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作者:大田说书馆

1952年,刘怀夫的父亲从战场上伤退回到家乡,然而他在村里的生活并不如意。由于战争留下的残疾,他只能胜任简单的饲养工作。

更让他难过的是,自己找到的妻子似乎也有些智力问题,生活拮据。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一天,刘父从村里的深井中取水时不慎滑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也留下了年仅8岁的刘怀夫。两年后,可能是过度的哀思使然,刘母也相继病逝,刘怀夫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

这时,刘父的老战友兼好兄弟刘志忠发现了这个情况。他看着瘦小的刘怀夫,心中充满怜悯,决定把他领回家一起生活。

尽管刘志忠的家境也很贫困,还有三个孩子要养,但他和妻子总是先让刘怀夫吃好穿暖,尽了父母的责任。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在刘志忠一家人的呵护下,刘怀夫渐渐学会了面对生活中的艰难,他懂事听话,给刘家添了不少快乐。村里的叔伯姑妈也很可怜这个父母双亡的孩子,有条件的都想方设法地给他补充些衣食用品或零花钱。

刘怀夫一边感激着养父母和乡亲们的照拂,一边莫名升起了一个想法——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了要让养父母高兴,也让这个照顾我长大的山村变得更好。

机缘获得上大学学习机会

1976年,村里有三个大学推荐名额,这对一个山村青年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刘志忠鼓励刘怀夫参加考试,他也真的通过了初试。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然而最终的名额却被人私自占用,刘志忠见推荐的权力被滥用,心中很不是滋味。

几日后,刘志忠拿出自己在部队的老资历,召集村民签名,向上级单位施加压力。他指出,刘怀夫是烈士遗孤,品学都好,如果他得不到公平机会,这个选择就是失误的。

最终在他的坚持努力下,刘怀夫如愿获得了宝贵的入学机会。

在马上就要坐上去省城念大学的大巴时,刘怀夫内心激动又酸楚——他知道,这个机会本可以给刘志忠的亲生儿子,但养父却舍己为人,将它无私地传递给了自己。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他再次感受到这个族人对他视如己出的父爱,以及乡亲们的期盼和嘱咐。

上了大学,刘怀夫努力克服种种不适应,坚持用功读书。同时,他也没忘记养父的教导——要做一个诚实正直、手段清白的人。

他时时警醒自己不能走捷径,深知养父的期望才是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灯。

踏实工作报效家乡

1979年毕业回村后,刘怀夫被分配到了本地的水利部门工作。这是一份稳定而简单的工作,可以让刘怀夫有更多时间回报家人和乡亲。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他并没有选择离家太远或去追求高官厚禄,而是选择了扎根家乡,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这里。每逢春节国庆,刘怀夫都会骑上老式自行车回家看望,他心里明白,养父母和老乡们最盼望的就是他平安健康,这就是他们对他的期盼和回报。

工作后,刘怀夫过着俭朴的生活。工资虽不高,他仍然会尽己所能地给养父母寄去一些钱和日用品,希望能为他们的晚年添些安慰。

村里的老人家也经常收到刘怀夫带回来的土特产,这些小小的心意让他们很是欣慰——这个孤儿孩子长大了,没有忘本,记得回来看望他们。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刘怀夫踏踏实实地工作,一步步得到领导的重用和晋升。他牢记养父“做好本职工作”的教导,从不谋私利,因此工作顺利,前景光明。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村里人的骄傲,这是他内心最真挚的愿景。

家人误解遭到怨怼

2002年,刘志忠的儿子怀春找到刘怀夫,希望他能在关系上帮忙给自己儿子找一份好工作。刘怀夫为难之余还是找人帮忙,但最后没有成功。

怀春很是失望,认为刘怀夫没有尽力。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数年后,怀春的女儿男友打架被判刑,怀春再次求助刘怀夫,希望他用工作上的关系帮忙减刑或者不被起诉。这已经涉及法律和道德问题,刘怀夫无法越界帮助,只能婉言谢绝。

怀春一家认定刘怀夫忘恩负义,不再把他当成自己人。在此后的日子里,村里也有许多人找到刘怀夫,希望他能仗势欺压,帮他们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但刘怀夫没有妥协,依然坚持法律和职业原则,这使他在乡亲中间的评价一落千丈。

面对来自家人和乡邻的误会,刘怀夫内心在流血。他想起养父的教诲,这让他的内心稍微平静:我没有做亏心事,只是行事正派,不肯违法违规。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进入暮年后,刘怀夫依然遭受着来自家人和乡亲的误解。然而他没有丝毫怨恨,只是怀着一颗感恩和宽容的心。

他明白,自己能够考上大学、有机会改变命运,全仰仗养父刘志忠和族人的帮助。尽管后来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但这一切的根基依然在他们对那个孤儿的爱护里。

刘怀夫也理解,在乡亲朋友们心中,他并没有完全做到他们期待的“报答”,这是他的遗憾。但他行事一直正义,没有违法乱纪的事,这已经是对先人最好的铭记和回报。

我是个孤儿,被推荐上大学,想要报答家乡,却受到误解和怨恨

当刘怀夫一个人独处时,他不禁流下了感激的眼泪。他突然觉得,获得这些误解和怨言,是他这个充满运气的人需要付出的代价;而真正幸福的,是可以做一辈子清白之人的自己。

他决定原谅和感恩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不公。反正活在世上,总有想要的得不到、想做的做不成的时候。但只要自己心安理得,走过的每一步都肯定没有虚度和遗憾,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