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作者:云上乌托邦

前言

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在鸿门设宴邀请刘邦,表面上来看刘邦此次是想负荆请罪,实际上项羽早已在暗处设下埋伏,两股势力在暗中涌动,史称“鸿门宴”。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本以为这场宴会结束后,项羽会顺势而为建立自己的“楚朝”,可万万没想到项羽既没杀刘邦,也没有称帝。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如果当时在鸿门宴上将刘邦杀害不就没有后来的楚汉之争了吗?项羽为什么不这么做?占尽优势却选择大封十八诸侯,他到底有什么顾虑?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项羽为何要大设鸿门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外出巡游的路上,因先前患有顽疾,在此过程中病情加重,不治身亡。秦始皇离世后,秦二世继位,即位后,秦二世只顾享乐、不理朝政,极其信赖奸臣赵高,沉重的徭役、严酷的法律令秦朝百姓苦不堪言。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秦始皇去世后,各地六国亡国贵族,想要通过起义来复国。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在沛县地区起兵,项羽同其叔叔项梁,在会稽郡地区起兵。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这些亡国贵族即将复国。为了镇压这些复国势力,秦朝高层派了将近四五十万人将陈胜推翻,可令秦朝高层没想到的是,陈胜被杀后,这些亡国贵族势力开始不断壮大,也是在这时候刘邦、项羽成为了起义军的主力。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刘邦在公元前206年攻下武关,迫降秦王子婴将自己军队扩至10万,项羽凭借巨鹿之战一战成名,赢得统领各路诸侯40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头衔,当时楚怀王曾表示:“谁先攻入关中,就给谁封王!”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刘邦、项羽二人抵达咸阳地区后,刘邦意识到自己的军队实力根本无法与项羽抗衡,所以刘邦便想到了可以通过向项羽示好的方式来缓和两人之间的关系。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项羽也很清楚自己的战力虽然现在是天下第一,但是其他的各路诸侯都在虎视眈眈,希望他和刘邦之间起纷争,以此来坐收渔翁之利。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为了观察各方力量及窥探刘邦的野心,项羽决定在自己驻军咸阳郊外的鸿门,摆上"鸿门宴",项羽的“鸿门宴”可谓是一石三鸟,接下来便让我们看看这“鸿门宴”高明在哪里吧!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鸿门宴的高明

其实入主关中后曾想过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然后与宗室联手割据关中自立,可当时韩信还没有选择加入刘邦的阵营,刘邦的阵营中没有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刘邦很清楚自己和项羽实力相差悬殊,于是他决定“示弱”。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项羽大设鸿门宴也是为了给各路诸侯释放假信号,让各路诸侯以为项羽要在这个时候攻打刘邦,让他们失去戒心,正好也趁这个机会来试探刘邦的态度。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刘邦立马和张良商量,张良找到了自己的好友——项伯,表示刘邦现在占领函谷关只是帮忙防盗,没有想要和项羽针锋相对的意思,一切都唯项王之令是从。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为了表达自己对项羽的忠诚之心,刘邦与项伯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参加鸿门宴的时候也只带了少量随从,可以说鸿门宴是楚汉之争中的重要事件,也是导致项羽最终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曹无伤是鸿门宴中第一个登场的人,他在这场暗流涌动的宴会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历史资料上并没有对曹无伤有很多记载,但他却是刘邦的司马。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在秦汉时期,司马在军中的职位仅在三公之下,是非常重要的军队官职,通过查阅其他沛县功臣集团的传记之后发现,跟随刘邦一同起义的功臣没有一个担任过这个关键职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因此很多史学家做出了大胆的猜测,曹无伤很有可能是是楚国或者项梁之前派来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项伯来到了刘邦这里,他表示自己想要揪张良,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项伯和张良的交情很深,可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项伯是怎么从项羽的眼皮子底下偷溜出来去往刘邦这里的呢?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所以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项伯想要营救张良,完全就是项羽集团的计谋,可手握重兵的项羽为什么还要这样试探刘邦呢?他的兵力可是刘邦的四倍啊!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当年,项梁、项羽起义的时候也只有八千人,从起义截止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三年的时间,即使在路上不断的扩充军队,但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达到40万人,答案也很清晰,这40万大军并不是项羽的嫡系部队,而是六国所有军队的总和!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项羽之所以能够获得40万大军的统领权这和他在巨鹿之战中的英勇表现有很大关系,在大家看来,项羽是最适合做临时统帅的,在这40万大军中项羽的嫡系军队并没有多少.

