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作者:历史定哥

康熙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立下了无数的功绩,当得起年轻有为一词。其中十六岁的年纪智取鳌拜,更是为人称道。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但关于智取鳌拜这件事,康熙却是秘而不宣,就连雍正在罗列他的功绩时,都避开了这件事,到底为什么拿下鳌拜这件事情,让他这么难以启齿呢?

独断专横的鳌拜

这件事要从鳌拜出身说起,他虽然是满洲镶黄旗出身,却是从底层一步步打拼上来的,跟随皇太极一起打下了天下,更是力保了顺治帝的皇位,是当时顺治帝身边十分亲近的大臣。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康熙帝能够即位,是孝庄皇太后力保,但即位之时,康熙不过才八岁,虽自幼饱读诗书,但让他在这个年纪直接插手国家大事,是绝对不可能的。

为了让大清能够持续稳定下去,孝庄太后在将康熙推上后,虽没有直接垂帘听政,但一直在幕后帮着康熙料理前朝之事。

光靠孝庄一人肯定不行,她还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康熙。这四人就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其中索尼是首辅。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这时候鳌拜的蛮横便已经显露出来的,他认为自己累累功绩,凭什么屈居人下,瞧不上索尼的同时,跟苏克萨哈之间也有着龃龉。

尤其在索尼去世之后,鳌拜更是对苏克萨哈十分不满,而他对苏克萨哈的态度也是让康熙帝忌惮他想要铲除他的最主要原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索尼去世之后,鳌拜在朝中的权力越发增大,朝中很多事情说是经由康熙,实际上都是由鳌拜决定的。

但康熙年龄渐长,自然不愿意继续让旁人把持朝政,他觉得自己是时候亲政了。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而此时的苏克萨哈明白自己早已经不是鳌拜的对手,继续留在朝堂上,难保不会被鳌拜设计。

以前索尼在世的时候,鳌拜还有所忌惮,现在康熙帝尚未完全亲政,若是鳌拜这时候想要对他下手,他毫无招架之力。

苏克萨哈思来想去在这个阶段隐退是最佳的。此举并非只为自己的安危,他与鳌拜向来不合,更不愿看到他鳌拜在朝堂上独断专行,如果他能够将鳌拜也能够拉下马,也算是了了康熙的一桩心事。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他主动提出自己要隐退,也是将鳌拜推上了风口浪尖,原本康熙的年纪就已经差不多该亲政了,他苏克萨哈都愿意隐退,将自己手中的那点权力交出去了,那鳌拜是不是也该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交还给皇帝呢?

你若不交,康熙帝会怎么想,满朝的文武大臣又会怎么想?

这一举动无疑惹怒了鳌拜,当时他在朝中如日中天,绝不可能隐退。苏克萨哈竟妄图将他一同拉下马,他必然要做出反击。

鳌拜当即联合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列举了苏克萨哈二十四条罪状,上书给了康熙。康熙虽年少,但也清楚鳌拜这封奏折中的内容基本都是子虚乌有,鳌拜纯粹是强行给苏克萨哈定罪。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纵横之术,需要平衡。若是将苏克萨哈处死了,朝堂必定完全偏向鳌拜,康熙不愿意听他一家之言,处置了苏克萨哈。

可让康熙没想到的是,鳌拜竟然联合朝臣,一同给他施压,如果不处置苏克萨哈,他们就一起辞官回家。

年轻的帝王第一次受挫,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不得已按照鳌拜的想法处置了苏克萨哈。也是在这时,康熙帝心里有了决断,鳌拜势力如此独大,必须要处理。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康熙帝隐忍不发,是怎么做到不声不响将鳌拜擒获的呢?

挑衅帝王终被擒获

当时康熙虽然名义上亲政了两年,实际上根本决断不了重要的军机大事,这些事还是由鳌拜决定的。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甚至于当时官员的任命革职,也都是鳌拜一句话的事情。买卖官职,拉帮结派,当时的鳌拜已经成为了朝堂上的毒瘤。

他多次绕过康熙,独断的行事,让康熙帝越发不满。但鳌拜眼里,康熙仍然还是个成不了事的孩子,什么帝王之怒,他统统不放在眼里。

鳌拜甚至敢当面直接嘲讽康熙,“皇帝年轻,不懂国家大事,还是多读书为好。”

这无疑是在说康熙无用,说他年轻不懂事,康熙勃然大怒,可鳌拜丝毫没有惧怕的意思。当时朝中的权力大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康熙根本不可能轻易处置了他。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康熙呵斥他忤逆,鳌拜也没把他当回事,转身便走,让康熙生了好大的气。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情况,在鳌拜这里根本行不通,虽多次被鳌拜的骄横气到,康熙还是没有失去理智,鳌拜必须铲除,却不能贸然动他,须得徐徐图之,否则朝政不稳。

