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作者:蓝天教学堂

1946年的泰国,一个中国人的悲剧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人们欢欣鼓舞,盼望和平来得更快些。然而对黄利辉而言,胜利带不来喜悦,他刚刚送走因伤重不治而死的弟弟,母亲病弱虚弱,而他自己也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母亲将一柄匕首交到儿子手中,寄托了全家的期待:“去泰国投奔你叔父吧,也许那里有条出路。”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黄利辉握着匕首,目光复杂。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可心中却没了信心。

船一离岸,家的影子就模糊了。汽笛声中,黄利辉望着波涛起伏的大海,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禁想起弟弟惨死的情形,以及母亲期盼的眼神。

“喂,你的身份证明呢?”海关人员嘴角含着烟斗,招手喊他过去。黄利辉连忙拿出皱巴巴的居留证,人员皱着眉头盯了半天,说了几句泰语,然后在本子上草草写下几个字。

“我叫黄利辉!”他着急地说,生怕名字被写错了。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知道了知道了,你叫细伟!”人员不耐烦地摆摆手,转身离开。

黄利辉站在原地,脸色发白。

杀鸡厂与码头,绝望在蔓延

叔父并没有给与太多帮助,只是介绍黄利辉到一家杀鸡厂打工。老板得知他的名字叫“细伟”,便也这么唤他。黄利辉想解释清楚,被叔父止住,只能暂时妥协。

杀鸡场里腥气冲天,血水遍地。黄利辉精神压抑,又时常被老板一家欺负。老板娘只给他吃剩饭剩菜,老板的孩子还恶意泼他一身鸡血......这些过分的举动让黄利辉倍感屈辱。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忍无可忍的黄利辉选择逃走,来到码头找了份新工作。可码头同事们对这个营养不良、毫无劳动力的中国人更加歧视。

有一次,黄利辉拿着攒了半年钱买来的药,还没来得及吃就被同事们夺去扔进了海里。

绝望的泥沼似乎越陷越深,让黄利辉喘不过气。直到有天,一个小女孩阿梅像天使一般出现,对他温柔以待。她送他一朵小花,成了黄利辉心中唯一的光。然而悲剧却在一夜之间降临。睡梦中,黄利辉做了恶梦,梦见自己在战争中杀死敌人。

一个悲剧的开始,孤独驱使罪行

阿梅死后,黄利辉的世界分崩离析。他麻木地活着,工头也将他开除,只能在乡下种地度日。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起初,种地成了黄利辉的救赎。他勤劳工作,倾注心血,终于长出了不少蔬菜。这是黄利辉近期来最有成就感的事。

然而,一场暴雨毁掉了所有的庄稼。黄利辉绝望地跪在泥水中,捡拾残枝败叶。他的身体也日渐虚弱,需要药物维持,可已经一无所有了。

这时,新闻里开始报道儿童失踪案。黄利辉看到孩子的照片,心中一动。他想起母亲曾为救弟弟,割下死人心脏熬药......荒诞的想法在脑海里萌芽,他开始渴望采集“人体药材”。

第一个受害者是一个流浪儿童。黄利辉将他引到僻静处格杀,取出心脏和肝脏。回到住处,他颤抖着把脏器放进锅里,生怕被人发现。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过了很久,汤药才熬好。喝下人血汤药的感觉很奇怪,黄利辉并没有体会到母亲口中的“灵效”。但在绝处逢生的安慰下,他还是决定继续。

第二个,第三个孩子很快也确定了目标。每次作案前,黄利辉都异常激动和不安,深感这么做亵渎和错误;可一旦开始,他就像被魔鬼附身,失去理智。

也许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为了活命。只是生活的绝望步步紧逼,孤独感驱使下的异常举动。而他也渐渐上瘾这种“杀戮快感”。当警察终于将他捕获,黄利辉也有一种解脱。

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

为了塑造这个极端复杂的人物,段奕宏前去参观了收藏真实“食人魔”尸体的博物馆。面对玻璃窗内黄利辉的干尸,他久久凝视,似在寻找灵魂的隐秘。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我一定会全力以赴,扮演好你。”他虔诚许下诺言。

然而拍摄过程异常艰难。每每情绪激烈的戏份,段奕宏就像真的变成了杀人魔,频繁陷入极度恐慌中无法自拔。睡梦里也全是阴森恶梦,让助理们深感不安。

有次,他甚至在片场幻觉看到“血淋淋”的场景,惊得整个剧组人仰马翻。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段奕宏的精神状态。

“我真的快要被这个角色折磨疯了......”段奕宏痛苦地倾诉。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在多方建议下,段奕宏咬牙决定改名,希望能重新定义自己,摆脱角色的阴影。新名字就叫“段奕宏”,奕宏亦谐音“一宏”,寓意人生新的宏伟篇章。

手术刀划开皮肉的刹那,段奕宏禁不住打了个冷战。血淋淋的画面再度浮上心头,而他意识到,这辈子无法完全忘记的,就是这个名字——“黄利辉”。

剪辑问题影响巨作价值

其实,最初《食人狂魔》的剧本架构庞大,意在探讨人性之恶这一主题。它塑造了一个因时代悲剧沦为杀人魔的角色,暗示背后种种社会问题的反思。

但后期剪辑却动了歪脑筋,大量删减了段奕宏的戏份,只保留鲜血淋漓、惊悚恐怖的画面。这直接把影片定位为吸睛的B级片,削弱了其反映现实的深度。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我恨不得把这个剪辑找出来打一顿!”段奕宏在采访中一拳砸向桌子,“他毁了我们的心血!”

的确,过度商业包装让《食人狂魔》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它本可以成为一部探讨人性的巨作。现在回想,段奕宏宁愿它就是一部小众的艺术片,也不想醉心拍摄的角色只剩下惊悚与恐怖。

除此之外,片中大量血腥画面也招致审查不通过。再加上段奕宏后来选择改名,这部电影在各方因素叠加下,最终成绩失败收场。

当年的精心策划已破灭殆尽,不啻一场噩梦。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如今的段奕宏早已再无当年的激情,但他至死也无法忘记身负“食人魔”这个令他痛苦万分的名字。它成为他演艺道路的一个结,更是电影本身最大的遗憾。

让我们审视人性与时代

当我们去评判一个杀人犯时,看到的只是罪行,而忽略了背后种种隐秘。《食人狂魔》让人们窥见了一个転落者的内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环境下的种种社会问题。

单从罪行本身,我们会对其深恶痛绝并要求严惩。但是电影的意义,在于让观众去理解、设身处地感受这个悲剧性人物的遭遇。

这是一面镜子,照射着普通人最黑暗的那面。

真实案件改编,拍摄时段奕宏入戏太深常做噩梦,最后剪辑出了问题

当环境压迫而无处诉求,当内心脆弱而不得关爱,一切积聚的绝望足以让人走向疯狂。我们不应视而不见自己的软肋,也应关注他人的痛苦。

“我始终无法判断,他到底是凶手还是受害者。”这是影片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它提示我们不该轻易下定义,更要审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当我们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也就审视了这个时代。我们终将意识到,所有的罪恶本源于内心,而外在环境不过是导火索。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检视人性,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