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作者:蕴藏冬夏

文|蕴藏冬夏

编辑|蕴藏冬夏

北魏是大陆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建立的政权,在政权建立前,鲜卑族刚刚脱离部落联盟制时代不久,因而造成国家初建时期的各项制度不很完备。

但随着与汉族士人接触的日益增多,北魏开始吸收和借鉴前代政权中较为完善的社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同一时期南朝政权各项制度的实际实施状况,进而对国内各项政治制度进行了创设和完善。公主作为皇室成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北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公主制度的确立

“公主”是与统治者有着血缘或亲缘关系女性的专有称谓,这一身份也是在皇权统治下,皇室贵族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征。大陆古代公主封号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西周、春秋时期,天子将女儿嫁于诸侯时,以同姓的诸侯代替他主婚。当时的诸侯一般称“公”,而“主”则有“主婚”之意,因而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这是“公主”最初涵义。战国时期,“公主”的范畴较前代有所扩大,除了天子的女儿外,诸侯之女也可以称为“公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适应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形式的国家结构,创建了封建国家的各项政治制度,公主制度也在这时正式形成。一直到了汉代,公主的封号才逐渐完备,并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北魏建立前,拓跋部仍然处于部落联盟时代。这一时期部落最高统治者称为部帅,他们虽然名为首领,但是由于部落仍然处于松散联盟状态,因而部帅家族成员并没有任何特权,部落领袖的女儿也无公主称号。但是为了巩固自身家族的地位并争取更多部落的支持,部帅一般会将女儿嫁于部落联盟内势力较大的部落领袖,或是周边其他部落联盟的领袖。

这也与皇权统治下实际公主的联姻行为有了相似的功能,如平帝拓跋绰就曾将女儿嫁给了宇文部部帅宇文普拨子丘不勤,昭帝拓跋禄官也将女儿嫁给了宇文部帅宇文莫廆之子逊昵延。这种频繁、稳定的联姻,巩固了拓跋部与宇文部间的军事联盟。在北魏建立过程中,道武帝逐渐接触并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并将中原王朝的制度引入北魏。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健全,北魏皇室成员的封号随之产生,公主封号也于此时出现。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北魏最早获得“公主”封号的是道武帝与宣穆皇后刘氏之女、明元帝拓跋嗣之姊华阴公主。根据史书记载,天赐六年十月,道武帝为夫人贺氏之子清河王拓跋绍所弑,而后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在部落大人的支持下平定叛乱并继任帝位。另据史书记载嵇根“世为纥奚部帅。

皇始初,率部归魏,尚昭成女”。可见,在道武帝皇始年间,北魏尚无公主封号。换言之,华阴公主的封号乃是由于她的保护之功,明元帝继位后对她进行的单独册封,道武帝其他的女儿不在此次册封之列。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道武帝在位时期,北魏刚刚建立,各项制度处于初创阶段,他由于忙于对外战争和对内巩固统治,虽然已经开始了对皇子的册封,但却没有对公主进行册封。天兴元年,道武帝便开始了对北魏进行封建化变革,并“追尊成帝以下及后号谥”。天兴六年道武帝册封儿子拓跋嗣为齐王、拓跋绍为清河王、拓跋熙为阳平王、拓跋曜为河南王。

天赐四年,他又册封幼子拓跋脩为河间王、拓跋处文为长乐王、拓跋连为广平王、拓跋黎为京兆王。至此,道武帝的诸子都获得了王爵封授,但其诸女却尚未获得公主封号。直至天赐六年明元帝拓跋嗣平定了清河王谋逆后,册封平乱有功的卫王拓跋仪子拓跋良为南阳王,阴平公拓跋烈也进爵为王,对于有保护之功的姐姐,他也参照前代政权的做法,给予其公主封号。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此后,随着北魏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宗王之女也可以被封为公主,如于烈的“夫人元氏,东阳公主汝阴王女”。汝阴王拓跋天赐乃是景穆帝之子,他在文成帝和平三年获封王爵,孝文帝太和十三年,却由于受贿被免为庶民,失去了一切的官职和爵位。那么,拓跋天赐之女被封公主的时间应该是在他获得王爵之后,至被罢免为庶民之前的时间内,也就是在文成帝和平三年至孝文帝太和十三年之间。