据统计,项羽的嫡系军队大约在10万人左右,和刘邦的兵力相当,这也是为什么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其次便是项羽想要拉拢各路诸侯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果在这个时候将刘邦杀掉,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认为在现阶段不宜和刘邦为敌,要稳住局面,壮大自己的力量,所以他派项伯前往刘邦那里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一来一切都说的通了。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后来,项羽便开始分封十八路诸侯,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威望,也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他才得以占据梁、楚九郡,这么看来,项羽完全有统一天下的基础,那为什么他不称帝呢?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项羽为何不称帝?

项羽并不是不想称帝,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不能称帝,政治格局使然,在他头上还有个熊心!楚义帝熊心是楚怀王之孙,在楚国灭亡后,以牧羊为生。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秦二世时期,项梁打算在吴中起义,可起义也需要正当理由,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话,是不会被当地百姓接受的,所以项梁自立为“武信君”,拥立熊心为楚怀王,项羽也算是熊心的手下。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如果项羽在这个时候将楚怀王杀掉的话,那就是弑君,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他费尽心思所建立起来的威信也就功亏一篑了,一向自视甚高的项羽也不愿意同各路诸侯平起平坐,所以他自称为“西楚霸王”,凌驾于其他诸侯王之上。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除了外部压力以外,内部也存在矛盾。项羽的军队虽然声势浩大,但各路诸侯之间无法齐心,依旧在明争暗斗,这也就导致了项羽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除此以外,项羽号召了诸多农民军投入战斗,这间接造成亲信和部将间会存在矛盾与隔阂。

而项羽这一生做的最失败的一件事则是将没有实权的楚怀王给杀掉了,楚怀王这一生可以算是项家的傀儡,原本已经沦为牧羊人的他因为身份特殊不幸被卷入政治斗争,让他变成了一颗棋子。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项梁死后,楚怀王的政治能力才显露出来,这也让项羽开始忌惮楚怀王,在这个时候楚怀王又将兵权收回自己手里,项羽见状便矫楚怀王之诏诛杀宋义,将楚国的军权再次掌握到自己手中。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鸿门宴开始前楚怀王一直坚持先入关者为关中王,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规定来挑起项羽与刘邦的矛盾,也知道自己现如今大势已去,拥有军权的项羽也不会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在迁往江南的途中将楚怀王弑杀。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单从项羽的这一行为来看,颇有些忘恩负义的感觉,可在项羽看来楚怀王不过只是项家的一枚棋子,从项羽分封诸侯也可以看出项羽的野心,想当天下共主首先便要铲除楚怀王,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入关者王之”也让其和项羽的关系彻底降至冰点。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不管项羽出于哪种原因,他暗杀楚怀王的行径被暴露以后,在天下百姓心中的形象也不复从前,在这个时候刘邦顺势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开始“讨伐”项羽,也因此为自己兵败于乌江埋下了伏笔。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结语

总的来说,项羽不称帝、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不管是军事才能还是战略眼光都令人刮目相看,可在政治和管理方面却不如刘邦。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从项羽所做的事情中可以看出他目光短浅、缺乏政治智慧,这也加快了他的失败,统一天下,并非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从项羽的失败中我们明白了在古代战争中,要想立足,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还需要过人的政治智慧,这样才能实现长久权力的稳固。

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项羽当时占尽优势,为何不直接称帝?

鸿门宴让项羽获得了名望和实力,刘邦则靠鸿门宴赢得了天下,我们不能只看到刘邦的成功、项羽的失败,要理性的去审视这些古人,感悟他们每一个决定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