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作者:青史留香history

明嘉靖四十四年十月初三,胡宗宪自杀了。准确的讲,他死于严嵩与徐阶的权力斗争。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作为平定倭寇最大的功臣,他为大明朝留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东南。临死之前,他写了一首诗:“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明正德七年,胡宗宪出生在龙川,胡氏是当地有名的士族。

嘉靖17年,26岁的胡宗宪考中了进士。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嘉靖19年,胡宗宪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山东青州益都知县。此时,明朝国力逐渐衰弱,民间地主乡绅大肆兼并土地,胡宗宪上任的益都更是遭遇干旱、蝗灾,百姓们吃不起饭便开始反对衙门,以至于益都匪患横行。

胡宗宪的第一份工作并不轻松,上任之后,胡宗宪立即展现了他的政务水平,首先,他组织人手打击强盗,扑灭蝗灾。在民生改善之后,胡宗宪开始着手解决益都最核心的问题,赋税。

在一条编法正式推广之前,明朝各地的税赋很难收缴。原因在于,一是这些乡绅地主们形成了利益群体。虽然利益的范围只在县一级,可当地的主政官员多是由明朝中央外派。初出茅庐的胡宗宪正是遇到了这些难缠的对手,而且他也不清楚这些地主老爷们是不是有着某些神秘的关系,一旦强硬,刚刚得到的官位就有可能不保。所以胡宗宪在思考之后,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他和其他县官一样,上任之初便宣布了全县缴纳赋税的时间。和以往一样,到了日期,这些大户们并没有来缴税,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不同的是,胡宗宪并没有派人下去追缴。当地的大户们很疑惑,他们有些看不透这位新来的知县大人,难道是他忘了,还是有什么新政策?就在这些地主老爷们不解的时候,胡宗宪突然走出衙门,发出通知,要请这些乡亲父老们吃饭。他要用人情去裹挟,这些地主,当然也知道这有可能是一场鸿门宴,可朝廷请客吃饭,哪有不去的道理。

饭局开始呢,胡宗宪与这些人促膝长谈,没有一点架子,眼看酒过三旬,胡宗宪却连一句赋税的事情都没提,这时候突然跑过来一位县衙小吏,对胡宗宪说道,缴税期限一致,该当如何?吴宗宪这才恍然大悟:“限也,我忘之”。随后又笑道:“民其幸我也,姑俟来日”。也就是说,既然大家这么给我胡某人面子,今天就算了,我的酒你们可喝了,各位应该自觉。就这样到了第二天,当地赋税问题轻松解决。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此时的胡宗宪虽然是一位政治新人,但其所展现的胆识心机却十分分老练,他并不是像海瑞一样刚强的人,而是一个很会察言观色、揣摩心意的人。换句话说,胡宗宪做官并不循规蹈矩,而是讲究方式方法。当年的青州府治里有句话,民且畏且感,输辄倍之。百姓既畏惧他,同时也感激他。恩威并施就是胡宗宪的为官之道。

嘉靖二十一年4月,做了两年县令的胡宗宪收到了一个噩耗,他的母亲去世了,按照制度,他需要回家丁忧,为母亲守孝。可两年之后,他的父亲也去世了。就这样,胡宗宪在老家整整守孝五年。

嘉靖27年,胡宗宪起复被任命为余姚知县。

这里临海,贸易发达,地方势力要比益都更加复杂,而胡宗宪在这里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先后解决了三山沙田居民纠纷与当地豪强对资源的垄断问题,胡宗宪县官做的十分出色,所以在仅仅一年之后的嘉靖28年,胡宗宪便得到了新的职位,他被提拔为督察院御史,巡按山西,宣府大同,而这份经历将改变胡宗宪的人生。

宣大一带是明朝廷防御蒙古的边塞,而胡宗宪上任不久,他的工作便迎来了挑战,因为大同发生了兵变。

自嘉靖21年蒙古俺答汗成为右翼3万户的领主之后,他就开始组织力量侵犯明朝边境。而明朝的守军,军纪废事,武官腐败,甚至贪污军饷,久而久之,不少军队为了反抗上层,兵变时有发生。