另如崔夤妻为安乐王拓跋长乐之女“晋宁主也”。晋宁主即晋宁公主,其父安乐王拓跋长乐乃文成帝之子,献文帝皇兴四年被封为建昌王,后又被改封为安乐王。孝文帝时期,拓跋长乐由于与内行长乙肆虎意图谋反被发现,后被赐死于家中。据此推断安乐王女被封为公主应该发生在献文帝至孝文帝时期。综上可见,北魏宗王女得封公主应该出现于文成帝至孝文帝时期,最早的时间应该在文成帝和平三年以后。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通过现有史书和墓志记载可以考证出的北魏公主封号共有85个,其中3位公主先后拥有2个封号,因此北魏实际上可考的公主只有82位。在这82位公主中,史料中明确记载出身的只有43位,其中23位由帝女而封为公主,有19位由宗王女而封公主,还有1人由公主女而封公主。可见,帝女与宗王女是北魏公主的主体。皇帝通过给予她们不同的封号,以此来标明她们在公主这一群体中的地位,并使她们享受相应的权力。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北魏公主的身份

北魏公主的主要来源是与皇室有着血缘关系的女性,皇帝会根据她们与皇室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对她们册封不同的封号,不仅能够让其自身享受到不同的待遇,也会使她们的婚姻对象因公主身份的不同在任职方面有所差异。

通过现有史料考证出的43位北魏公主中,有23位公主是以皇帝女儿的身份而被直接封为公主,占可考证身份的公主总数的53.5%。皇帝的女儿以其与先帝和新君的血缘关系,不仅获封公主的时间更早,其社会地位也更高,她们的婚姻对象也大都出自东晋南朝归附的皇室贵族或北魏的高门世族。如出自鲜卑部落贵族的乙瓌曾以太武帝上谷公主为妻,他们的儿子乙乾归又再娶景穆帝女安乐公主,乙瓌和乙乾归父子也先后被封为驸马都尉。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南朝宋归附宗室刘昶先后娶武邑公主、建兴长公主和平阳长公主三位公主为妻,虽然这些公主的出身不详,但根据古代社会中只有皇帝的姊妹和姑母能够被封长公主来看,刘昶所娶的三位公主中至少有两位为帝女。刘昶子刘承绪又娶献文帝女、孝文帝妹彭城长公主为妻,刘承绪子刘辉又再娶孝文帝女、宣武帝姐兰陵长公主为妻。刘昶祖孙三代都能够迎娶帝女公主,足以说明北魏对该家族的看重,也从侧面展现了该家族在当时北魏社会中的卓越地位。

北魏43位可知身份的公主中,有19位出身于宗王之家,占可考证身份的公主总数的44.2%,宗王女除成为继帝女之外,还是获封公主的主要群体。可以说,宗王女是北魏公主的第二大来源。宗王女册封公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宗王之子继任帝位,并在继位后追封生父为皇帝,他们的姊妹也随之被册封为公主;二是与皇帝有着直系血缘关系的宗王女,由于父亲受到皇帝信赖得以获封公主。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北魏宗王姊妹册封为公主一般发生于北魏后期,这些宗王以外藩继任帝位之后。北魏后期,由于孝明帝突然暴毙,且生前没有留下任何皇子,自此北魏开始了藩王继位。这些藩王在登位前,他们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宗王和王妃,并非皇帝和皇后。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他们多会在继位后追封自己的父母为皇帝和皇后,其姊妹也在随后被册封为公主。北魏王朝中这样的公主共有4位:孝庄帝妹襄城公主,孝庄帝姐寿阳公主、丰亭公主和孝武帝妹平原公主。

