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作者: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未来三天(21、22、23日),济南最高温度均在0℃以下,也就是说,这是“全天侯结冰、不化冻”的自然状态。

更不用说,最低温度可能突破零下21℃,跌破历史同期极值。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这是什么概念?

冷,太冷,太太冷了。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这个时候,不光“太太”觉得冷,叔叔阿姨兄弟姐妹小朋友以及宠物,对,还有植物,都觉得太冷了。

这个时候,不能够指望客观地“扛冻”,而是要坚决主观地“防冻”!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炉火要烧得旺旺的

人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寒潮。

当寒潮来临,炉火一定要烧得旺旺的。

也许是记忆的偏差,总觉得小时候的冬天,鹅毛般的大雪是常有的事儿,防寒御寒的时刻总是那么刻骨铭心。

岛主上小学时,要翻两座山,经过一方池塘。

一旦大雪纷飞,小学生们人手一个“自家制作”的小火炉——用镂空的铁窗棂片制作而成,出门时,家长匆匆地点燃一团枯松针,放两块自烧的木炭,引燃后,递给孩子。

孩子的鼻涕上挂着冰凌,手提着小火炉上了山。两块木炭当然不够支撑到学校,孩子必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山上捡拾松果、枯木棍,一路走,一路往小火炉里塞。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半路上,跌一跤,小火炉淹灭了;

松果、木棍堵得太多,小火炉憋灭了。

向小伙伴借点儿火,伸直了胳膊,甩起来,将小火炉在空中抡成一个圆,借助风力让即将熄灭的火旺起来。

浓烟骤起,不见明火,熏得两眼泪流,也挂起了冰凌。

更多的时候,是望“灭”莫助。一路在雪地里小跑着,哆哆嗦嗦赶到学校。

此时的班主任,早已预料到了孩子们在路上所遭遇的一切,早早地在教室里烧起满满的一大盆木柴。

木柴烧尽,留下炭火。班主任将不再冒烟的炭火添加到每一个学生的小火炉里。

不待教室里的浓烟散去,孩子们一人踩着一个小火炉,如踩着风火轮的小哪吒,哈着热气,听老师讲课。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在孩子们眼里,“供暖”的老师就是美丽的天使。

当然,现在森林防火,小火炉这种不安全的取暖设备早已去掉。

往事不堪回首,现代城市里的供暖设施越来越齐全,但供暖单位一定要明白:炉火旺不旺,民心向不向。

千万不要,卧室里暖了,厕所里凉了;

千万不要,这个房间温度升了,那个房间温度降了。

跟老百姓玩跷跷板,十分令人生厌。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冬粮要储得够够的

根据12月20日晚8点,气象部门的低温天气快报,济南的寒潮天气已经持续多日。

21日,济阳区、商河县、南山区、起步区最低气温在零下21℃左右,市区及其他区县最低气温在零下15℃左右。

22日,济阳区、商河县、南山区、起步区最低气温在零下18℃左右,市区及其他区县在零下12℃左右。

23日,济阳区、商河县、南山区、起步区最低温度在零下13℃左右,市区及其他区县最低温度在零下7℃左右。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虽然这三天都是晴天,但是最高气温都在零下!

这样的天气,尤其是农村偏僻的地方,出门不便,冬粮需要储备一些。

不仅是储备,还要储藏得当,以防冻坏,造成损失。

岛主又想起了小时候储存柴火的事儿。

记得一年大雪之后的寒潮,山上的松树“咔嚓咔嚓”被压断得“此起彼伏”。

趟着没过膝盖的积雪,表哥带着我爬上了山,将折断的松树一棵棵搬运回家。

积雪已结冰,稍微用力,断了的松树就从山腰滑到了山脚,然后我和表哥或抬,或扛,将柴火弄回去。

那一个冬天,以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不缺柴烧。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身子要护得全全的

小时候,遇到寒潮,学校没有暖气,也无空调,唯有靠自制的炭火取暖。

小火炉只能暖和脚和腿,两手冰凉,有时连笔都拿不住。久而久之,很多小伙伴的手都被冻成了馒头。

条件好的,将破旧毛衣拆了,用旧毛线编织成一副手套;

条件差的,只能靠嘴里哈出的气儿取暖。

那时候,脸和手被冻伤十分常见,冻伤之后烤火,出奇地痒,十分地难受,至今耿耿于怀。

“太太”冷,才是真的冷!

如今,条件好了。

但是,面对寒潮,学生上学,家长上班,老人留守,无论是居家的,还是外出的,无论是开车的,还是坐车的,希望大家都要把身子护得全全的。

外面的酒少喝,居家的茶常泡。

冰天雪地,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