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关将至,我又开始怀念那个春晚老人——赵丽蓉!

作者:爱吃鱼的秤

1999年2月15号,农历大年三十,夜幕降临,鞭炮声声,举国欢庆春节。当晚八点央视春晚准时开始,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团聚一起,享受着温暖的时光。

随着春晚的进行,压轴节目小品《老将出马》开始后,硕大的央视春晚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因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春晚‘笑妈’——赵丽蓉,登场了。

年关将至,我又开始怀念那个春晚老人——赵丽蓉!

但此时,和享受着喜悦心情的人们不同,赵丽蓉的家里却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情绪。她的孩子们强忍着心里的悲痛,紧张的注视着电视上的母亲,抱头痛哭。

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在这个本该欢乐的时光,让几个大老爷们如此失态?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群英荟萃?我看就是萝卜开会”,“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

听着这些充满搞笑又讽刺的台词,人们总是被逗得哈哈大笑,都以为赵丽蓉就是这么一个和蔼可亲、充满乐观的人。

但鲜为人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赵丽蓉却命运多舛,让人可怜。

年关将至,我又开始怀念那个春晚老人——赵丽蓉!

赵丽蓉出生于1928年,天津宝坻县人,自幼学习评剧,主学青衣、花旦。解放前跟随戏班来到上海打拼,有过短暂的辉煌。解放后,1952年,赵丽蓉开始与新凤霞合作,先演闺门旦,后演一些妈妈、奶奶之类的彩旦角色,虽然再也没有演过花旦类主角,可是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

年关将至,我又开始怀念那个春晚老人——赵丽蓉!

评剧‘花为媒’

1959年,赵丽蓉丈夫盛强去世。彼时,一个失去丈夫的年轻女子,带着两个孩子,想想都知道日子过得很是艰辛。

后来,在赵丽蓉和盛强两方家人的撮合下,几经考虑的赵丽蓉和盛强的亲弟弟盛弘结了婚,又生下了一对儿女,可惜的是女儿先天患有脑部疾病,在七岁时便离开了人世。

女儿的离去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即使这样,赵丽蓉传递给孩子们的依然是乐观坚强的精神。

1988年,赵丽蓉从中国评剧院退休,离开了表演了几十年的舞台。

辛苦工作几十年,赵丽蓉退休后终于可以做回自己。她转头来到了北京郊外的农家小院,过起了一直向往的农村生活。但让她没想到的是,退休后的生活反而变得更加精彩。

尽管身处郊区无人识,但名声在外,众多导演纷纷找上门,请她出演电视剧、电影。

在1986版的西游记中,她饰演车迟国皇后。电影《红楼梦》中扮演刘姥姥,获得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凭借电影《过年》中母亲一角,赵丽蓉获得1991年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而赵丽蓉之所以能成功转行并且依然取得好成绩,跟她的努力分不开,跟她对待艺术的那份敬畏之心分不开。

在电影《过年》饰演母亲的赵丽蓉有一场哭戏,让观众记忆深刻。而为了成功的演好这场戏,赵丽蓉在家里分析剧本,苦练多日。

一次,她的大儿子回家,还在楼梯上,老远就听见从自家传出来哭声,他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心里不免担忧起来,连忙加快脚步赶到家中。刚推开门,就发现家中有两个人正面对面哭泣,一位是自己老妈赵丽蓉,另一位是评剧院的一名演员,母亲的好朋友。

经过询问,大儿子得知原来是母亲在探索《过年》中的哭戏的表达方式。

年关将至,我又开始怀念那个春晚老人——赵丽蓉!

最终,赵丽蓉下的苦功没有白费,电影《过年》斩获大奖不断。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这些成就无疑是对赵丽蓉最大的认可。

不仅肯下功夫钻研,赵丽蓉接剧本也十分严格。当年大陆电影行业三谢名头很是响亮——谢晋,谢添,谢铁骊。当时从事演绎行业的人,谁要是上了这三位导演的戏,那是可以拿出来吹嘘炫耀的。

其中谢晋曾经三次找到赵丽蓉,请求她出演自己的影视作品,可是赵丽蓉都拒绝了。理由是剧本不合适。对于赵丽蓉来说,她宁愿不演,也不滥竽充数。

后来,谢骊拍摄《红楼梦》,赵丽蓉一看剧本很是满意,便出演了红楼梦中一个知名角色——刘姥姥。

在《红楼梦》中,赵丽蓉将小说中来自乡下,头一次进大观园,对一切都感到震撼不已的农村老人家形象给完美的诠释出来。

也许就是这种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赵丽蓉才能收获一个又一个衷心爱戴她的人。

除了活跃在大荧幕上,赵丽蓉还跨界演起了小品。而这一次,赵丽蓉以极其认真的敬业精神,折服了所有人。

1988年,春晚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造星的能量开始显现。当时的冯巩郭达等人凭借春晚舞台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无数人都以上春晚为荣。而就在这一年,赵丽蓉接到了春晚导演组打来的邀约电话。

可是让导演万万没想到的是,赵丽蓉竟然对要演的小品提出了种种要求:没有深意的剧本不演,没有生动的角色不演。

他们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向来都是人家求着自己,导演组什么时候求过别人?现在这位老太太可好,竟然和导演组讲起了条件。

