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准绿色发展道路 擦亮文化之乡品牌

作者:亮网
走准绿色发展道路 擦亮文化之乡品牌
走准绿色发展道路 擦亮文化之乡品牌

■三甲镇党委书记陈超(中)与珠海驻三甲镇工作队队长刘瑞明(左)等在了解三甲镇休闲公园的建设、应用情况。

走准绿色发展道路 擦亮文化之乡品牌

■三甲镇党委书记陈超(中)与珠海驻三甲镇工作队队长刘瑞明(右)等一起在阳江市豇豆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了解豇豆产业发展情况。

阳江阳春市三甲镇党委书记陈超:

【编者按】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我省加快构建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新快报记者以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对话各地镇党委书记,展现我省镇、村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和特色亮点,展开一幅幅以实干苦干姿态绘就的乡村振兴奋斗画卷。

绿色风光、绿色能源、绿色种植……在林地面积高达73%的阳江阳春市三甲镇,三甲镇党委书记陈超,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与镇党委班子、珠海驻三甲镇工作队一起谋划了“风光驱动、绿秀三甲”的发展主题,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积极打造“农文旅”相融合的绿色低碳特色经济小镇,擦亮“文化之乡”的特色品牌。“按照三甲的自然禀赋,我们坚信绿水青山发展得好,就一定会变成‘金山银山’。”陈超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说。

将三甲建成绿色低碳特色经济小镇

三甲镇位于阳春市西南部,三茂铁路、汕湛高速、325国道、371省道贯通全境,在建的阳信高速也将横贯镇域北部。全镇总面积309.2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3个社区,户籍人口7.7万人、常住人口4.2万人。耕地面积4.5万亩,林地面积31.59万亩。

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对标对表阳春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三甲镇根据自身的自然禀赋,提出了“风光驱动、绿秀三甲”的发展主题,积极打造特色“农文旅”相融合的绿色低碳特色经济小镇。

“‘风光’‘绿秀’不单指三甲镇秀美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多层深意。”陈超介绍说,三甲镇立足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推动“风(电)光(能)”产业的发展。目前,三甲的山口回头龙、长沙中坳两个风电场项目已经投产,年发电量超过一亿度,总收入超过一亿元,给阳春市带来了超过一千万元的税收。

在布局光能发展方面,三甲镇与广东农垦三叶农场有限公司加强“垦地合作”,计划利用三叶农场两万多亩园地,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大型光伏发电产业。同时,向上级争取把三甲作为屋顶分布式光伏的试点镇,让更多村集体和村民通过光伏发电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24条村的集体年收入都已超过了10万元,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要加快培育更多50万元村、100万元村……”陈超说。

大力培育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名片

三甲镇是山地林业大镇,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三甲镇“绿秀”的发展思路就是要按照绿美广东的发展要求,大力培育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名片。

陈超介绍说,三甲镇从林分改造要效益,如今已在三圩村培育了2900亩黄花梨、沉香等名贵树种,接下来还要打造名贵树种的研学基地。同时要在镇里引导群众把低效益林改造种植坚果、香水柠檬、油茶树等经济树种。通过树种的“升级”带动林木经济的长效、高质量发展。

猪血木是大陆重点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生长在阳春的三甲镇、八甲镇,且以三甲镇的曲江村为多,拥有几十棵。对此,三甲镇在加强保护之外,规划在曲江村猪血木聚集处建设一个古树名木小公园,打造成三甲绿色名片。

“我们保护好三甲的生态资源,就等于储备了碳库。”陈超说,希望借助“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东风,未来可以通过碳交易为三甲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三甲的镇区才3.64平方公里,其他大部分都是林地,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绿秀”的进一步深意还在于把三甲的自然景观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三甲的长沙风车山、山坪热水村的温泉、丰垌鸡笼顶等景点都有了一定的名气。三甲镇将这些景点串珠成链打造成风貌示范带,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提到热水村温泉,陈超介绍说,它还未大规模开发。热水村已规划好了100亩旅游用地,将大力发展温泉度假民宿,由村经联社自主经营,引入企业合作发展,促进村集体持续“造血”,真正做到强村富民。

三甲还利用一河两岸等自然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秀美风景。三甲镇镇区休闲公园所在地原是河边一块废弃多年的荒地,三甲镇结合一河两岸的风光进行改造,如今已建成群众休闲、运动和圩日疏导小商贩临时集中摆摊经商的新打卡地,既给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又为三甲镇创建国家卫生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发展绿色种植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2月6日,广东全省豇豆农药残留治理攻坚战现场观摩会在三甲镇大垌村的阳江市豇豆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开展,陈超向来自全省的相关人士汇报了三甲镇豇豆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

三甲镇豇豆绿色种植基地为什么受到关注?陈超表示,首先,三甲镇依靠相关专家的技术团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加强了对农药安全标准使用的指导。其次,作为全省绿色种植的示范基地,该基地推广了农药残留三级网格化的监管,产品要在田间地头快检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食品安全。

陈超表示,发展绿色种植是三甲镇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以阳江市豇豆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为契机,带动水稻、坚果、紫苏等农作物绿色种植,引导村民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为群众提供更多绿色安全的农产品。

“实事求是地讲,三甲的工业基础是比较薄弱的。”陈超说,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尤其要立足实际,加强商贸和服务业的发展。将通过引入烘干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的方式,推动三甲主产业水稻、花生等产业的发展。针对三甲处于多个镇交界,交通便利、人流物流发达的情况,镇里正计划盘活一些闲置土地资源,发展仓储、物流等产业,引导村民和村集体开展第三方租赁等方式增收。同时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车间,引进更多企业发展,带动更多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谋划系列文化活动

擦亮“文化之乡”品牌

粤剧专场送戏下乡,“村BA、迎元旦”篮球比赛,“定格瞬间、绿美三甲”摄影大赛作品巡展……一场又一场文化活动将在“文化之乡”三甲镇陆续举行。陈超表示,三甲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三甲之宝,也是发展之机,镇村要高质量发展,就要重新擦亮“文化之乡”的品牌,为此,三甲镇已深度谋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三甲建镇以来,蓝、范两姓有50多个乡贤在全国各地当学校的校长。今年8月26日,三甲镇举办了第一届校长论坛,邀请校长乡贤返乡,支持三甲教育、文化事业,并为地方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建议,链接发展资源。

在珠海驻三甲镇工作队和组团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三甲镇与珠海市文联、珠海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共建了“粤剧传承共建示范点”,由珠海的专业剧团对三甲进行人才培养。同时,三甲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镇艺术团到各村巡演,今年进行了14场巡演。“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等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大受欢迎,几乎每场都爆满。”陈超说。

三甲镇还巧借多个节点向外打响品牌。今年“五一”期间,三甲结合阳春市鸡笼顶越野跑赛事策划了第一届乡村美食节;今年9月,结合丰收节、中秋节,又利用三甲镇出产的农副产品做了十大特色菜评比,打出了“三甲乡味”的品牌……

“经过几个月的宣传发动,三甲镇的干部群众对‘风光驱动、绿秀三甲’高质量发展主题已了然于胸。”陈超表示,下一步将围绕三甲的“风、光、水、土、林”等优势资源,充分挖掘好文化资源,结合珠海驻镇帮镇扶村发展契机,加快推动三甲镇高质量发展,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