而后,康熙不再像之前那样迫切亲政,甚至对朝中之事也没有之前那么上心了,年轻的帝王突然对布库开始感兴趣。

布库也就是摔跤,鳌拜觉得这就是小孩子的把戏,康熙如此沉迷于布库,更能说明他是个就知道贪玩的孩子,没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康熙每日沉溺在布库房中,若是真心辅佐帝王,自然不会放着他如此贪图享乐不管,但鳌拜却乐得如此,康熙越是沉溺玩乐,他就能将朝政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

康熙虽年轻,心中却有谋划,不过表面装出一副不理朝政,贪图玩乐的样子来,实际上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打算利用鳌拜看不上的布库,寻找良机直接将他擒获。

他召了很多同他年纪差不多的十几个少年,每日在布库房中训练。一年的时间,这些少年也练得越发强壮,康熙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便提前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到了外地,让鳌拜在京中暂时孤立无援。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康熙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将鳌拜召进了宫中,鳌拜对此毫无防备,根本没想过康熙会在殿中对他直接下手。

动手之前,二人还是进行了一番交谈的,康熙还专门赐座给他,只不过这凳子是三条腿的,寻常人根本坐不稳。

可鳌拜自幼在军中打拼,这种小把戏根本不入他的眼,他稳稳当当地坐在了这三条腿的凳子上。

康熙虽心中愤恨,但面上仍然不显,又命人给鳌拜奉茶。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鳌拜毫无防备地接过茶水,却未曾想到这茶水滚烫,烫到了他的手,他没拿稳,茶杯顺势摔到地上,摔了个粉碎。

而后奉茶的太监趁此机会,踹倒了那三条腿的凳子,鳌拜始料未及,失去平衡,跌落在地上。

四周藏匿的那些布库少年们,听到摔杯声后,在康熙“鳌拜,你竟敢如此大不敬!”的声音中,一拥而上,凭借着苦练许久的布库技能,以及人多的优势,将这位满清第一“巴图鲁”,顺利擒获,压制到地上。

如此顺利将人拿下,康熙十分高兴,但接下来却让康熙犯了难,该如何处置鳌拜呢?

事后处置难以启齿

多次忤逆康熙,又搅弄朝政,按罪当诛,可康熙却犹豫了。他年纪轻轻,擒获了鳌拜之后,顺利亲政,不是没有动过直接将其处死的心思,但冷静下来之后,便知晓如此不妥。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只抓了鳌拜一人,并不能将他在朝中扶持的多方势力连根拔起,朝中文官也好,武将也罢,都至少有鳌拜一半的势力。

若是直接将鳌拜处死,难保这些势力不会揭竿而起,他虽亲政,但到底年轻,朝堂不稳则江山不稳,外头三藩还虎视眈眈地盯着呢,这种时候不能生事,当时的满清也经不起这么大的风浪。

再者,其实康熙心中对鳌拜是有愧疚的,他能成为辅政大臣,就是因为他对清朝皇室十分忠诚,手握大权,帮助三朝帝王,打下了清朝江山的基业。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尤其顺治帝即位之时,多尔衮摄政,鳌拜一心力保顺治帝,不惜与当时权势滔天的多尔衮结怨,为保下顺治帝的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个难得的忠义之士,顺治帝一直十分看重他。

康熙心里也清楚,鳌拜并无反心。可自己要亲政,他一直把持着朝政,将他视作乳臭未干的孩童,并没有将他视作一位帝王看待。

鳌拜又在朝堂上屡屡犯错,多次顶撞,直接威胁到了康熙作为皇帝的权威,所以他才不得不处置了他。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所以康熙虽然将鳌拜收押入了监牢,也只是将他监禁,并未对他严惩不贷,祸连九族。甚至到了康熙晚年,他还能想起鳌拜的好处。

细细想来,康熙擒获鳌拜这件事情,虽然是康熙开展宏图大业的开端,但却仍十分莽撞。若是鳌拜真有反心,只怕是康熙的江山不能坐得这么安稳。

当然,康熙也不是孤军奋战,孝庄当时不可能不为这件事情筹划,在背后也出了不少的力。鳌拜最终死在禁所,他的家人也没有受到他的牵连,很难不说这也是一种交易,用鳌拜退出朝堂,换取他一家人的平安。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让他一生难以启齿

康熙则是觉得自己当时实在是太年轻,虽然擒获鳌拜之后,自己才算是真正亲政,但他总觉得自己这事办得并不光明磊落。

且鳌拜也并不是十恶不赦,甚至他功过相抵,他的功劳还要更高一些,所以对于智擒鳌拜这件事情,康熙几乎闭口不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