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作者:教育大学问
台湾還有許多和大自然的关系非常的亲近的原住民學校。我們可以从他们的经验里边学习到和自然相处之道。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慢学”,也就是有关于慢的力量的思考。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谢小芩 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暨学习科学与科技研究所教授,台湾清华大学文物馆馆长(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六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的演讲整理,有删减。)

谢谢程介明老师的邀请,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这个论坛。刚才程介明老师讲述我一直在一个工科大学里边,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们有机会做跨领域的学习。

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台湾在2014年通过了实验教育相关的法规。实验教育就是在既有的主流課程大綱之外,让有各种不同教育理念的人来办学,开了一个管道,让教育可以更多樣化。

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下,台湾的实验教育的发展,非常的蓬勃。包括我待会儿介绍的两个例子,台湾還有許多和大自然的关系非常的亲近的原住民學校。我們可以从他们的经验里边学习到和自然相处之道。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慢学”,也就是有关于慢的力量的思考。

刚才大家都已经讲了非常多现在气候的变化,环境的破坏等等。这是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外部的情景,我就不多说。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我们刚刚经历了COVID-19,过去几年带来了非常多的灾难。但是大疫也让我们人类社会在病毒的肆虐之下按了一个暂停键,暂停键给了我们很多观察和寻思的角度。當一切在快速发展,快速扩张,大量生产的状况下,COVID-19让大家都停了下来,甚至做了隔离,近來已經有不少研究探讨COVID-19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它有负面的影响,比如說醫療廢棄物急遽增加;但也有不少正面的影響,比如说减少碳排與空氣汙染,让大自然恢复生机等等,也是存在的。

所以从这边我们就会思考到,事实上我们其实之前就是过度的扩张、超速的生产,造成地球的超負荷。我也非常的同意刚才潘老师讲的地球不需要拯救,但地球超負荷的後果是,人类需要被拯救。

我们怎么样来看这个问题?如何對地球負荷減量,降低環境對環境的破壞?我觉得很重要的是,重新去建立人和环境深刻的連結感。刚才好多位专家都提到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的同意。我们是通过体验,不止是体验,而且是建立一种深刻的连結感,感受到我和环境是一体時,我们才能够真正的珍惜地球环境。而放慢脚步这件事情,是我们建立深刻连結感,真正有深刻体验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刚才大家都讲了,我们讲到了眼耳鼻舌,我们要用身体去和大自然共感。

这里介绍一个台湾的华德福学校的做法。他们的课程大致是这样,在自然方面就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幼儿园到小二,是在大自然的环境里面去游戏、去活动,讓孩子們感受到和大自然是一体的。3-6年级是去探索,学习经验。7-9年级是挑战、观察和学习生活技能。10-12年级就更深入科学。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我这边用几个图片来介绍,3年级就有农耕课,一整个学季在跟农人租的稻田裡工作,每週五天,每天二小時從事農耕,包括插秧、种植、收获。同時让孩子記錄每天的活動。這是一篇孩子的心得: 「这一学期我们有更大的土地,除了種菜之外,還要學种稻,我從來沒有嘗試過。心裡十分期待。第一天,大家忙著鬆土、整地,也有人忙著做田埂。土壤裡有很多蚯蚓和蜈蚣。」孩子每天都会去从事農耕工作,这就不是一个表面的体验了,而是真正的從一開始感覺骯髒泥巴與可怕的蜈蚣開始相處,也要面對天气的不可抗等等,这些都是他们需要面對处理的,從而對大自然有了深刻的體驗。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5年级是观察植物的生产环境,他们也認識蜜蜂,深入探討蜜蜂在个植物生态中的作用。这样的植物课也是一整个学季,一周有五天,每天有2小时的时间。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课程去做横向的连接,这个东西让他更深入到整体的学习,在感情上,在身体上,在认知上都有所學習。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5年级还有一个木工课。木工课也是他们很重要的课程,孩子非常的喜欢。这个图,是木工老师每天所做的课程记录。孩子看到最早木头的样子,从树林里边搬运下来,他们要劈成比较小的片,要用各种工具去制作他们要做的东西,就5年级来讲,他们要做一个小圆凳子,这是真实可用的。他用手工来做,当然非常慢,但是孩子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非常专注的投入,而且可以感受到木头和它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在手里慢慢的成型的过程,带来一种很深刻的体验。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这个老师是木工老师,也做了一些分享,非常有意思。他也和台湾的原住民合作,台湾有一个泰雅族,有一个传统习俗是要為出嫁的女兒做一个织布机,他们的编织是非常有名的。怎么用手工做織布機呢?老師自己思考了很久,後來從部落文化传说中去学习到原来就有一点像我们的女儿红,女儿生下来之后就要开始酿一瓶酒,等到她出嫁的时候送给他。就泰雅族来讲就是做一个织布机来送给女儿,这个不是三天两天的事情,是非常多年用手工慢慢做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志力,有技术,有更多的爱,與期盼,大家可以感受其中的心意和价值。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这边我介绍另外一个实验学校,是一所高中,它叫汗得建筑工事實驗教育机构,就是高中生来盖房子。它叫汗得,也很特别,就是流汗必有所得,用双手来进行。他们有很多不同的校园,所以不止是在教室里边,他们也有工地,也有一些合作的机构,学生就非常真实的从开始去做一些演练之后,他们就去盖房子,这个是木头造的房子,这个房子是一个绿建築。你可以看到,这些高中学生非常专注的去跟他们的材料互動,无论是机器,或者是木头,要仔細思考要怎么样去切割,怎么样去测量等等,他们也要做很多自己的手作的笔记。他们盖了一个房子,夏天不用开冷气,大家知道台湾很热,这是一个很生态环保的房子。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我自己在今年夏天去參訪一個个英国的Ruskin Mill Trust,他们也是很注重與大自然互動的學校。他们第一所學校在倫敦附近,生产羊毛。在他们的教育,是从照顾羊,然后幫羊剪羊毛,到从羊毛开始制作一些东西,乃至于可以编織圍巾、帽子、手套等有用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课程,这都是非常花时间,都是非常慢的,用手做的,不以快为主,而是怎么样去细细的体会人和大自然的互動。我们知道羊毛的来源是什么?我们可以怎么样和它做出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事情,有一连串深刻的连結。

谢小芩:教育的多样化,慢学与慢活

比如说木工的话,会到树林里边去找了一节木头,我们会细细的去看,從年轮了解这个木头它所生长的环境,再进行手做的木工,可以做出很多小东西,也可以做出很大东西。慢的能力可以让我们静下来體會人和环境进的關係,通过深刻的连接从而产生對环境的珍惜,从而带动行动。我自己深深的感觉到大人首先要学习慢的能力,建立與自然合環境的連結感,以身教和孩子们一起热爱並珍惜我们的环境。

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

(第六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的主题为“气候•教育•学习:力挽狂澜,由我做起”。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香港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合作,田家炳基金会、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协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及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37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介绍了他们在气候变化教育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效的实践探索。)链接:应对全球“气候崩溃”,教育如何力挽狂澜?| 第六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