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作者:消费者报告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近日,香港消委会对市面上的35款芝麻香油、芝麻粉、芝麻酱进行对比测评,一个我们久违的老朋友的名字,再次出现。

这就是塑化剂。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本次全部样本均检测了塑化剂、除害剂及反应产物以及营养成分,芝麻油还另检测了油脂加工污染物、多环芳香烃等项。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最终让消委会大跌眼镜的是,不仅多数样本检出塑化剂,而且三款芝麻油及一款芝麻粉中所含塑化剂均超当地安全标准。

本次共测试了5种塑化剂,分别为DEHP、DBP、DIDP、DINP及BBP。欧盟法例订明这5种塑化剂只可用于接触或盛装非油性食物的(一次或多次)物料和物品,均不适合用作接触及盛装油性食物的物料。

而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订明这五种塑化剂的行动水平(既安全标准):DEHP和DBP分别为每公斤(以食物的含量计)不多于1.5毫克及0.3毫克;而DIDP及DINP合计为每公斤不多于9毫克;BBP则为每公斤不多于30毫克。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本次检出DBP的样本,有3款芝麻油、2款芝麻粉及1款芝麻酱,检出量为每公斤0.16毫克至24毫克。当中“冠益华记”芝麻油(混合)、“同珍”小磨麻油及“点点绿”100%纯黑芝麻粉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动水平。

检出DEHP的样本有16款芝麻油、3款芝麻粉及1款芝麻酱,检出量为每公斤0.12毫克至71毫克。当中“冠益华记”芝麻油(混合)“淘大”极品醇香黑芝麻油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动水平。

检出DINP的样本有5款芝麻油及1款芝麻粉,检出量为每公斤0.64毫克至3.6毫克,检出量最高的样本是“Kobebussan”Black Sesame Powder,惟检出量没有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动水平。

(香港消费会芝麻香油测评获得五星推荐名单)

点击图片可放大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什么是塑化剂,它为什么这么可怕?

塑化剂,是一种环境激素,可以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干扰正常荷尔蒙的作用,影响身体内的最基本的生理调节机能,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作用,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塑化剂曾有过一段风光的日子。

十二年前,因为塑化剂作为工业品,价格远低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乳化剂,而当时的常规检测并没有针对该项物质标准,于是不良商家大肆用它替代价格较高的棕榈油等乳化剂,这已经成为了业内的潜规则。

2011年,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等人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二丁 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打破这个潜规则的是一位52岁、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叫杨玉明。

2011年3月,作为台湾地区食品药品管理局工程师(技正)的杨玉明接到一项任务,检验一件台南市卫生局送检、号称可减肥的益生菌,看看里面是否含有西药西布曲明。

当她把益生菌粉末,先经薄层分析(TLC)仪器,再用气相层析仪检验后,突然看到不正常波峰,将其图谱和图库比对,发现竟含高达600ppm的塑化剂,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有没有可能,因为益生菌包装释出塑化剂?”杨玉明再用红外光检查确认,确认塑化剂不是来自包装释出。

杨玉明仔细追查的结果,引发了两位彰化地检署检察官的注意,这两位检察官从小在市场长大,眼见不当商贩滥用各种添加剂,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他们将其在菜市场的生活经验带入案件侦办中,这起全球第一例违规在食品中添加塑化剂的案件,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此案对台湾社会影响甚大,经常与2008年中国内地的“三聚氰胺事件”相提并论;其实,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

也正是在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中国内地开始正视塑化剂滥用问题,正式公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再次明确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塑化剂,并将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DEHP和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和0.3 mg/kg。

但这不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仅用作排查违法添加行为的启动依据。当发现食品中DEHP和DBP 含量超过1.5mg/kg 和0.3mg/kg时,需要溯源,排查含量过高的原因,排除违法添加行为。

但这种溯源对于油脂产品,难上加难。尽管现实多次出现食用油检出塑化剂超标案例,但溯源时,厂家否认是人为添加,而是因生产过程中塑料管道或容器中迁出的塑化剂所导致。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苏州科技学院高级实验师刘晟波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因为成分一致,食用油在添加了塑化剂之后,两者立刻相溶了。所以,食用油在生产过程中一旦接触了塑化剂,或者人为添加塑化剂,基本无法分辨。

这使得许多不良商家更加有恃无恐。

食品安全的每一次进步,都必须伴随技术的前进。

这是一场艰难且漫长的博弈。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今日测评推荐

《消费者报道》所做的《22款芝麻香油测试》(点击查看原文)。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其测评指标包括:

脂肪酸组成: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它们在芝麻油脂肪酸中的比例在一定的范围,超出该范围可判断为有掺假行为。

维生素E:它的含量越高,芝麻油营养越丰富、越耐储存。

苯并(a)芘:芝麻油在高温下产生的一种致癌物。

香气(主观评价):评价芝麻油最最重要的感官指标。

最终获得推荐的产品如下:

香油检测报告再现塑化剂难题:究竟是不是人为添加?只有天知道!

如果您有想了解的国内外产品质量测评结果,欢迎留言给我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