根据史书记载,孝庄帝继位的第二年,即永安二年“甲午,尊皇考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皇妣为广穆皇后”。孝庄帝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称帝行为合理化、合法化。另一方面,为了提升自己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他开始册封自己的姐妹为公主,并通过这些公主的对外联姻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孝武帝元修乃广平王元怀之子、孝文帝之孙。在孝明帝逝世后,朝政混乱,高欢控制朝政后,乃扶立元修为帝。元修继位后,也追尊父母为皇帝和皇后,并册封自己的妹妹为平原公主。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宗王女册封公主现象一般发生于北魏的中后期,这一时期获封公主的宗王女,大都依靠父祖在朝中的势力而得封。宁陵公主“祖显宗献文皇帝。父侍中司徒录尚书太师彭城王”。“安德公主,清河王怿女也。”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和清河王元怿都是献文帝子、孝文帝异母弟,其中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在孝文帝时期就受到重用,更成为孝文帝为宣武帝留下的辅政宗王。清河王元怿也在孝宣武帝时期得到了任用。他们的女儿虽然作为宗王女,却都由于父亲政治地位的提升而被封为公主。

北魏王朝中也有公主得封公主的现象,只是这种情况发生的较少,目前可以获知的只有一例,即明元帝女、太武帝妹武威长公主之女。太武帝继位后,为了实现北魏与北凉的联盟,娶北凉国主沮渠牧犍妹为右昭仪,同时还将妹妹武威长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为王后。在北魏与北凉的盟友关系破裂后,太武帝发动了对北凉的战争。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在这场战争中,武威长公主站在了自己国家一方,“太武平凉州,颇以公主通密计之助”,太武帝战胜了北凉后,沮渠牧犍也被俘至北魏,而后又有人“告牧犍犹与故臣民交通谋反,诏司徒崔浩就公主第赐牧犍死”。早在明元帝时期,就有华阴公主由于参与平定清河王拓跋绍叛乱之功,而使其子奚拔超授敬大司马、大将军,封长乐王。

有鉴于此,太武帝也想给武威长公主的后人相似的待遇,但遗憾的是,武威长公主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为了实现对她后人册封的目的,太武帝将武威长公主的女儿“以国甥亲宠,得袭母爵为武威公主”。在北魏王朝中,并不是所有公主的女儿都可以袭母亲的爵位,武威长公主女儿袭封公主有其特殊的政治原因。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武威长公主不仅有功于国家,而且还有宠于皇帝,太武帝为了不让她的后代在她死后失去优越的生活和崇高的社会地位,必然要给她的后代一定的爵位,但是公主又没有儿子可以承袭爵位,只能由她的女儿来继承爵位,用以保障武威长公主后人的生活优待得以延续。

不仅如此,献文帝继位后,或是出于联姻的需要,或是为了对失去丈夫的武威长公主的补偿,他还将袭封母爵的武威公主嫁给了由高丽归附的高潜为妻,他们的儿子高崇由于“舅氏坐事诛,公主痛本生绝胤,遂以崇继牧犍后,改姓沮渠”。这一方式也使高崇得以承袭沮渠牧犍的爵位和特权。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公主身份与驸马封授

汉代是公主制度正式确立的时期,此时不仅皇帝的姊妹、女儿可以封为公主,甚至一些诸侯王的女儿也能够获封公主。为了区分这些身份不同的公主,汉代一般会在“公主”一称之前冠所赐汤沐邑之名。

北魏是在十六国时期的代国基础上建立的政权,在该政权建立前,拓跋部尚处于部落联盟制时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不会有皇室成员的存在,与皇权体制相关的各项制度也就无从谈起。北魏建立以后,拓跋贵族接受了中原文化,创设了各类制度,并引入专用于贵族女性的公主制度。在公主封号的使用上,北魏沿用了汉代公主封号的构成方式,即在“公主”一称前冠以其汤沐邑名称。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通过现有史料可以考证出的北魏公主名号共有82位,她们的封号无一例外都采用了汤沐邑加公主号的方式,如:华阳公主、陈留公主和宁陵公主等人封号中“华阳”“陈留”和“宁陵”等都是其所封汤沐邑的名称。

