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作者:陇南礼县发布

安全第一

先存图片

开启预警

再读正文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造成与积石山县相邻的青海省海东市三个县受灾,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青海13人遇难,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稍早前,甘肃省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地震已造成甘肃105人遇难。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救援工作积极展开,灾区民众的安危牵动着亿万人心。国家已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现亟需建筑物倒塌搜救等救援力量300余人。甘肃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希望具有相关救援能力的社会应急力量,通过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提出参与抢险救援申请。跨地区响应的队伍可凭系统生成的通行码实现高速免费通行。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受伤群众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救治。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地震怎么还分“上下左右”?

在了解到本次地震情况之后,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原来,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主要地震波,一种是速度较快但震动较弱的纵波,一种是速度较慢但震动较大的横波。地震预警就是利用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以及电磁波远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发生后,通过震中附近的地震仪捕捉到纵波,再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计算出地震参数和影响程度,就能抢在具有更大破坏性的横波到达前,对可能遭受破坏和影响的地区发出地震警报。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既然地震能预警,那能预测吗?

在本次甘肃地震发生后,周边很多地区的民众都收到了手机推送的地震预警信息。有一点要明确,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报,而是警报。收到预警信息,表明已经地震了。它指的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向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区域发出避险警报,主要是为公众争取紧急处置、避难逃生时间。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有一定的局限性,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反之则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另外,地震预警因为求“快”,对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

而精确且长期的地震预测,则是世界难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 地震发生机理复杂,且深度较大往往以10km计,因此所有的研究都只能依靠地面间接观测。
  • 地震孕育时间长,规模大,难以精确描述、模拟。
  • 强烈地震并不常见,且不同地区差别很大,因此难以重复观测、检验。

此外,网上有人动不动发布所谓的“XX现象说明要地震了”,这里统一总结,不管是看动物行为还是观察天气变化来判断地震,都是不靠谱的,这方面应当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多关注官方渠道的短、临预报和手机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地震来了躲不躲?

前文说过,地震有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地震震中、震级、发生时间、破坏地震波到达时间,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所处的位置的预估的烈度。

烈度5度是一个分界。5度以上能躲就躲,5度以下不用跑。5度的概念是屋里墙上一些挂件可能会掉下来,但房子不会倒。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供图:陈虹

预警信息里还有一个是S波(即横波)到达你所在地的时间是多少秒。像上面这张图里显示的是75秒。一般来说,一个地震如果75秒以后才会到达,说明离震中位置比较远,基本不需要避险。但如果是9级地震,75秒到,就得考虑考虑了,因为这个地震比较大,75秒以后,可能烈度还在6度或7度以上,仍然需要避险。

预警是有盲区的,如果处于盲区范围内,就需要你自己来感知地震的大小和远近。不同大小、远近的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采取的避险方法也不同。远震、小震不用避险,近震、大震才需要避险。

不同距离的地震,晃动的方向是不一样的。近震是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前后晃动,远震不会出现上下颠簸,而是长时间前后左右晃动。换句话说,我们感觉到明显上下颠簸的时候,就需要避险了。

此外大家也要注意,成功的应急避险,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震前的避险准备,这样才能在地震发生时,做出正确的避险行为。在上学上班、日常生活中,都要规划好避险的缓冲区和避险的疏散路线,就是要往哪儿逃。要清楚家里哪儿是安全的、学校哪儿是安全的、工作场所哪儿是安全的,要制定属于自己的应急避险预案。另外,还要提前掌握、反复演练地震避险方法。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供图:陈虹

转扩!这样操作开启手机地震预警

地震来了怎么躲?

对于抗震能力弱的建筑物,在单层房屋或楼房一二层的人员,要迅速撤离到室外的安全区域,在楼房三层及以上的人员,就近躲避。对于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物,可以就近躲避。

当就近躲避时,要蹲下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额头置于膝盖之间,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有条件的话,用手帕、湿巾等物品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掉落。

如果身处高层住宅,由于高层住宅大多都是框架结构,在抗震设防上,我们国家考虑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标准。住在高楼是来不及跑出来的,所以应该选择就地躲避。

我们要远离主墙面、门窗和有高大家具的地方,迅速到卫生间、厨房等小开间房间躲避,等晃动停止后,再沿消防通道有序疏散,以防后续余震的影响。疏散时禁止乘坐电梯,也不提倡在有地震的时候,利用绳索逃生。

来源:央视网综合科普中国、人民网、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