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国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文)

作者:NewEconomist
刘国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文)

来源:新浪证券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创新是医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新浪财经2023医药与资本论坛12月21日(周四)北京隆重召开,谭勇、李玲、刘国恩、俞熔、钟勇、Anny Liu、刘纪鹏、马雪娇、尹烨、蔡磊、劳志明、林园、朱国广、罗佳荣等大咖齐聚一堂,共话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投资机会。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发表名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表示,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哪个行业,当然也包括医药产业,肯定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当然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医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从来都是创新作为火车头。刘国恩还指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原创药物的支持非常重要,企业是个市场行为,更多应该通过自己的判断进行社会融资,重点要放在应用性创新上。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国恩:大家下午好!今天跟大家讨论医药产业发展这个主题,已经好久没有经历了,特别高兴。我先谈一下第一点,今天给我出的题目是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哪个行业,当然也包括医药产业,肯定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当然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医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从来都是创新作为火车头,在各个国家推进。创新需要有投入,也需要看它产出的效果,如果从过去有的相关数据来看,只看产出,2011年到2021年,十年,全球原创性的一类新药上市在460个,其中在美国上市大概85%,在中国上市24%,之所以在美国上市那么多,是因为美国上市的85%全球新药里面,全部都在第一时间进入到美国的医保支付系统,包括政府的三大支付系统,也包括商业医保支付系统。

目前来看对全球新药物在中国上市的产品里面,我们在20%多里面,大概占了60%-70%左右,还有百分之三四十不在医保里面,这是从产出的角度来看。如果从投入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药物的创新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巨大的投入。美国2016年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一款成功的药品上市,平均投入在20亿美元,我跟学生在中国做了四十多家搞创新药物研发的头部企业,做了个调研,参照了美国,算下来一款新药的投入将近两亿多美元,相当于美国创新药投入的十分之一。

这里面就要区分,说到创新有两大类,一个是原靶点,真正意义上的原创;一个是有靶点,已经被揭示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果说创新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那么原创性研发的风险就是应用性研发的数倍。

在研发资金的投入上,其实我们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比如说美国原创性研究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联邦政府,每一年向原创研发投入的资金是高校和企业加起来的好几倍。美国向医药领域研发投入最大的机构就是NIH,全美健康研究院,每一年联邦投入的资金是480亿美元,三千多亿人民币,每一年,这还是联邦政府直接从联邦税收里面投入的。

我大概看了一下国内中央财政,我们是十万亿收入,如果按照美国标准来看,480亿大概占联邦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按照我们这边来算,十个亿,一千万,显然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度。有过一次特别大的中央资金直接资助的药品研发,放到每一年大概二十多亿,那是最大的一次国家投入,20亿还不到中央财政收入的0.05。

我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做原创性研究的风险非常高,不确定性很大。所以中央财政加大对原创药物的支持非常重要,企业是个市场行为,更多应该通过自己的判断进行社会融资,重点要放在应用性创新上,相对来说风险小,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要搞创新必须区分是原创性还是应用性。

第二点如果要促进中国的医药创新,需要一些大环境。第一个环境是整个社会,整个市场整个产业,要对原创研发理念包容,有时候可能是错的,但如果每一个东西出来都必须正确,不能错误的话,它的压力会很大。所以社会的包容机制非常重要。我们拿了好多G,每一次都是优秀,所以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对未来的探索,必然有些人因为运气好,努力,还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获得了成功,还有很多可能就是运气不好,没有成功。所以包容机制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包容机制,新的尝试不能够得到肯定,反而会受到非常多的制约,人们就不敢从事冒险,风险很大创新的这种工作了,这是第一点,包容性的社会,包容性的机制非常重要。

第二点,与包容机制密切相关的是专利的保护。这个大家都清楚,因为创新的不确定性很高,有人把药品创新比喻为九死一生,好不容易通过努力,通过运气,弄出来一个新的产品,你要给它专利,专利二十年,他可能搞研发耗了十年,剩下不到十年给专利。大家对专利保护应该不反对,但是专利保护它其实有两个层面的东西,一个是对创新技术的保护,这个大家都非常清楚。第二个大家不一定想得那么深刻,为什么一个企业,希望这个社会给技术进行保护,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保护技术,就是说它可以在专利期内垄断技术,从而自主定价,因为没有第二,第三家。

所以它真正的价值,在于技术保护后面市场定价的垄断。否则这个技术保护就失去了意义,干嘛要保护呢?保护起来干嘛呢?

所以你看在美国的商务部挂了个牌子,写了当时林肯讲专利的一句话,说专利犹如在天才之火上浇上利益之油,它才能够不断的给社会提供创新产品。当然站在国家医保的角度,我这过去四五年参加医保目录经济学组的工作,当然希望谈一个好价钱,任何药物都希望谈一个好价钱,我代表民众,希望价钱越低越好,这是我们的主要定位。但与此同时别忘了,能够谈好价钱的前提,是有好品种进来,如果创新产品进不来,有钱也买不到。

所以这两个东西天生不该对立,大家想想,再多的钱,今年的新药目录里面没有好药,有钱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其实和它是在一个战壕战斗的盟友,只是怎么协调当下和未来的关系。医保第三方跟企业创新主体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所以创新的专利受到保护,不仅仅是技术的保护,应该在专利保护期,价格的保护,要尊重对价格的市场定位。

当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刚才谈价格可以自己定,为了民众的健康,可以给一个好的折扣,这样的话影响到支付的能力,因为它给到一个很好的价格折扣,也让更多的居民能够用得上新药,同时也不打乱和影响它在全球上市的工作。

所以专利保护不仅仅是技术的保护,而价格的保护也同样重要,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第三点无论是前面讲的,在投资层面上,政府主要投原创性的研发,企业更多集中在应用性研发,还是讲的第二点,要包容,允许犯错误,有容错机制,还有第三点,要能够真正落到位,大家想想还缺什么?缺的是法制,因为谁说了都不算,谁说了都可能变卦,医药研发大家知道要多少年吗?美国和中国做的研究下来在120个月左右,这么长的投资周期,有多少不确定因素在里面。如果刚才讲的三点不能够落在法律的层面,落实在法律的行动当中,谁都不敢打包票,谁也不能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所以法制建设,法制的行动特别重要,无论今天相关的政策,有哪些不足,但至少把目前还不足的东西能够通过法制落实,企业家就有自己的预期,企业家就可以安排自己得投资,安排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技术。所以这点非常重要。现在中国的经济确实从过去三年疫情影响以来,正在复苏,无论是国内企业家,还是外国的投资者,都急需对未来若干年,市场情况比较乐观的判断和预期,这个时候法制非常重要。尤其刚刚讲到关于医药的价格,医药的产权保护,如果能够把法制更好的落实下来,那我想有中国十四亿个脑袋,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还有这么多大数据,从发达国家借鉴的技术,中国在国际上发展潜力,创新的能力,有了前面讲的几个条件,如果它不能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是天理不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