团事业合伙人邱凯看来,“互联网+医疗”政策逐渐明确完善,为数字医疗行业发展提供支持,行业迎来政策福利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不同级别的医院或医生能够顺利地进行沟通及合作,患者也可以跨地区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及健康意识的增强,数字医疗服务正被更多的用户所认可及使用。

本次大会由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数字中国论坛组委会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