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这还怎么造?

作者:文史书生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来源/文史书生
  • 作者/文史书生

经常看古代影视剧的话,都会发现这样一件事,那就是无论演绎哪个朝代的事情,不管是架空时代,还是真实存在的朝代,皇帝发布命令时,大都会让太监去宣读圣旨。

当听到“圣旨到”三个字时,无论在场的任何人都必须下跪行礼,等到圣旨上的内容宣读完毕,众人才能站起来。可以说跪接圣旨是对皇帝的敬畏,圣旨本身就是皇权的象征。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这还怎么造?

但是影视剧看多了,也会发现有假传圣旨的情况,并且假传圣旨之后还能得到皇帝的谅解,最终全身而退。

只能说电视剧看多了也是会误导人的,真实的历史上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假传圣旨都是极其严重的事情,株连九族也不为过。

更何况,圣旨也不是那么好伪造的,看过圣旨上的第一个字就能清楚,难度太大,还不如直接造反更省事。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这还怎么造?

奉天承运的“奉”字与众不同

历朝历代,不管圣旨上的内容是什么,第一句必定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旨之所以伪造难度大,就是因为第一个字是带有防伪标识的,这个“奉”字,并不是人为手写上去的,而是一针一线人工缝制上去的。

除此之外,这个“奉”字的位置也是大有讲究,不明真相的人也许是认为只是单独书写或者绣制而已,其实这里面大有玄机,那就是绣制“奉”字的时候,需要让其出现在最右边第一朵祥云之上。如果位置不对,那么这份圣旨造假的可能性就很大,也就不会得到认同。

最右边第一朵祥云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如果对这些不清楚,也是有可能犯错,从而让人一眼识别出圣旨的真假,一旦圣旨被鉴别出来,那么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这还怎么造?

缝制圣旨的能工巧匠难寻

制作圣旨的能工巧匠并不是普通人,并且制作圣旨的过程也是比严格把控的。培养这样一批制作圣旨的能工巧匠需要花费的精力也很大,所以外人想要接触到他们是不可能的。

想要在其他地方找到跟这些能工巧匠一样有本事的人,同样是有很大的难度,他们即使有着高超的制造能力,也不可能搞清楚圣旨上的其他玄机,也就是说露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因为圣旨的制作工艺是不可能外传的,伪造出来的圣旨,跟真正的圣旨一对比,就能够看出端倪,所以如果不能做到以假乱真,还不如想其他办法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的。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这还怎么造?

制作圣旨的面料极其珍贵

圣旨上的刺绣是非常精美的,作为古代皇帝权力的象征,所使用的面料更是十分稀有,普通老百姓更是见都没有见过,即使是达官贵人想要拥有这种面料,也是非常有难度的。

这种面料是上等的蚕丝,不是达官显贵是很难承担得起这笔费用,更为主要的是圣旨两端的卷轴也是不同寻常的。卷轴的材质选用的也是名贵的玉石或者犀牛角加工而成,上面还刻有银色巨龙。

也就是说单是原材料就极其难寻,更何况制作工艺也是保密的,想要伪造出来这样一份圣旨,着实太难。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这还怎么造?

另外,电视剧中出现的圣旨,大都是明黄色,其实真实历史中,尤其是明清时期,圣旨的颜色并不是只有黄色一种颜色,而是由很多不同的颜色组成,有三种,五种甚至七种颜色。

具体选用哪几种颜色的圣旨,需要看受封的官员职位有多高,通常情况下,官衔越高的官员,他们受封时,其圣旨的颜色是更多的。

官员的等级不同,圣旨的轴柄制作的材料也是有一定差别的,这一点在明清时期尤为明显,比如一品官员会使用玉石制作的卷轴,二品官员则使用黑犀牛角制作而成的卷轴。

圣旨内容也能辨明真伪

在拍摄古装电视剧时,圣旨就那么小小的一张,其实真实的圣旨,长度都在2-5米,也就是说让一个宣旨太监拿着宣读,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一帮人帮着打开圣旨,然后由专门的人再去宣读。

圣旨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不是皇帝亲自手写,就是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代笔,但是不管怎样,圣旨的内容必须保证文采出众。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即使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一张空白圣旨,也无济于事。

另外,圣旨上的字体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明朝的圣旨上,字体必须是端庄的小楷,但是清朝的字体,除了要写汉文之外,还必须要同步写满文,这一种圣旨可以说伪造的难度更大。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这还怎么造?

不同圣旨所用宝玺不一样

圣旨颁发的对象不同,上面的内容不同,皇帝使用的宝玺也是大不相同的。如果圣旨上没有皇帝的任何印章,即使是皇帝本人所写的圣旨,也是不能够具备相关效力的。当然,如果盖错了宝玺,这份圣旨同样是不能够生效的。

也就是说,没搞清楚一份圣旨究竟要使用哪一宝玺,伪造时在这一点出错,这一圣旨也是没办法发挥作用的。

另外,很多朝代颁布的圣旨,不仅仅只有皇帝的宝玺,也有可能需要盖有不同部门的印章,这一程序同样非常复杂,少了哪一个部门的印章,也是不能凑效。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这还怎么造?

结语

皇帝颁发一道圣旨,看似很简单,这个过程其实有着极其繁琐的程序,不了解其中的门道,贸然伪造出一份圣旨,被识破的几率实在太大,并且一旦被发现,轻则被流放,这算是皇帝法外开恩,重则被斩首,并且还会牵连家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诛九族。

对于历代皇帝来说,圣旨象征着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他们是绝对不允许出现伪造圣旨的情况,一旦出现,假造圣旨之人就要接受来自皇帝的雷霆之怒,被处于冀星震慑众人,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很少有人有这个胆量去伪造圣旨,挑战当权统治者的权威。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文史书生”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头条创作挑战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