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见警灯,咱心里就踏实、暖和!”

作者:中国警察网

临夏设立131个驻安置点临时警务站

实行24小时勤务模式,全力维护安置点秩序,近距离服务群众

“看见警灯,咱心里就踏实、暖和!”

12月21日下午,驰援灾区的甘肃省临夏县公安局民警在刘集乡阳洼村帮助村民搬运燃煤。记者 张铮 摄

记者12月21日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公安局获悉,根据州公安局统一安排,积石山县6.2级地震灾区各安置点正在快速推广设立临时警务站,全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截至目前,共设立131个临时警务站,投入警力910名,救助受灾群众2.8万余名,协助卸载物资560余吨,搭建救灾帐篷8700余顶。

据了解,为更好维护安置点秩序,近距离服务群众,临时警务站实行24小时勤务模式,接受群众报警求助,通过动态不间断巡查走访、核实信息登记、协助有序发放物资、调处化解矛盾、宣讲防震知识、提供高效救助和暖心服务等举措,切实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守护群众的安危冷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首责要务。”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寺广场安置点临时警务站负责人、前来支援的永靖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徐永茂说。

“临时警务站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好邻居。看见警灯,咱心里就踏实、暖和!”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安置点的受灾群众马大爷深有感触地说。

自19日下午3时起,积石山县6.2级地震甘肃省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工作重点转为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

据临夏回族自治州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工作重心的转变,临时警务站将继续肩负起为受灾群众安置和震区废墟清理提供平安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使命,坚决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

从震中积石山县柳沟乡到核心受灾地区大河家镇、刘集乡,记者探访守护受灾群众安置点的临时警务站

让受灾群众时刻感受到民警就在身边

“看见警灯,咱心里就踏实、暖和!”

12月21日,前来支援的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兰剑突击队队员在生命线310国道上执勤,保障交通顺畅。

“临时警务站守在安置点的‘门’边上,真安全。”

“这下民警休息也方便,不用睡在警车上了。”

……

来到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临时安置点,两间蓝色帐篷紧贴着进口处,不论是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还是往来的受灾群众,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民警的指引和帮助。临时警务站也让民警得到了更好的休息。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以来,临夏公安积极组织当地警力和增援警队,在群众避灾聚集区、临时安置点建立起了一个个临时警务站,开展治安巡逻、接受群众求助,让受灾群众时刻感受到民警就在身边。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震中柳沟乡和大河家镇、刘集乡等地多个临时安置点,见证了临时警务站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服务受灾群众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地点:柳沟乡·尕集村临时安置点

“有民警在,我们对安全很放心”

“看见警灯,咱心里就踏实、暖和!”

12月21日,在震中柳沟乡尕集村,柳沟派出所设立了临时警务站,工作人员正在安置点除冰,方便群众出行。

柳沟乡尕集村幸福院安置点里有400余名群众,积石山县公安局柳沟派出所在此设置了一个临时警务站。

“村里不仅有集中安置点,还有零散的安置帐篷。临时警务站设在这儿,能辐射更多受灾群众。”21日清晨,柳沟派出所驻临时警务站工作人员胡克河拿着铁锹,仔细清理着警务站门口结的冰。

地震当晚,胡克河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尕集村挨家挨户走访、确保不漏一人,组织群众疏散、维护交通秩序。

19日下午,临时警务站的帐篷搭起来,胡克河和同事进行了分工,确保警务站随时有民警能解决群众需求,其他民警则沿着村道巡逻,对村里的零散安置帐篷进行走访。

“尕集村没有群众遇难,受伤群众也在民警和应急、医疗人员的帮助下得到了救治。”尕集村村支书安俊伟说,“有民警在,我们对安全很放心。”

地点:大河家镇·大寺广场临时安置点

“幸亏你们在,孩子才没出事”

大河家镇是此次地震灾情较为严重的地区,镇上多个村社设有临时安置点,其中大寺广场临时安置点建设面积较大、安置受灾群众较多。

走进大寺广场临时安置点,数百顶蓝色帐篷相连成片,帐篷顶上的烟囱里冒着屡屡白烟。在这里,前来支援的永靖县公安局抗震救灾先锋队设立了临时警务站,有民警日夜值守。截至21日18时,大寺广场临时安置点临时警务站民警辅警共救助受灾群众100余名,协助卸载物资20余吨,协助搭建救灾帐篷113顶,排除安全隐患87处。

“警察同志,快救救我的孩子……”

21日13时左右,一声求助让警务站的气氛瞬间紧张。正在值班的民警冯进军、辅警刘明华听到呼救后,迅速冲出帐篷,只见一名女子气喘吁吁地向警务站跑来,怀里的孩子在不停抽搐。

“先别急,慢慢说……”在得知孩子癫痫发作后,冯进军迅速背起男孩,向临时安置点医疗服务站冲去。

时值中午,路面运送物资车辆多,交通状况复杂。刘明华一边用对讲机呼叫执勤交警协助清理出“绿色通道”,一边不断用喊话器提醒过往车辆和群众避让。短短几分钟,民警就合力将孩子护送就医。

“幸亏你们在,孩子才没出事。”看到孩子的病情稳定下来,母亲余则乃白一再向民警表达谢意。

地点:刘集乡·阳洼村临时安置点

“孩子们的开心果”

“看见警灯,咱心里就踏实、暖和!”

12月21日,刘集乡阳洼村,驰援灾区的临夏县公安局民警在安置点巡逻,帮助受灾群众。

站在阳洼村临时安置点的广场上远眺,远处的山峰连绵、白雪皑皑,这里平均海拔2400米以上,是这次受灾地区里海拔较高的地方。

“爬楼楼,爬楼楼,哎呀太高啦,哎呀摔倒啦……”21日中午时分,安置点一排排帐篷中间,不时传来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心理服务志愿者们通过组织齐唱儿歌缓解着孩子们灾后紧张的心情。

在安置点,不只是志愿者老师,刘集派出所驻安置点临时警务站的民警们也大受孩子们的欢迎,被戏称为“孩子们的开心果”。

让孩子们开心的,不只是警察叔叔每次都会带来生活物资,还因为那连日奔波后布满灰尘的警车后窗是最好的“画板”。

记者现场看到,总会有“淘气”的孩子们在警车后写写画画,而民警们也“纵容”着孩子,让他们享受难得的快乐时光。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加强临时警务站建设,做好安置点群众的服务工作,认真解决好群众提出的问题,想受灾群众所想,急受灾群众所急。”积石山县公安局刘集派出所所长胡殿昌说。

(融媒体报道组记者邬春阳、闫振宙、张铮、黄亦程,摄影:记者张铮)

中国禁毒基金会慰问抗震救灾禁毒民警辅警

12月20日,中国禁毒基金会慰问组赴甘肃省临夏州抗震救灾一线看望慰问禁毒民警辅警,并为受灾严重的积石山县禁毒民警辅警送上10万元慰问金。

慰问组转达了国家禁毒办对抗震救灾一线禁毒民警辅警的亲切关怀和真切慰问,嘱托鼓励临夏州禁毒民警辅警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受到慰问的禁毒民警辅警一致表示,衷心感谢国家禁毒办和中国禁毒基金会的关心关怀,将时刻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持续奋斗在禁毒斗争和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中。(记者邬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