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作者:阅读时代杂志

其实从周一开始,

很多地方都已经感受到了一轮寒意来袭。

北京迎来初雪,

北方呼啸中多省进入冷飕飕状态。

不过广大南方地区的朋友,

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

甚至在12日,广东、海南等地气温达到30度。

但这只是“试探”,

真正的“王炸”才到跟前,

也许在这个周末,

大家就能领略到此轮寒潮的威力。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未来一周,北京和朗伊尔城(世界最北端城市之一)最低气温也不相上下了

寒潮是什么?

为什么总是“断崖式”降温,不能“慢慢来”降温?

全球变暖和极端寒潮有何关联?

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阅读吧~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提前看了天气预报的朋友们大概会为这个周末颤颤发抖,很多地方都将迎来10℃以上的“断崖式”气温下跌。

如此大的降温幅度都是因为一位“老朋友”——寒潮,它又双叒叕来了!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演我本周末生存状态

昨天(12月1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最高级别、也是今冬首个寒潮橙色预警,预计从14日开始,全国大部地区先后降温8-12℃。其中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部分地区,降温超过20℃。

周日,华北、黄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接近、或跌破历史同期极值。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全国寒潮进程图

图源:中国天气

这一轮的寒潮究竟有多强呢?

首先,寒潮是指大规模强冷空气的南下活动过程,但不是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程都叫寒潮。

寒潮,本身就已经意味着这是最强级别冷空气。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而此轮发布的寒潮橙色预警就是冷空气中的“王炸”。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根据2010年印发的《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寒潮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三级,最高级别为橙色。

图源:中国天气网

“雪上加霜”的是,在本轮的寒潮主力军南下之前,暖湿气流抢先一步,在12月13日—16日在大陆中东部地区制造大范围雨雪。

冷暖空气对家路窄,不仅装备升级,战线也拉长,以至于本次暖湿气流会深入北方地区,不仅会出现强降雪,部分地区还有雨夹雪以及冻雨天气,这也是时隔十年中央气象台再次发布冰冻预警。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冻雨是气象界里的一种破坏力较强的灾害天气,对交通出行、农业生产、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影响都较大。图为冻雨袭击后,植物挂满冰霜。

通常情况下在日出之前,气温会一直下降,这就是辐射降温,也是为什么一天中最低气温大多出现在清晨的原因。

每当下雪时这种情况都会十分明显,因为雪过天晴,天空中没有云层的遮挡,地面向大气吸收并散发热量的通道畅通无阻,所以在积雪消融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特别寒冷,如果这是恰逢寒潮,冷的感觉自然也会加倍。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河南濮阳在暴雪天气之后,将在寒潮中出现远超历史最低水平的强烈严寒

除了冷空气和雨雪天气的因素,造成“断崖式”气温下跌的还有——锋前增温!

冷空气来临前的锋前增温效应把气温推向近期高潮,比如昨天(14日)的南方。所以一定程度上,锋前增温加剧了“断崖式”的体感,可以说是暴风雨之前最后一点温存。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13-14号气温变温实况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15-17号气温变温实况

江南地区升得很高,降得更惨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寒潮是怎么形成的?

先把大家拉回地理课堂的回忆:“大陆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副热带高压减弱,冬季风主要受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

虽然称为西伯利亚冷高压,但这里的冷空气并不是发源于西伯利亚,而是发源于北极。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三圈环流”完美地解释了北极地区是一个冷性高压带:极地环流使得大量的冷空气在极地下沉,加之极地受到的太阳辐射增温少,这两个因素导致了极地是地球的“冷极”,也是大气的“冷源”。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增附刊 2018年01期

当冬季来临,极地气温降低,冷空气下沉更加强烈,在近地面受山脉阻拦,环流中止,极地的冷空气就地旋转形成“北极涡旋”。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AIRS捕获的极地涡旋(2019)

北极涡旋通常有两个中心:加拿大的巴芬岛和西伯利亚东北部,它们分别控制着西北半球和东北半球的高纬度气流。

当北极涡旋中心向南发展,它所携带的高密度冷空气就会影响到中纬度地带,随之一路向南。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入侵大陆的冷空气主要有三个发源地:新地岛以西、以东、以南洋面,冷空气从这三个发源地出发,经过三个路径进入寒潮关键区(图中橙色框线区域)。

寒潮关键区就位于西伯利亚中部,位置大约是70-90°E,43-65°N,95%的冷空气都将进入这个地区,并在这里积累加强,当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将继续南下。

冷空气在寒潮关键区完成积累加强后,主要通过四条路径进入大陆:

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再经华北地区南下;

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地区南下;

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以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08年02期

每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中,冷空气的来源、强度和路径都有所差异。强寒潮能够影响大陆大部地区,直至南海(海上还是副热带高压的天下),而中等或弱寒潮天气则一般止步于南岭或云贵高原。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全球变暖vs极端寒潮

今年入冬以来,大陆已经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寒潮天气,不少人感到疑惑,为什么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寒潮为何还如此猛烈?

这是因为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比如高温热浪、强寒潮、极端强降水、极端干旱等)会频率增加、强度增强。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在2023年北半球夏秋季,全球遭遇了一次极端的高温时期,北半球的海洋和陆地普遍出现了异常持续升温。

根据数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大陆东部地区的冬季最冷时期,也就是每年最强寒潮来临时的平均最低气温,是比1980年代和1990年代更低。为什么气候变暖,但强寒潮却有增强的趋势呢?

全球变暖加剧,北极增温更为明显,与赤道间温度梯度减弱,北极涡旋变得不稳定,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导致受其影响地区出现强寒潮。所以,全球变暖与极冷天气不冲突。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有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北极是全球升温最快的地区之一,北极增暖的趋势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

结满了冰的北极本来像面镜子,能把照射来的绝大部分太阳光线反射回太空,但随着海冰融化,镜子的作用越来越弱,反照率越来越低,于是融化速度更快,这一恶性循环一旦开启情况只会越来越坏。

此轮寒潮前锋目前已经抵达南方,昨日湘南地区部分城市一小时内骤降8-9℃,接下来两广福建地区也准备好“接招”。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深圳今日30℃,明日13℃,真·一夜由夏入冬

无论你是身处已经感受到寒潮威力的北方,还是在看着预报瑟瑟发抖的南方,请大家都注意防寒保暖、安全出行!

一夜入冬!为什么降温总是“断崖式”?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地理君

编辑:伍希城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