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作者:罗庄发布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不少北方地区

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今天,《文博日历》邀你

“尝”一口千年前的饺子

01

起猛了!

这确定不是穿越来的?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看!这不正是我们熟悉的饺子?

这可不是模型

而是1000多年前的“真”饺子

是195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

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发现的

可见饺子在当时

不仅在中原号称“天下通食”

还随丝绸之路传到西域

成了当地人的美食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除了饺子

还出土了摆盘精致的月饼、千层酥等

各类“花式”点心

馄饨、春卷、胡饼等美食应有尽有

唐朝时期 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文化多元融合

饮食文化也在交融中蓬勃发展

这组精美的面点就是最好的印证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这些点心为啥“千年不腐”呢?

这和吐鲁番炎热干旱的气候密不可分

饺子和其他面点在下葬后迅速脱水

得以保存至今

虽历经千年,色泽依旧

让人垂涎欲滴~

02

饺子里的中国文化

在中国人眼里

没有什么是一顿饺子解决不了的

饺子的历史悠久

根据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

至少在汉末

饺子就已成为人们最爱的美食之一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蜀汉时期 灰陶庖厨俑

但你知道饺子其实是医生发明的吗?

相传在东汉时期的一个寒冬

有很多百姓耳朵被冻伤

“医圣”张仲景为此研制出一副御寒的方子:

羊肉和祛寒药材一起熬煮、捞出切碎

再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

煮熟后给每人一碗“袪寒娇耳汤”

就这样,从冬至吃到过年

百姓慢慢康复

于是,人们就仿照“娇耳”的样子

做过年的食物,庆祝新年

并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的事迹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因时代、地区、制作方法等不同

饺子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如“角儿”“扁食”“馄饨”等

到了明代,饺子有了专用名称

《万历野获编》中记载道:

细皮薄脆对多肉馄饨,椿树饺儿对桃花烧麦。

可见馄饨、饺子、烧麦

在当时已有了明确的区分

不仅如此

古人吃饺子时的蘸料也不输现代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滤醋画像砖 魏晋

除了基础的醋外

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

又引入了大蒜、胡荽(suī,香菜 )

等“灵魂”小料

一碗饺子不仅能熨帖寒冬

亦能承载文化

03

古人的冬至

除了饺子,还有……

每近冬至

“南圆北饺”之争便悄悄拉开帷幕

古人的冬至美食可不止汤圆、水饺

清代王府的冬至日

中午祭祖、吃馄饨

晚上“画九”、吃火锅

要的就是这满满的节日氛围感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除了吃顿美食,暖心暖胃

“画九”也是冬至日必备的“仪式”

(“画九”即为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

“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九九消寒图

古人将风雅精神

融进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即便是漫长枯燥的冬天

也有美食、美酒

和唯美的中国式浪漫雅趣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愿你在这个

一年里夜晚最长的一天

有汤圆、有饺子

有家人、有朋友

共同期待春天的到来~

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内容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