这一次的事件源于前任宣大总督翁万达上书朝廷,要将大同的一部分军队上提到独石,洋河,驻地要更加靠前。如果此时我们翻开史书,一年之后的嘉靖29年就是庚戌之变,蒙古大军将濒临紫禁城。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这就是胡宗宪面临的局势,他要奉命解决此事,可胡宗宪没有带一兵一卒,他单人单马奔赴大同左卫军营,面对几乎剑拔弩张的士兵,胡宗宪一个小小御史,竟敢独闯龙潭。当时他的同僚们都以为他疯了,认为胡宗宪在以死夺忠明。

兵变的焦点无疑是迁徙令。胡宗宪对士兵承诺,朝廷将取消此令。明史记载,宗宪单骑慰谕,许勿徙,乃定。胡宗宪并不知道朝廷会取消军事变动,这是他单方面许诺的。他不仅攻了士兵们的心,而且攻了嘉靖皇帝的心。

因为此前的多数兵变都会发生流血事件,士兵杀官员,最后闹到朝廷,影响极其恶劣。嘉靖皇帝号称以孝治天下,自比汉文帝,他当然不希望前线再次发生这种事情,事后,朝廷也确实取消了迁徙令,而胡宗宪通过这样一件事走进了皇帝的视野,在嘉靖的心中,这是一个既有手段又有权谋,同时简在帝心的人,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批量的武勋都已经死亡的情况下,嘉靖皇帝十分需要这样一个人,所以在四年之后,嘉靖33年,胡宗宪被派往浙江,在这里他将完成他这一生中唯一的使命。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这些年来,胡宗宪见到了无数明朝百姓,倒在了蒙古人的铁骑之下,前线的刀光剑影也打磨了他的心智。作为一个名门出身,自幼文武兼修的人,胡宗宪需要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在就任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某此行,不擒王直徐海,靖东耦。誓不归京”。

其实倭患是明朝由来已久的问题。

14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常年的战乱导致大批日本武士与商人破产,这些人统称为日本浪人。由于在日本国内无法生存,浪人在一些日本封建主的支持下,开始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的海盗活动,倭寇由此而来。

明朝初年,倭寇对明朝沿海省份的侵扰愈演愈烈,岛寇倭夷,在在出没。

552年,寇数侵略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

1419年,辽东总兵刘江在望海倭战役中大获全胜,日本倭寇便不敢进行大规模的侵扰。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时间来到嘉靖时期,明朝国力下降,海防崩坏,同时日本国内进入战国时代,时局更加动荡,倭寇问题便又严峻起来。1547年9月,嘉靖皇帝任命朱丸为浙江巡抚,统筹抗倭问题。市舶司被取消之后,外籍商人想要与明廷进行贸易,只能通过与沿海的土匪豪强走私。但是为了防止出现例如赖账、肆意压价等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外籍商人通常会进行武装,这些商业交易便逐渐演变成了走私劫掠活动。

朱纨上任之后,采取革渡船、严保甲、搜奸民的策略,而且他通过调研发现多数的倭寇都是中国人,所以在朱纨的近海策略指导下,明朝军队获得了几次胜利。但仅仅三年之后,朱丸被人弹劾,在家中服毒自尽。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公元1554年,胡宗宪来到了浙江,在这里,他将完成他此生唯一的使命——抗倭。

此时,浙江的主要官员有三人,分别为总督张京、巡抚李天宠,还有奉命祭海的工部侍郎赵文华。这三个人的关系很微妙,赵文华是严党,他是严嵩的义子,而张京是吏部尚书李默的同乡,李默和严嵩又是政敌。

1554年5月,在胡宗宪担任浙江巡按的一个月之后,明军取得了王江径大捷。可就在张京和李天宠打算上报喜讯的时候,赵文华却找到了胡宗宪,他邀请胡宗宪和他一起弹劾张京。现在胡宗宪有两条路,要么与赵文华合谋,要么转身离开,留下清白。胡宗宪选择了前者,因为他被允诺成为新的浙江巡抚。

就这样,胡宗宪成为了趋炎附势的人,因为在他的眼中,张京等人是无法根除倭寇的。之前的王江径大捷,虽然张京取得了抗倭以来最大的胜利,但是归根结底,他并不能够领导这项伟大的使命。面对那些狼虎一样的敌人,张京是一个勤奋有余但是又缺乏魄力的人,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嘉靖29年的北京城,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老上司三边总督曾铣和前任首辅夏言,但他还是选择依附严嵩,为了他那句曾经留下的誓言,赵文华的奏疏一到京城,在严嵩的授意之下,张京、李天宠被逮捕归京,胡宗宪从七品巡案升任四品巡抚。

