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画榕
编辑|麒麟鉴史
《再见,李可乐》是一部关于父女,
母女和小狗之间催人泪下的故事。
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非常流畅自然。
没有任何的牵强附会。
也没有逻辑不合理或矛盾。
更不会让人觉得像是强行反转的剧情。
整部电影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
给观众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情感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原因之一。
支离破碎的家庭&狗狗与女生间的温馨治愈
李妍是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女孩。
她原本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中。
父母经营着一间小饭馆。
虽然他们每天都很忙碌。
生活也平平淡淡的。
但是一家人过得很安逸。
尤其是她的父亲。
他对李妍的疼爱就像是对待掌上明珠一样。
父女俩就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
这样的家庭氛围也造就了李妍活泼开朗的性格。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打破了平静。
使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
一家人的生活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混乱之中。
父亲答应女儿在她18岁之前带她去阿勒泰滑雪。
却在滑雪途中不幸遭遇事故。
经过医生的诊断,父亲有可能终身成为植物人。
这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一家人都对病床上的父亲细心照顾。
女儿李妍更是发誓宁愿用余生去照顾父亲。
以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和痛苦。
但是不久后,母亲潘艳秋的一个决定让李妍彻底崩溃。
父亲李博宇为了不拖垮这个家庭。
他多次请求妻子终结治疗。
面对生命的痛苦和残酷。
母亲在痛苦的挣扎中。
最终做出了一个女人最艰难的决定。
决定放弃丈夫的生命。
让他没有痛苦地离去。
然而,对于活着的人来说。
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灵折磨。
因为母亲没有事先和李妍商量。
这引发了李妍的强烈反抗和不理解。
她觉得母亲变得自私又毫无人情。
从此对母亲心中有了芥蒂。
等到去销户的那天。
李妍才真正意识到。
父亲将彻底从这个家中消失。
甚至连他的身份都不复存在。
以后也只会出现在她的梦中。
李妍的生活从此陷入了黑暗和混乱。
学习,情感,家庭都遭遇了危机。
学习成绩下降被母亲斥责。
因为早恋被母亲责骂。
但不管是因为什么事情争吵。
李妍总会揭开母亲内心的一道伤疤。
加剧母亲的痛苦。
就在李妍最无助的时候。
一只名叫“可乐”的小狗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李妍与可乐之间的缘分如同命中注定一般。
充满了神奇和不可思议。
而且,它的生日正是父亲离去的那一天。
这让李妍感到既惊喜又感动。
可乐就像是父亲用另一种形式陪伴在她身边。
可乐用它的忠诚和温暖陪伴着李妍走出了阴霾。
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可乐的到来也拉近了李妍和母亲的距离。
让她们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和修复。
可乐成了李妍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
但随着李可乐的生病。
她不得不再次面对生离死别的考验。
父女之间的亲情关系:相互影响、愿望与承诺
首先,父亲对于女儿李妍的影响体现在生活和性格上。
父亲在生活中的积极乐观、兴趣广泛以及他的处世态度。
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
但随着他的去世,女儿逐渐封闭了内心。
不再滑雪,也缺少了与母亲的交流。
随着对父亲回忆的唤醒。
女儿也重新回到了父亲曾经那种积极外向,
对人真诚的状态中。
其次,作为来自航天重镇西昌的人。
父亲李博宇有着鲜明的航天情结。
他热爱航空航天事业。
但由于家庭条件所限。
他未能走上这条道路。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反而把这个爱好放在了心里。
屋子里占据显眼位置的航天模型,
也在细节中体现出了这一点。
这一切都对他的女儿李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家庭发生变故之前。
李妍的大学第一志愿一直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可见她在航天方面的兴趣和天赋。
由此来看,航天是父亲的愿望。
而受他影响的女儿同样也以此为愿望。
延续父亲的愿望是李妍对父亲的承诺。
而且,父亲对于女儿同样有所承诺。
他说过要带着李妍去他的老家西昌看火箭发射。
这就是父亲对于女儿的承诺之一。
同时,可乐不仅是父亲对于女儿愿望的承诺的具象化。
也象征着父女之间的默契和情感纽带。
18岁前去滑雪并不是李妍的唯一愿望。
拥有一条狗狗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影片里可以看到。
李妍的滑雪头盔上有一对小狗耳朵。
正是她对于养狗向往已久的体现。
母女之间的亲情关系:误解—破裂—共情
父亲去世后,母女之间的关系彻底达到“冰点”。
女儿认为母亲冷血且无情。
是她葬送了父亲的余生。
但母亲做出这样的抉择也很痛苦而无奈。
可她作为母亲,不能不顾女儿的生活。
不能一直陷在过去的痛苦中。
现实使她不得不“向前看”。
事实上,母亲对于父亲的真正感情其实早有铺垫。
两人的相识来自于一次偶遇。
母亲火爆地打抱不平,让父亲直接爱上了她。
两人相识不到27天就结了婚。
这样的富有激情而又义无反顾的婚姻,是属于爱情的。
与物质条件,家庭背景毫无关系。
甚至可以说,母亲才是最懂父亲的人。
她知道躺在床上的父亲会希望没有痛苦,保留住尊严。
因此才会选择拔管。
而她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面无表情也不是平淡。
反而是最痛苦的表现。
夫妻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了表现。
母女之间的误会也就得到了开解的条件。
狗狗也成为母女二人对这个误会的开解契机。
可乐被偷走时,母亲不惜一切代价地夺路飙车。
只为了将它追回来。
因为“可乐”,女儿首次开始理解母亲。
她意识到,母亲并非不痛苦。
并非对“家人”的离去无动于衷。
她一切的放弃都是出于被迫。
亲子关系的主题:微妙而复杂
《再见,李可乐》涉及到的“亲子关系”的这个主题。
在以往众多电影中并不少见。
但它对亲子问题的理解明显要更深刻到位。
亲子关系、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是非常微妙复杂的。
其复杂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绝对不是非黑即白、非爱即恨这些简单的词就能概括的。
这部电影刻画出了这种微妙与复杂。
李妍看似在怨恨母亲拔管, 放弃了父亲的生命。
叛逆不学习,自暴自弃,仿佛是在报复母亲。
实际上她内心深处真正怨恨的是自己。
她怨恨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戴耳机听歌。
让父亲为了保护自己而遇险。
母亲看似心狠不念旧情。
在丈夫遭遇事故后签署了拔管同意书。
不仅不让女儿养狗,还棒打鸳鸯。
逼迫李妍努力学习,甚至还打了她一巴掌。
事实上,她也是电影中最为痛苦的角色之一。
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因此她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起照顾女儿的责任。
她希望女儿能够好好地成长。
将来有一天可以对得起自己的丈夫。
丈夫因这样的事故去世,她才是最难受的一个。
她可以责备女儿为什么要带父亲去滑雪,为什么要戴耳机。
可是她并没有这么做。
因为她知道女儿已经足够难过了。
她不能再雪上加霜。
沉默的牺牲,是无言的父爱
《再见,李可乐》中。
父爱对女儿李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可乐”被病痛折磨时。
李妍面临了和当年同样的抉择。
而在这个过程中,父爱对她的引导与帮助。
让她逐渐明白了如何面对死亡与离别。
她终于有了勇气去写下自己的名字。
并与过去挥手告别。
她也有了勇气去阿勒泰滑雪。
因为在她眼中,那里不再是父亲出事的地方。
而是她自己可以一个人滑雪,迎接新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