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烟火气”里,也有“诗和远方”

作者:周到客户端

1994年6月,见证了近代风云历史的江湾机场正式停飞;

1997年,上海市政府收回江湾机场的土地使用权;

2003年10月30日,新江湾城街道正式挂牌。

二十年来,新江湾城街道社区集聚初显规模、各类企业纷至沓来、商务楼宇拔地而起,实现了从废旧机场到新型国际社区的转变。今天,我们走进一位社区居民的生活故事中,感受这片土地的生机与美好。

“烟火气”里,也有“诗和远方”

——妈妈,这是我们的新家吗?

——是的,宝贝,你喜欢吗?

——喜欢!

光阴荏苒,万物更迭,肉嘟嘟的小朋友长成了挺拔的小少年,倾心生活的我们染上了岁月的霜华,而我们的家园——新江湾城却始终以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焕发着动人的魅力和勃勃生机……

“烟火气”里,也有“诗和远方”

在钢筋混凝土堆砌的繁华都市里,新江湾城因其四季如画的植被、湿地和多样化的物种而声名远扬,不仅吸引了众多热爱自然的居民、学者和观光客驻足观赏,更以自己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留住了迁徙的鸟类和小动物们繁衍生息。当我们穿梭树影斑驳的林木间,聆听生灵的奏鸣曲,是治愈亦是释放。纵观新城,百步一景,野趣横生,不负“小绿洲”之名。

“烟火气”里,也有“诗和远方”

犹记某个周末的早晨,天色朦胧,细雨绵绵,我们在生态走廊里参加了一场自然观察科普活动——“探秘城市中的自然”。所到之处,曲径通幽,花叶随风轻舞,带队老师领着我们辨认了数十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平时或被工作、学业牵绊的大人和孩子们,放慢脚步,携手亲近自然,都显得兴致勃勃。

“烟火气”里,也有“诗和远方”

原来路边的小花并非垂头丧气,而是在养精蓄锐,等待下一个天晴;原来纹丝不动、险些与榆树树干融为一体的小东西是一只睡懒觉的蒙古寒蝉;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梧桐还分中国和法国两个国籍;原来参天的银杏和熊猫一样都是来自远古的活化石;原来夜鹭和白鹭可以从外形的特点轻易区分;原来我们走过无数遍的一方水土中蕴藏着各种自然密码和生命玄机……

现代社会的便利让新生代能快速掌握很多知识,但对于某些未知的探索仍需要在亲身实践中习得。“万紫千红总是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晴空一鹤排云上”“雪却输梅一段香”……咏颂经典,信手拈来,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新城踏过春夏秋冬,我们对文字的理解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具象化,这也不得不提到这里的另一个亮点——人文与自然、科学与艺术的多元融合。

“烟火气”里,也有“诗和远方”

新城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了颇具灵气的孩子们,也聚集了不少资深的学者、讲师在社区中完成一场场精彩的讲演。“传统节日”“生命奥秘”“物种起源”“人工智能”“全民健康”等“硬菜”令人兴味,许多学术前沿的信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被普及,惠及一方。

“烟火气”里,也有“诗和远方”

各种文娱活动,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首届“湿地音乐会”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圆满举办,露天剧场座无虚席,孩子们带来了民乐和西乐的动人音符,街道舞蹈队和葫芦丝队的表演更印证了“岁月不败美人”。无独有偶,科普嘉年华将VR赛车、共享智能钢琴、生态水族瓶带入了大众视野。街道成立了二十周年,而“风筝节”就办了十六届,听听风筝的历史,穿着汉服放一次风筝,非遗传统文化播种到了千家万户……

“烟火气”里,也有“诗和远方”

在一个稀松平常的傍晚,假如工作了一天的你正步履匆匆地走着,你或许会看到放学的孩子仍有用不完的力气嬉笑,有几个径直跑进了街边的篮球场、足球场;你或许会听见某个高高的窗口传来悠扬的小提琴或长笛旋律,那是未来的大师们在勤加练习;从路边走回自己的门前,你或许会闻到妈妈烧的糖醋小排,又或者是馋人的大闸蟹?当你看准时间去扔湿垃圾的时候,你或许还会看到阿姨们已经优雅地牵起了几只小狗慢慢朝前散起步来,还有一些拿着打包整齐的鱼竿、萨克斯管或摄影包回来的大叔,健步如飞……落日的余晖为所有人添上了一笔金色的油墨,社区里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就是我们的新江湾城,走过二十载,她的手中凝聚了许许多多幕后工作者的努力与心血。经年累月,她厚积薄发,作为后起之秀,她的故事仍在继续……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