胡宗宪刚刚上任,就迎来了一场溃败,当时的苏松巡抚曹邦辅打了胜仗,赵文华想要抢夺功劳,他就命令胡宗宪征调精兵4000追击敌寇,可换来的却是宗宪兵死者千余。此时的胡宗宪既不了解倭寇的战斗方式,同时也不熟悉浙江的地理环境,但失败却并没有影响胡宗宪的升迁速度。不久之后,赵文华还朝,弹劾吏部尚书李默,李默因此冤死狱中。胡宗宪升任浙直总督,总领抗倭事宜。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选择胡宗宪?

一是嘉靖三十三年左右,正是嘉靖与严嵩关系最亲密的时刻。

二是胡宗宪的出身和素养,皇帝也早有耳闻。南倭北虏问题一直是皇帝的心病,不然就算严党一再推荐,皇帝也不会选择一个没有用的人做如此重要的岗位。

终于,胡宗宪达成了他的目的。眼下东南军政系在他一人,上任之后,他便开始着手解决两个棘手的问题,首先便是军费,此时明朝国力日益衰弱,而嘉靖皇帝又大兴土木,大肆修建宗教场所,抗倭粮饷严重短缺。其次是人才,他需要良臣能将。

自古以来,军国大事并不是一个指挥官就能解决的。他首先设置了提编法,将富户与百姓按照家产分级收取军费,清查全县的人丁、粮食、田亩等各项税收基数,分为十段,每年由其中一段承担徭役。这项新政的关键在于不再以户为单位征缴赋税,所以便打破了李甲制和均窑法以户数为基础,导致富户与官府勾结,向贫户转移负担的局限。钱的问题解决了,胡宗宪还需要解决人的问题,于是他先后招募提拔了徐渭、戚光、余大猷等人。在解决了人才和军费的问题之后,胡宗宪开始准备面对他真正的敌人。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汪直,徽州人,胡宗宪的同乡。他原本是浙江一带的海上商人,因为朝廷的海禁政策沦落为寇。汪直作为倭寇的首领,与明朝军队交战已久,而且在势力逐渐扩大之后,他自己直接跑到了日本。

胡宗宪在与徐渭商议之后发现想要在战场之上直接击败汪直基本是不可能,所以他们制定了先安抚后招降的策略。因为汪直实际上只是一个追求利益的商人,他先将汪直在明廷监狱关押的母亲和妻子释放,然后,他派出陈可愿、蒋州去日本寻找汪直,蒋晨二人首先联系上了汪直的儿子汪敖。经过汪敖的引荐,在听过蒋晨二人的政策之后,汪直异常高兴,他虽然很有钱,但毕竟是朝廷的通缉犯,还是一个流亡海外的人,如果一旦被朝廷招安,不仅免了死罪,还可能有个一官半职。但此时日本国王已死,各个岛屿之间并不融洽,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于是,汪直留下蒋州,派陈可愿同汪敖一起返回浙江。胡宗宪在见到汪敖之后,盛情款待,这给足了汪敖面子。可热情的背后是胡宗宪与徐渭的精心设计,汪直是不可能被轻易招安的。他们此刻的目的是稳住汪直,也就是先前制定策略中的先安抚,这样他们才能放开手脚去对付他们的另一个敌人。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徐海也是徽州人,原本是汪直的手下,后来因为理念不合而分开。汪直的本质是商人,而徐海就是彻头彻尾的强盗。而胡宗宪当然也不是什么墨守成规的人,刚刚来到浙江的时候,他就曾经在井水中投毒,几百个倭寇被胡宗宪毒死。也正因此,胡宗宪被朝中一些满口之乎者也的文臣们嫌弃。可胡宗宪是不在,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通过几次与徐海的交手,胡宗宪发现这个海盗还是一个军事素养颇高的人,而且徐海也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两个同党,分别叫做麻叶、陈东。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所以胡宗宪制定了不同于汪直的策略,他打算从徐海的内部瓦解对手,他派出太学生罗龙文假意投靠,目的是了解徐海。经过罗龙文的反间计,徐海已经和他其他两个同党。产生了嫌隙。不久之后,徐海在猜忌之中率领1万倭寇进攻皂林,胡宗宪则命令亲信下政带着汪植儿子的信找到徐海,意思便是,汪植现在已经准备归降了,你就不要负隅顽抗。徐海很惊讶,但这仅仅是第一层。

