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作者:陌闻史谈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前言

自古以来,有作为的皇帝多少都是有点自负心理在身上的,而这些皇帝为了表现出对自己功绩的得意,往往会通过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不管是自己反复欣赏还是接受臣子们的奉迎都更方便。

比如汉初的时候,刘邦就曾写下了《大风歌》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大风起兮云飞扬”将刘邦的慨然悲愤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唐太宗李世民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更是将他对臣子的赞美之情表现得生动形象。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而众所周知,大陆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一定是宋朝,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自然也少不了在兴致来了的时候吟上那么两句诗直抒胸臆。

而赵匡胤有一首残诗,当年他没有将后半首接上,直到400年后,另一位帝王看到了这首残诗,以同样慷慨的气度将它补充了完整。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一、侠士出山

众所周知,宋朝臣民对皇帝的称呼比起“皇上”或者“陛下”更喜欢用“官家”,原因之一就是赵宋皇室其实是得位不正的,宋太祖赵匡胤能坐上这个皇位并不是因为把天下打下来了而是通过篡位的形式成为了北宋的太祖皇帝。

因为得位不正,赵匡胤心中总是有点良心难安的,又怕百官因为这个理由日后不符他的统治,因此便自称“官家”,意思就是想告诉人们赵宋并不是篡权,而是代为管理天下。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赵匡胤的家族并不是什么寂寂无名的平民,从唐朝开始,赵家先祖就已经开始在朝廷做官,并且几代先祖的官职还不低,因此在唐末的混乱政局中,赵家凭借先前积累的人脉和本身就非常丰厚的家学得以保全自身。

因为先祖代代为官,因此赵家的家学渊源是相当丰厚的,在赵匡胤小的时候,家中长辈就开始教授赵匡胤诗书礼乐,致力于将长子长孙培养成一个风雅的文士。

赵匡胤一方面遵守着长辈的教诲,但是另一方面,他自己更喜欢的其实并非文学,而是武学。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小的时候,赵匡胤就已经学了一身武功,不管是骑射还是舞刀弄枪全都不在话下,甚至还带着伙伴们一起假装带兵打仗,过了一把将军瘾。

等到年纪更大之后,赵匡胤的个性更强,完全偏离了长辈的期待,从一个风度翩翩的文人变为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而他的仗义豪迈的名声也逐渐远博,结识了更多仗义的侠士。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当时那个世道非常混乱,各路势力混战不堪,因此赵匡胤决定结束自己的游侠之路,南下开始正儿八经地谋一份职业,最终,他在后周政权中谋到了一份工作,并受到了后周世宗柴荣的重用,逐渐成为柴荣的亲信。

然而没过几年,柴荣就重病驾崩,临终前,柴荣将自己年仅七岁的儿子任为继任者,并让赵匡胤辅佐儿子当好皇帝,保护好后周政权。

但是他不知道,因为赵匡胤功高盖幼主,底下的人们逐渐开始产生了废幼主拥立赵匡胤的心。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二、兴来吟诗

随着政局的千变万化,后周也即将迎来巨变,因为赵匡胤为人仗义,和他交好的亲信们都是真心唯赵匡胤命是从的,眼看着赵匡胤竟然被无能的幼主压一头,亲信们于是就生了废幼主的心。

趁着一天晚上夜黑风高的时候,趁着赵匡胤醉酒,他的亲信们便伙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造了反,直接就将一件黄袍批到了赵匡胤身上,纷纷请求他登基称帝,赵匡胤再三拒绝无果,最终只能接受了拥立,成为了宋朝的太祖。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至于这个黄袍加身到底是赵匡胤的亲信们自发的行为还是在赵匡胤的授意下进行的如今已经不可考,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在北宋建国并且政局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为了防止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现象再次发生,赵匡胤随即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将宋朝带进了中文请勿的重文轻武的时代。

为了将重文轻武贯彻好,身为皇帝的赵匡胤甚至搬出了多年不用的文学功底,数次开办诗词会等活动,鼓励鼓励文人们登上政治舞台大展身手。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而身为皇帝的赵匡胤更是以身作则与民同乐,跟臣子们进行诗词唱和,一边通过这样发扬文风,一边在和臣子们唱和的过程中观察人才并进行提拔。

话说这一天,赵匡胤的后妃在半夜为赵匡胤生下了一个皇子,赵匡胤大喜过望,次日晚上传召百官参加宴会,庆祝皇子的诞生。

这天晚上的月亮格外亮、格外圆,赵匡胤喝了几杯之后已经微醺,眼前有些恍惚地抬头仰望着月亮,心中开阔又激荡,于是肚中墨水翻涌诗兴大发,举杯对月吟道:“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这两句诗吟得很有一番官家的侠义豪爽风范,因此大臣们听后连连称赞赵匡胤这两句诗的气势磅礴,赵匡胤也被夸得飘飘然,不禁哈哈笑起来。

但是大臣们等了半天都没等到官家的下半首诗,于是便问道:“官家,这后半首是什么呢?”

然而只见赵匡胤已经醉倒睡了过去,这首诗只能不了了之,次日赵匡胤醒后也觉得这首诗很好,但是已经没了昨夜的氛围,他又不知道应当如何接,给百官吧,百官又不敢随便接官家的诗,最终这首诗也只有这半首残诗流传后世。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三、慷慨唱和

400年后,时间来到了明朝,朱元璋从卑微乞丐起家参加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并最终登上了帝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草根”的一个皇帝。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就没读过书,因此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传世经典“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就是出自这位洪武大帝之手。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朱元璋写诗没有技巧全是感情,让他写什么华丽辞藻他写不出来,但是他人生经历太丰富了,有时会在不经意间就写出气势磅礴的诗句。

比如这句“传世经典”的后两句就是“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结合他从乞丐起义做到皇帝的人生经历,这句诗的慷慨之情就表现得无比豪迈。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在登基之后,朱元璋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赵匡胤这首残诗,他不禁感叹宋太祖和自己的胸怀竟如此相似,同样的开阔、同样的雄心壮志、同样的侠气凛然,于是突然被激起了诗兴,拿过笔来接出了后半句:

“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前两句与后两句的意境浑然天成,同样的壮志满怀,同样的气吞山河,400年之后,一首诗将两位开国太祖的灵魂连在了一起,形成了这首诗雄浑威武的气势,至今仍然在用他们慷慨的胸怀震慑着世人们。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

结语

但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朱元璋这样对诗并不代表着正确答案就应当是这样,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样将这首诗的下半首补充完整呢?

赵匡胤赏月来了兴致作诗半首,400年后才被另一位皇帝对出下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