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经的几种穷人下酒菜,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

作者:村口小酒馆

大梦岁时短,杯中日月长。人到了一定岁数,喝酒不再执着于吹牛,而是回忆曾经的日子,酸甜苦辣已然刺激不起味蕾的反弹,生老病死愈发看淡。过去的种种,苦也好难也罢,不过下酒的笑谈。

好酒之人说古,自然离不开酒。在穷苦的日子里,酒没啥好说的,有酒就很不错了,下酒菜能说得太多,每一种菜,都是一段时间的承载,更何况,有些所谓的下酒菜,压根就不是菜。

曾经的几种穷人下酒菜,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

1、洋钉子

家乡老人习惯,把钉子叫作洋钉。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洋钉子下酒,却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其实,洋钉子下酒可不简单,还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可遇不可求的洋钉,叫作酱油钉子。啥叫酱油钉子呢?就是在盛调味品的大桶上,经过经年累月浸泡,桶坏了,不管是废置还是重修,在底部拔出来的钉子。钉子不锈,但品咂有味。什么味,自然是酱油的咸,醋的酸。

这样的洋钉,在没有下酒菜时,能让喝酒的人缓上一口,假装自己正在吃着一道想象中的菜,具体是什么,就看你的见识和想象力了。村子里的,或许最多想到个炒鸡蛋,城里的,或许能想到鱼香肉丝。苦中作乐呗。

此场景我是听父亲所言,没有亲自见过。

我见过的是第二种洋钉下酒:拿钉子蘸咸盐。

这个就好理解了,随便找个钉子,喝酒的时候无它物,咸盐一小撮。咸盐不可直接入口,没法吃啊。喝酒时候,用洋钉子尖儿轻轻蘸一下,放在嘴里咂吧,光听声音,不知道的还以为吃什么大餐呢。

我小时候,日子已经没那么穷,村子里之所以有拿洋钉蘸盐下酒的,是那种人们口中的酒鬼。一天不知要喝多少顿,懒得次次都整下酒菜,为的就是喝一口。

曾经的几种穷人下酒菜,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

2、将沫面子

将沫面子我实在写不出来具体的文字,只好取音调找汉字替代。用大家能理解的东西讲,它是种椒盐:把胡麻籽碾碎成面儿,拌上咸盐。老家人称其将沫面子。

将沫面子是吃闷山药(蒸土豆)的好东西。自家地里的土豆,挑拣出个一些,放到大铁锅里蒸熟,和莜面一起制作山药鱼。土豆蒸熟后,人们喜欢吃几个,可那东西没味儿啊,怎么办,蘸上将沫面子。

对于喝酒的人来说,只要食物的味道有了层次感,都能下酒。单拿将沫面子喝酒的,与上面所说洋钉下酒的同理。在有土豆的情况下,自是要以土豆为主。口感绵密的土豆,实在不是下酒良物。有了将沫面子的加持,四舍五入也算个下酒菜。

蒸熟的整个土豆,连剥带搓的把皮去掉,露出如秋天般黄灿灿的瓤,有的人先咬一口,然后拿着整个土豆用豁口去蘸将沫面子,一口土豆一口酒,喝得不亦乐乎。有的人,把土豆掰成小块儿,将沫面子撒在上面,入盘,这样显得比较正式。

胡麻是榨油的作物,碾碎后油性较大,在肚里缺油水的年代,有油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将沫面子下酒,不算寒酸。

曾经的几种穷人下酒菜,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

3、炒莜麦籽下酒

种过莜面的人知道,莜面从莜麦到主食要经历三熟,收获后的莜麦籽,要在大铁锅里炒一次。

以前的村子里都有一个公共炒房,专门给村民们轮流炒莜面使用。炒莜面是个体力活,大铲子在铁锅里不停搅动,又累胳膊又费腰,一般来说是男人的活计。

那会儿的村子里缺少娱乐活动,若有人炒莜面,但凡闲着的男人不由自主的到炒房集合。在没有女性的情况下,男人其实也八卦。大家伙说着话,闻着渐渐传出的莜面香气,爱喝酒的,忍不住拿酒来喝,下酒物,便是炒锅里的莜麦籽。

莜麦籽除了粮食本身的香气,实在没有滋味。即便如此,好酒之人吃得津津有味,喝的荡气回肠。许是劳动的场景更能激发酒量,在炒房喝酒的,都是大酒量。我亲眼见过一次喝一斤,途中仅抓了三次莜麦籽下酒,令人目瞪口呆。

喝酒的人,在乎的不是下酒菜,是闲在或热闹,亦或是,一种生活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