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
这是《三国志》中用来形容常山赵子龙枪法出神入化、骁勇善战的一句评语。
作为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忠勇无比的赵子龙手持一杆长枪,在长坂坡之战中保护着刘备的幼子刘禅,令其平安地回到了刘备身边。
在影视作品《三国演义》中,赵子龙更是手持龙胆亮银枪,在曹操的百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简直比关羽在万军从中取颜良首级的壮举还要厉害。
虽然《三国演义》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作品,但是赵子龙的英勇则是世人公认的,毕竟他“常胜将军”与“一身是胆”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武神赵子龙》中的龙胆亮银枪
而赵子龙之所以如此骁勇善战,除了自身武艺超强以及那匹夜照玉狮子宝马外,还离不开他的兵器——龙胆亮银枪。
俗话说“枪为百兵之王,刀为百兵之帅,剑为百兵之君”,枪在大陆是公认的百兵之首,历朝历代许多名将的武器都是——枪。
像“西楚霸王”项羽所持的武器,便是古代十大名枪之首的霸王枪,赵子龙的龙胆亮银枪则位列榜眼。
但是像霸王枪、龙胆亮银枪等这些名枪,它们不论是枪头还是枪杆的材质都是极其珍贵的。
但是这种通体由精钢打造的长枪,也只有力能扛鼎的项羽、以及武力值爆表的赵子龙等,才能在实战中挥洒自如。
这些古代名枪动辄都是近百斤重,普通人根本不能正常使用,不仅如此通体由精钢打造的长枪,单是其价格都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了。
那么古代将士用的“枪”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积竹木柲”制枪法
古人在炼铁
枪头是用金属做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很早以前大陆便熟练掌握了各种冶炼技术,随着冶铁技术的不断发展,枪头也从青铜过渡到了性能更加的铁器。
至于枪杆,在古时绝大多数长枪的枪杆都是木制的,毕竟长枪的枪杆不仅要有硬度,韧性也是不可缺少的。
现代仿制的丈八长矛
在古时的人们还没有掌握,制造出具有韧性金属棍的方法,即便就算有这种制造工艺,那动辄上百斤的大铁棍,估计也只有西楚霸王项羽这一类的人才能使用了。
因此,材质坚韧、质地较软以及易于雕刻打磨的木材,就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制作枪杆时的首要选择。
在此背景下,聪明的古人总结出了几种适合制作枪杆的材料以及制作方法。
古籍《手臂录》有载:“枪材以徽州牛筋木为上,剑脊木次之,红棱劲而直,且易碎,白蜡软,棍材也。”
明代著名武将吴殳便在《手臂录》这本兵书中,提到了一种古老的制枪方法,他认为产自徽州的牛筋木,是制作枪杆的上好材料。
从这种木材“牛筋”的名字便能看出,这种木材一定是十分有韧性的。
事实也是如此,这种材料在经过古代匠人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便会如牛筋那般,不仅极具韧性,在使用过程中还不容易发生折断。
但是牛筋木在古代可是有着“挑鼎不断”的美誉,说它价值千金也不为过,这种木材极其稀少,别说是普通人家,即便是对很多豪门贵族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就算是《手臂录》中记载排名最靠后的“白蜡木”,在古时也是有价无市的木材。
白蜡木这种木材在加工后,同样具备很好的柔韧性和稳定性,相对于“价值千金”的牛筋木,白蜡木被当做其平替,被广泛用于各朝各代的军队之中。
大陆从宋朝便逐渐开始兴起白蜡木做的枪,白蜡木枪杆的制作工艺发展到到明朝时,已经十分的炉火纯青了。
当时明朝军队最主要装备便是白蜡杆长枪,当时为了保证军需配给,朝廷还专门下令种植白蜡树,保证各地的军需。
从这里也能看出白蜡木的稀缺,于是为了彻底解决优质枪杆材料稀缺这一问题。聪明的古代匠人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制枪工艺——“积竹木柲”制枪法。
这是一种采用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枪杆,不过与现在各种现金合金材料不同的是,这些复合材料都不是金属材质的。
古代的匠人为了降低枪杆的制造成本以及做到量化生产的目的,他们想到了可以将两种各具特点的木材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他们发现如果不追求韧性,只要求质地坚硬的话,很多木材都符合这一特点,至于韧性方面,匠人将目光投向了——竹子。
在已知的木材中,竹子无疑是极具韧性的木材,但是它唯一的缺点便是太过脆弱了。
于是匠人们便选取一根质地坚硬的木材,在其外侧包裹一层或者两层经过加工的长条形竹片,然后用结实的丝线将两者紧密的束缚在一起。
确定木材与竹片严丝合缝后,匠人们会用生漆一遍遍的在外侧均匀涂抹。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令这些材料紧密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并且成品的枪杆也更加的光滑美观。
这便是古时广为流传的,采用复合材料的“积竹木柲”制枪法。
据传戚继光的戚家军,他们所用的戚家枪的枪身便是采用“积竹木柲”制枪法,所制的复合枪身。
这种复合枪身虽然使用的不是十分优良的枪杆材料,但是匠人们凭借他们出神入化的技艺,令其具备了不输“牛筋木”的绝佳性能。
但是因为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制作周期也较长,同时对匠人的要求十分的高,因此这种工艺制造的长枪,同样也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
影视剧中的赵子龙
枪作为百兵之首,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场上,可谓是神兵利器的存在,毕竟不论是单对单,还是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一寸长一寸强这一理念都是很适用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到了现在两国交战几乎已经用不到冷兵器了,现在的战争动辄都是洲际导弹、潜艇、航母甚至是原子弹等。
就连近距离作战士兵们也都是依靠各种先进的突击步枪,因此现在长枪所体现的更多的是观赏价值与历史价值。
枪,作为人类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武器之一,它不单单只是是一种作战武器,还体现了古人的工匠精神。
古时的匠人能够在材料受限的情况下,想到采用复合材料,这种即便现在看来也十分先进的方法,体现出了匠人们事事追求极致的精神,这是值得敬佩的。
现在看来不止在枪杆方面,古代的匠人在各方面都追求极致与完美,大到一堵城墙、一座桥梁等,小到一件瓷器、一个手把件等,都能流传千年还依旧备受追捧。
对此大家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文章信源:《三国志·赵云传》、《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后汉书·献帝纪》、《手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