赵丽蓉的要求是合理的,正因为她时刻保持高标准高要求,所以才能在评剧和电影电视剧的道路上走的很远。如今,换做小品,其依旧本色不改。

这一年,她头一次登上春晚,和‘济公’游本昌搭档,合作小品《急诊》,在里面饰演一个中老年妇女。从戏剧跨界到小品的赵丽蓉扮演起这种角色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当年的春晚舞台上,人们记住了一位幽默风趣,一口唐山话的可爱老太太。

第二年1989年,一个天大的机会降临在了赵丽蓉的身上。她获得了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的演出机会。而能让导演组下定决心采用赵丽蓉做主角,有一个人不可忽视。

他就是《英雄母亲的一天》编剧石林。而折服石林的,正是因为赵丽蓉在评剧里的精彩演绎。所以他在剧本的最后一行写道:希望能够请评剧演员赵丽蓉出演。

而事实证明,编剧石林的眼光没有错。

赵丽蓉在《英雄母亲的一天》中,成功塑造了一个质朴、善良,风趣的大妈形象,她所表现出的‘笨拙’给观众带来了极大地笑料。

凭借着这个小品,赵丽蓉一夜成名,从此在春晚舞台上一发不可收拾。

走红的赵丽蓉并没有趁着名气大肆敛财,她躲了起来,回到了北京郊区的农家院。她想冷静冷静,好好的思考一下。

就这样,在春晚舞台上,赵丽蓉沉寂了两年。两年后,赵丽蓉迎来了自己春晚舞台上的‘黄金搭档’——巩汉林。而和赵丽蓉的合作,也让巩汉林走上了事业巅峰。

在当时的小品演员中,巩汉林是唯一一个会说点唐山话的人,所以他得到了和赵丽蓉搭档出演小品《母亲的心》的机会。

很快,巩汉林就来到了北京。此时他的内心十分紧张,自己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和大艺术家赵丽蓉老师搭档,如果顺利的话还好说,要是自己搞砸了,该怎么办?

但很快巩汉林就彻底放松了下来。见到赵丽蓉老师的那一刻,巩汉林心中的担忧就消失了。眼前的人哪里有大明星的架子?完全就是一副邻家大妈的样子,很是和蔼可亲。

赵丽蓉主动和巩汉林说话,“这就是演我儿子的人吧?”。巩汉林恭恭敬敬回答:“嗯,对,赵老师,我演您儿子”

赵丽蓉大大咧咧的说:“哦,那行,那咱俩就是娘儿俩了”

吃饭的时候,赵丽蓉主动把巩汉林拉到她的身边,说:“儿子,你坐这儿,虽然这是北京,但是到了这儿就跟到家一样”

赵丽蓉的话让巩汉林心里流过一股暖流,在当时寒冷的北京,追寻梦想的巩汉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此后,两人携手给观众带来了一个个充满搞笑又具有讽刺意味的经典小品。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经典小品的背后,已经疾病缠身的赵丽蓉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丽蓉老师无愧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在春晚舞台的最后几个小品,赵丽蓉都是带伤上阵。每一次都忍着巨大疼痛,完成小品。

年关将至,我又开始怀念那个春晚老人——赵丽蓉!

1995年小品《如此包装》中,赵丽蓉没跪稳的动作曾一度让人以为那是早就设计好的包袱。但实际上,赵丽蓉患有多年关节炎。早在正式演出十几天前,医生就告诉赵丽蓉要卧床休息一个月,然后手术。

但赵丽蓉拒绝了,在春晚的舞台上,全国人民都知道自己将会表演,给大家带来欢笑,现在让自己退出,她说:她对不起这些观众们。

现在每当重温《如此包装》时,我的心也会随着赵丽蓉单手拍地,狠狠地刺痛,很难想象那个时候的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后来下台时,还是巩汉林搀着赵丽蓉走下台的。

其实到了赵丽蓉这种等级的艺术家,大可以颐养天年,种花种田,哼哼小曲,晒晒太阳,安稳度过后半生,可是她没有,她热爱舞台,热爱艺术,她放不下这个自己战斗了一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她不想让一直以来支持她的人失望!

1996年,又一个经典小品诞生——《打工奇遇》。而小品中除了无比搞笑的台词,还有赵丽蓉最后悬腕写字讽刺不良商家,潇洒离去这一经典名场面。

年关将至,我又开始怀念那个春晚老人——赵丽蓉!

