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这份指南让您暖身又暖心!

作者:劳动报
摘要:今天,我们迎来了冬至节气。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在这一时节,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这份指南让您暖身又暖心!

斗指子,太阳黄经达到270度,今天我们迎来了冬至节气。这天夜间若是天气良好,便能看到斗柄指北的北斗七星,预示着冬天的到来。古籍《鹖冠子》有云:“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如是说。

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这一时间阴气强盛,蚯蚓会蜷缩起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阴气达到顶峰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甚至带有几分温热。

数九寒冬需要做好保暖

冬至到来,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数九寒天。所谓数九,是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农历壬日,也有一些地方认为是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作一“九”,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再度迎来春暖花开的时节。近日,上海正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天,徐汇、嘉定、杨浦、松江等地天降冰粒,2023年上海的第一场雪应邀而来。

随着强冷空气到来,本周上海最低温度达到零下,易出现薄冰、冰冻现象,大家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部、背部与足部。外出时,可以戴上帽子、穿好贴身保暖衣物,不裸露脚踝。

日常还可以多做踮脚运动或用热水泡脚,疏经活络,加速血液循环,使双脚保持温暖。冬天,有许多人会手脚冰凉,可以适当使用温性药物如干姜、桂枝等进行足浴,每次3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达到改善效果。

一碗汤圆包起上海人的冬至记忆

“南汤圆,北水饺”,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流行。“圆”寓意“团圆”“圆满”,因此冬至吃的汤圆也叫“冬至圆”。汤圆软糯的外皮下包裹着或香甜或咸鲜的内馅,湿冷的冬天,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能够带来舌尖上的治愈感。上海人的餐桌上,有各种各样馅的汤圆,浓郁的黑芝麻馅、绵密的豆沙馅、鲜香的纯肉馅、厚实的枣泥馅……一颗汤圆里包着不同人的生活记忆,而汤圆对上海人来说也不只是一种食物。

围绕着汤圆,上海有很多说法。在上海话里,汤圆、元宵被称为汤团。上海人会拿“吃空心汤团”来比喻空欢喜一场或者无法兑现承诺的情形,又因为汤圆的形状,“吃零汤团”还被人们用来形容考试拿了零分。一颗不大的汤圆里包进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这份指南让您暖身又暖心!

除了汤圆,花糕也是上海人冬至家宴上常见的节令食物。花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再加上枣、栗、杏仁等作为点缀,加糖蒸制而成,粉糯可口。

服膏方、喝补酒、祭祖扫墓……冬至,不仅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也是个隆重的日子,所谓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在这一天与家人或是朋友团坐享受一份温暖惬意,是难能可贵的幸福。这一天,无论你在哪里,别忘了来一碗热乎乎的饺子或是汤圆暖身。

冬令进补也有禁忌

冬令时节,吃羊肉进补是不少人的心头爱,民间流传着羊肉可以“藏能量,打基底”的说法。无论是上海本地的白切羊肉、红烧羊肉,还是老北京涮羊肉、西北手抓羊肉、新疆烤羊肉串,各式各样的羊肉美食总能在湿冷的冬天中,带来舌尖上的温暖与治愈。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这份指南让您暖身又暖心!

吃羊肉能够帮助人们抵御风寒、滋补身体,确实是进补好物,但也有禁忌。羊肉虽好,并非人人适合,尤其是对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食用羊肉过量容易引起头晕等不适。如出现腹泻、咽喉干痛、眼睛红、烦躁等症状时,也不宜吃羊肉。除此之外,食用羊肉时,不宜喝茶,容易导致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