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作者:Talk历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文| 昭明

编辑| 昭明

1931年4月的一天,家住上海的陈三发突然收到了丈夫的来信,信里说他身在香港,一切安好,还说等过段时间就回家团聚,陈三发很是激动,因为夫妻俩结婚13年来实在没几天一起生活的日子。

只是,陈三发没想到,从这以后,直到她去世,再也没有丈夫的音信……

陈三发的丈夫就是中央特科红队的首任副队长连德生,他在隐蔽战线为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连德生于1893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崧厦镇,早年父亲病逝,家境贫寒,他跟着母亲一起到了上海讨生活,当过学徒工,做过售票员,饱尝生活的艰辛,也锻炼出了坚毅的性格。

也正是在上海英商电车公司工作期间,连德生接触到了正组织工人运动的我党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连德生找到了生活的方向,那就是参加革命,为全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打天下。

1925年,连德生成了一名党员,彼时,他已经是英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运动领导人之一,还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连德生的表现很快就获得了组织上的高度认可。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连德生随即在组织的安排下到了苏联留学,临走之前,他和妻子陈三发告别,出于保密需要,他无法说出自己的身份,也不能告诉妻子自己要去哪里,只是说让她好好照顾自己,还有他们的两儿一女。

陈三发隐约间已经猜出了连德生正在闹革命,她没有多问,默默地支持着丈夫,两人是在1918年的时候结婚的,陈三发之所以嫁给他,就是看出了他是一个有本事的好人。

虽然婚后,连德生经常执行任务,两人聚少离多,而且还无法解释,但陈三发始终表示理解,一个人抚养起了孩子,从无怨言。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就这样,连德生在苏联进行了一年多的特工培训,回国后就被调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央特科工作,担任了中央特科红色保卫队行动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红队)副队长。

原来,鉴于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给我党造成重大损失的教训,周恩来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支我党领导的情报组织,这样才能未雨绸缪,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于是,在他的领导下,特科建立了,而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卫中共中央领导的安全,除掉国民党内穷凶极恶的大特务,并且清除我党的叛徒。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连德生上任之后,行动更加隐秘了,他和妻子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但陈三发还是没有怨言,她知道丈夫肯定在做一件大事,既然他不说,她就不问,照顾好家里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当时,连德生接到命令负责保卫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驻沪特派员杨登瀛的安全,这人明面是国民党特务,实际上却早已和我党取得联系,积极为我党提供国民党内的重要情报,保护他也义不容辞。

就这样,连德生以保镖的身份留在了杨登瀛身边,当时我党和杨登瀛之间的情报往来基本都是靠连德生传递,其中,就传出了叛徒白鑫的藏身之地。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白鑫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知道很多我党的机密,但他没有抵住诱惑,主动投敌,出卖了彭湃、杨殷等我党领导干部,致使他们惨遭敌人的杀害。

当时周恩来本来也是要去和彭湃一起开会的,因为临时有事这才躲过一劫,对于白鑫这样犯有血债的叛徒,必须血债血偿。

连德生从杨登瀛那里得知白鑫的藏身之地后立刻把消息传给了中央特科情报科长陈赓,陈赓又把消息报告给了周恩来,一场锄奸行动随即拉开序幕。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当时,陈赓找到连德生让他想办法弄一支美国柯尔特左轮手枪,连德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他利用杨登瀛保镖的身份四处寻找有这支手枪的人,很快就把目标锁定在了国民党中统骨干人物张道藩保镖大黑的身上。

随后,连德生利用杨登瀛和张道藩谈话的机会,以开车兜风为由将大黑骗上了车,然后趁他没有防备将其制服,把枪拿到了。

随后,连德生又跟随陈赓一起找到了叛徒白鑫,并且将其击毙,这让当时的国民党特务人心惶惶,红队名声大噪。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还有一次,叛徒黄第洪企图给蒋介石写信出卖周恩来,危急时刻,又是连德生提前得到消息,将情报传递了出去,周恩来等重要领导得以化险为夷。

可以说,连德生对革命是有大功的,但因为身处隐蔽战线,这些功劳长期不为外人所知,就连他的妻子陈三发也毫不知情。

1931年,特科重要领导顾顺章叛变,他知道连德生的情况,为了安全起见,组织上随即安排连德生到了苏区工作,也正是在途经香港中转期间,连德生给陈三发寄去了信报平安。

陈三发不知道的是,在信寄出的同时,连德生没有停歇,一路到了苏区,继续投身革命。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连德生在苏区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交通科科长、中央军区司令部交通科科长等职务,同样为我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为红军反围剿创造了条件。

而由于保密的需要,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工作经历,他的档案也是一片空白。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开始长征,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一部分同志留在了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连德生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革命大局,他毫无畏惧。

敌后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以连德生的贡献完全可以申请调到别处,但他却从来没有主动要过优待,和留在敌后的战友们并肩作战。

然而,敌人实在太多了,在1935年3月的一次转移途中,连德生遭遇敌人余汉谋部重兵包围,连德生血战到底,但终究寡不敌众,受伤被捕。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面对敌人的酷刑,连德生从未说出一句我党机密,敌人恼羞成怒,随即将连德生残忍杀害,押赴刑场的时候,他和其他被捕同志一同高声呐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1935年3月21日,连德生同志被枪杀于金莲山刑场,年仅42岁。

因为保密工作的需要,连德生的档案上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这就使得组织上虽然全力寻找他的家人,也始终没有任何音讯,而陈三发也一直在家中等着丈夫的归来。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建国后,陈三发也曾四处打听过丈夫的下落,可她也不知道丈夫究竟是做什么的,茫茫人海,想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但陈三发没有放弃,她一直思念着连德生。

时间一晃来到了1969年,此时距离连德生最后一次给家里寄信已经过去了38年时间,陈三发也有了不好的预感,因为她知道如果丈夫还活着肯定会想方设法给家里联系。

只是,此时的陈三发老人也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没有找到丈夫成了她最大的遗憾,临终之际,她把孩子们叫到了身边,不停地呼唤着连德生的名字,她嘱咐道:“你们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你们父亲的下落,要一直找下去!”

在陈三发的教育下,孩子们并没有责怪父亲为何一直不在身边,他们只是听母亲说父亲去干大事了,父亲是一个英雄,他们认真地点了点头,既是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也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也想弄清楚父亲究竟去了哪里?是干什么的?

只是,当时信息不通,找人还是十分困难,就这样,一转眼又过去了近40年光阴,连德生的儿女们有的已经离世,孙子也白发苍苍,但家人依旧没有放弃寻找。

找到连德生的下落,成了连家人最大的心愿。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2008年的时候,连德生的孙子连光荣在网上浏览文章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关于连德生的信息,他立马沿着这一线索查了下去,经过核实才最终找到了答案。

原来,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连德生等同志的时候,为了打击我军的士气,专门把事情报道在了《绥靖公报》上,连光荣经过不断努力找到了这份报纸,上面详细记载了连德生的遇害信息。

连家人十分激动,原来连德生是一位革命战士,他们赶紧到有关部门进行了认证登记,因为英雄不能被埋没。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失踪,建国六十年后才查到下落

2009年,民政部经过仔细核实后追认连德生为革命烈士,他的事迹也得到了宣传,当家人收到烈士证书的时候,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来到了陈三发老人的墓前,将这个迟来依旧的消息告诉了她,老人的在天之灵得以告慰。

而此时距离新中国成立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时间,距离连德生烈士牺牲过去了74年,距离他给家里写信过去了78年,英雄已矣,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