当时,赵丽蓉写的‘货真价实’四个字颇具书法大家风范,人们还以为她本身就会,但其实,赵丽蓉只能勉强不算文盲罢了。

赵丽蓉家庭条件不好,解放前她从来没有念过书,靠着唱戏为生。解放后,虽然参加了扫盲班,可是文化水平有限。

这一次的小品要她在春晚舞台上表演写字,不仅仅难度极大,而且压力也倍增。这可是全国最为火爆的电视节目,万一出了差错,她这几十年的声誉都将毁于一旦。

然而,赵丽蓉没有退缩。她就是这么一个人,面对困难从来不放弃,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克服,克服,还是克服。

赵丽蓉回家后,买来了文房四宝挥洒起来,每天都要练习十几个小时。一个星期后,在彩排现场,人们惊奇的发现,她的字有了突飞猛进。最终在春晚现场表演时,信手拈来,一气呵成,观众纷纷拍手叫好。

这之后,赵丽蓉沉寂了两年的时间,没有登上春晚的舞台。并不是她不想,如果可以的话,她宁愿一辈子待在舞台上,但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允许。

等身体好不容易有点好转后,连续两年她都准时登上春晚,和一直喜爱支持她的观众见面。没别的,就是不想让大家失望。但这也是赵丽蓉春晚的最后时光,也是人生的倒数。

1999年,赵丽蓉最后一次在春晚表演。这次她带来了小品《老将出马》。这一次的赵丽蓉再一次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她在小品表演中唱起了英文歌《我心永恒》。

年关将至,我又开始怀念那个春晚老人——赵丽蓉!

1998年,外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引起了巨大反响。主题曲《我心永恒》大火,传唱度很高。

可在当时,让一个70岁的老人唱英文歌,这难度不是一般的高,赵丽蓉知道此刻能教会自己的只有远在意大利的小儿子盛谦。

于是在儿子们的陪伴下,她连忙飞往意大利,赵丽蓉并没有借着这个机会和小儿子多多团聚。老人让儿子把英文翻成中文,对着席琳·迪翁的磁带一句一句地背。一学会歌曲后,她就立刻飞回了国。

不出所料,当《老将出马》中赵丽蓉的声音响起的时候,观众的掌声再次给了赵丽蓉。大家没有想到一个70岁的老人,竟然也能将英文歌曲唱的那么好。

事实上,赵丽蓉的最后小品《老将出马》虽然完成度极高,但和之前的作品比起来,就明显逊色不少,而这也引来了很多反对意见。

可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将是赵丽蓉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早在《老将出马》排练之初,咳得异常厉害甚至出血的赵丽蓉,被儿子们带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是肺癌。他们没有告诉赵丽蓉,而是选择将抗癌药包装打散,重新包装,装作普通治病药物给母亲服下。

1999年,农历大年三十,赵丽蓉的儿子们看着舞台上生龙活虎,给大家带去快乐的母亲,悲伤不已,痛哭流涕。

1999年4月,赵丽蓉进入肿瘤医院治疗,可怕的肿瘤将70岁的老人折磨的痛苦不堪。为了让母亲安心养病,儿子们将赵丽蓉从医院接回了家,回到了她一直以来都向往的农家小院。

时间进入2000年,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赵丽蓉有时候只能偶尔下地转一转,再看一眼院里她亲手种的花草树木。得知了消息的小儿子从意大利赶了回来,自此这个小院子里,赵丽蓉的子孙们聚在一起。

七月,赵丽蓉渐渐的吃不下任何东西,7月17号凌晨,处于弥留之际的赵丽蓉对儿子们说:我死了,后事听领导的安排。2000年,7月17号凌晨7.30分,赵丽蓉于家中病逝。

巩汉林最先赶到赵丽蓉的家。当天,巩汉林和老婆金珠在另一个地方表演节目。表演结束后,五个多小时的车程,两人开车一路狂奔。

十天后,八宝山,现场涌入了成千上万自发前来悼念的人群。大家都悲痛不已,赵丽蓉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平民巨星。

年关将至,我又开始怀念那个春晚老人——赵丽蓉!

赵丽蓉之所以被这么多人喜欢,一方面是因为其极高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人格的高尚。

对待艺术,她精益求精。因为小品的结尾不尽如人意,她可以日思夜想,甚至发动朋友一起跟着想。1993年,春晚剧组向她发出邀约,可没有合适剧本,赵丽蓉推辞了,在她看来,艺术就得宁缺毋滥,宁愿不上也不糟践艺术。

除了艺术,赵丽蓉的人品更加令人佩服,面对后辈,她总是大方提携,不计后果。

巩汉林和赵丽蓉合作演小品《母亲的心》。当时的导演组对巩汉林不满意,打算将其换掉,还是赵丽蓉坚决将巩汉林留下,说要是换的话连同她也换掉好了,于是巩汉林才有机会在后来的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

后来很多和赵丽蓉有过合作的演员都说,赵丽蓉就像是他们的妈妈,时刻关心着自己。也许这就是赵丽蓉能够在圈内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她的心中充满着大爱。

作为一个真正的大演员,赵丽蓉永远把光彩照人的一面展现在舞台上,而把所有的苦痛悲伤留给自己。她常说:只有吃过黄连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只有在悲剧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创造出笑声。

在光荣退休后的十二年时间里面,赵丽蓉完成了华丽转身,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而令人意外地是,喜欢赵丽蓉小品的人没有性别之分,职业之分,年龄之分,无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对这个‘笑妈’喜爱不已。

细看过往,她的艺术成就是一座高山,值得所有的演员们用心学习。

用赵丽蓉曾经告诫巩汉林的一句话做总结:认认真真地演戏,实实在在地做人。对待艺术,要讲究,绝对不能将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