由于公主与皇室有着血缘关系,爵位是她们社会地位的保障和展示,而汤沐邑则是国家赐予的财产,用以保证她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公主的身份和地位并不随着她们的逝世消失,而是可以采取与宗王相似的“例降”方式,其子女继承其财产和爵位。在汉代就曾明确规定“皇女封公主者,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皆传国于后。乡、亭之封,则不传袭”。汉代的公主子女承袭爵位的方式也为后世王朝所继承。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北魏也有公主由于得宠于皇帝,使其后人得以承袭爵位的现象。华阴公主是道武帝之女、明元帝之姊,也是北魏王朝的第一位公主。华阴公主由于在清河王拓跋绍政变中的功绩而在明元帝继位后深得倚重,在她死后,明元帝不仅为她别立寝庙进行祭祀,更对其子奚敬超授大司马、大将军,封长乐王。另如太武帝妹武威长公主在北魏与北凉作战中帮助太武帝取得了胜利,但是由于“公主无男,有女以国甥亲宠,得袭母爵为武威公主”。

为了表明公主之间的差异,北魏还会对皇女出身的公主的丈夫册封以驸马都尉官职,如陆昕之“尚显祖女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虽然驸马都尉仅官居三品,从品阶上看并不高,但是作为皇亲国戚,他们却不仅享有礼仪方面的殊荣,更在迁转中享有特殊待遇,更成为其社会地位的直接展现。而宗王女出身的公主,她们的丈夫却不能获得驸马都尉官职,这也使该官职的荣誉意味更加明显。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在北魏后期宗王继任帝位后,也都有追封自己的生父和生母为皇帝和皇后,册封他们的姊妹为公主的行为。这种方式获封的公主虽然拥有了理论意义上的帝女身份,但她们的丈夫却不能获得驸马都尉官职,如李彧“尚庄帝姊丰亭公主。

封东平郡公,位侍中、左光禄大夫、中书监、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广州刺史”。孝庄皇帝乃彭城王元勰之第三子,在孝明帝死后,他被尔朱荣迎立为新君,他在继位后,将自己的姊妹也册封为公主,但是这些公主的丈夫却并未获得驸马都尉官职。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北魏只有一位非帝女公主的丈夫获得了驸马都尉官职,这位公主就是太武帝妹武威长公主与北凉王沮渠牧健之女,她在母亲武威长公主逝世后,承袭了母亲爵位和汤沐邑,仍被封为武威公主。由于武威长公主在太武帝时期立有卓越的功绩,加之沮渠牧健又是北凉国主,对于归附的北凉臣民有着领袖的意义。

虽然沮渠牧犍后来被太武帝以谋反罪名处死,但是其国人却仍然生活在北魏境内,对他的后代进行安抚有助于稳定这部分势力。鉴于此,献文帝将他们的女儿继续册封为武威公主。献文帝时期,高潜率领家族成员由高丽归国,并被赐予开阳男爵位,其家族被安置于辽东定居,并下诏“以沮渠牧犍女赐潜为妻,封武威公主。拜驸马都尉,加宁远将军,卒”。

高潜在尚武威公主后,还被封以驸马都尉官职。为了实现对武威公主的照拂,武威公主与高潜之子高崇也由于“舅氏坐事诛,公主痛本生绝胤,遂以崇继牧犍后,改姓沮渠”。并作为沮渠牧犍的后人,继承了他的爵位,起到引领国内北凉居民的作用。直至宣武帝景明年间,北魏在彻底化解了北凉势力后,高崇才恢复了本姓,并承袭了父亲高潜的爵位。

北魏时期,公主的封号从无到有,不同出身的公主在权力上有何不同

结语

北魏公主制度设立于明元帝时期,而公主的等级却是随着汉化的推行,在太武帝以后才逐渐完善。在北魏公主中,以长公主地位最为尊贵,其余公主则可以按照汤沐邑不同,划分为郡公主、县公主和乡公主三级,公主封号也成为她们地位的直接展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