胡宗宪料定徐海不可能投降,这依然是反间计,为了进一步分裂其与麻叶、陈东的关系。徐海看到信之后则说道,我们是兵分三路,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夏正立即回道:陈东已有去意,就差你徐公了,这已经是再明显不过的挑拨。但由于之前罗龙文打下的基础,当局者迷,徐海正一步一步走进胡宗宪的陷阱之中。至此,陈东、麻叶、徐海三人之间的隔阂进一步扩大,徐海本人想要归顺朝廷的心也越来越强烈。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不久之后,徐海派来使者和胡宗宪商讨退兵事宜,并索要财物,胡宗宪想都没想,直接答应要什么给什么。徐海也算信守承诺,释放了200多名明朝战俘。陈东孤木难支,坚持了一天之后,也只能匆忙收场。胡宗宪此举精准地把握住了对方的心理,他可能不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领,但对付这些倭寇,没有人比他做得更好。

几天之后,胡宗宪给徐海写了一封信,要求徐海作为朝廷招安树立的标杆,去剿灭吴淞江的海盗。此时的徐海正沉浸在自己高官厚禄的美梦里,在他解决了吴淞江的30多名海盗同行之后,他却并没有等来胡总督的嘉奖,反而等到了他的老对手俞大猷。此时,徐海终于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他已经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在倭寇的心中,他已经是叛徒了,而在朝廷的心中,他从始至终都是倭寇。徐海害怕,可是他已经深陷胡宗宪的圈套,也只能安慰自己,朝廷会给他一个光明的未来。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于是,为了活命,他将弟弟徐洪作为人质。竟献上自己平日佩戴的飞鱼冠、坚甲、名剑以及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看着徐海献上的贡品,胡宗宪却下了一道让俞大猷放走徐海的命令。因为现在徐海已经彻底成为了胡宗宪的一枚棋子,他还需要徐海做更多,他要用这枚子盘活整个东南沿海。胡宗宪再次下令,要求徐海杀死他的同伴,作为新的投名状,徐海的效率依然很高。

麻叶被徐海送给了胡宗宪,胡宗宪也给了麻叶一个活下去的希望,要求麻叶写一封信给陈东,让陈东杀了徐海。可这封信却并不是送给陈东看的,反而是送给徐海的。他在给徐海施压,因为徐海作为一个成名已久的海盗,纵使进了胡宗宪的圈套,他断然是不甘心的。而且他与陈东一向关系不错,胡宗宪的意图就是告诉徐海,你并不是我唯一的选择。徐海愤怒。

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徐海的两个小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消除了徐海的顾虑,对徐海说,胡宗宪的路才是正道,难道他们要一辈子做见不得光的人吗?徐海做出了决定,他设计降服了陈东,准备带着陈东向胡宗宪投降。可与此同时,胡宗宪却派出了一支部队,偷袭了徐海的大本营。这也是一个态度,在没有让我满意之前,你只是倭寇。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徐海确定了招安的日期。可他却在日期来临之前,就率领着全部手下突然出现在胡宗宪的眼前。徐海在宣示他最后的资本,虽然他现在手上只有陈东一个筹码,但是他如果不这么做,只能一步一步被胡宗宪玩弄至死。

此时,已经成为尚书的赵文华又来到了浙江,虽然他是严党的头牌人物,可是他并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他不敢面见倭寇,他下令不开城门,可胡宗宪执意要见徐海,你赵文华现在也拦不住,徐海放弃了,可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胡宗宪将陈东余部和徐海分别安排在两个地方,并且带话给陈东的部将,督府檄文徐海,要他晚上来捕捉你们。陈东余部大为恐惧,于是趁夜攻击徐海。徐海带着两个小妾仓促出逃,在小路被兵器所伤。第二天,官兵包围了徐海,徐海投水而死。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看完胡宗宪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上)

胡宗宪则将陈东、徐海等人的人头上报中央。嘉靖皇帝大悦,浙江一带的倭寇得到了有效控制,徐海就是真倭。从始至终,胡宗宪从未想过要招安徐海,这一切不过是他麻痹的手段。徐海已经倒了,现在还剩下一个之前被稳住的汪直。汪直有钱有人,而且远在日本,对于缺兵少粮的胡宗宪来说,更难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