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和苏联的诺奖获得者的数量如此之大?

作者:哈哈啦啦

回顾世界历史,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人类社会真可谓风云际变,跌宕起伏,其中出现过两个超级大国,即美国和苏联,他们在二战后称霸全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是在衡量“为人类所作贡献”的诺贝尔奖上,美国和苏联之间却有不小的差距。

根据资料显示,美国人前后诞生了300多个诺奖,而苏联却仅有十几个,平心而论,如果苏联获得诺奖的数量是美国的二分之一,又或者是三分之一,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十几个就太差劲了,甚至还不如瑞士这样的中欧小国,真令人瞠目结舌。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制霸全球的超级大国,苏联获得的诺奖如此之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和苏联的诺奖获得者的数量如此之大?

图片: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资料截图

一、苏联时代的教育情况

1、对教育的大规模投入

上世纪中叶,苏联的老对手,也是20世纪美苏冷战的发起者——丘吉尔这样评价过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当他接管俄国的时候,那是一个还在使用木犁的国家,而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那是个拥有核武的国家”。

根据资料显示,俄国的高等教育兴起于公元1723年,当时成立的圣彼得堡大学在东欧名噪一时,伴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俄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迅速坍塌,并成为了传统农业国。

1913年之后,俄国社会中农民占到了总人口的66.7%,文盲率更是高达80%以上,只有很少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富农。但是在此后长达70年的时间里,苏联的文化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们在全国开展了10年的义务教育,一举解决了文盲问题,1983年,苏联支出教育经费超过339亿卢布,这笔钱已经占到了国民总收入的6.3%,第二年,苏联共有13.8万个学前教育机构和7600余所技术类高校。

到1987年农民人口已经降低到了总人口的12%,7成以上的国民接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更关键的是,苏联万人口中拥有的大学生占比已经位居世界前四,不得不说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和苏联的诺奖获得者的数量如此之大?

图片:苏联管理层商议事务剧照

2、仅次于美国的人才储备

1985年的数据显示,苏联具有让很多国家和地区望尘莫及的基础教育,当时苏联大学拥有289.3万学生,奖金获得者207.5万人,占比70%以上。按照期末考试成绩结算,有超过80%的学生是可以及格的,其中还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成绩是优良。

所以从二战之后,苏联能够迅速崛起为能和美国抗衡的强大国家,甚至还一度将对方压制,教育是很重要的基础。1972年尼克松破冰之旅的时候,说白了就是美国觉得难以应对苏联,所以才主动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和苏联的诺奖获得者的数量如此之大?

图片:尼克松破冰之旅剧照

另一份资料则现实,苏联时代的俄国大学生数量占到了总人口的2%,这个数据可能很多朋友完全不屑一顾,甚至觉得也不高,但是大家要知道,目前大陆的大学生占人口比例的8.5%左右,其中本科以上的占比大约在4%上下,而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就到了2%,这个数量有多么“恐怖”已经不言而喻了。

当然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受到高等教育的苏联人自然没有美国人多,但绝对在英、法、荷、意等老牌西方国家之上。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和苏联的诺奖获得者的数量如此之大?

图片:美国人民资料截图

二、苏联诺奖少的原因分析

1、俄国人顶尖人才的含金量更高

诺奖作为让全世界人民趋之若鹜的“重磅”奖项,其是否能够顺利获得,除了考验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看尖端人才,那么苏联尖端人才多吗?我们不妨从苏联解体后的一份博士数据说起。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苏联解体之后,国力一降到底,教育自然也是备受打击,总体是不如以前的,但即便这样,作为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也没有放松。

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里有一个比较独特的“产物”,叫作副博士,想要做到这个位置上,就必须先读完4年的本科和2年的研究所,之后经过很多年的研究生学习,再经过专业资格考试,提交论文和口头答辩全过了,就可以了,有了副博士在身,就能在下一步去干正儿八经的全博士了。

而英美教育中,高校的学生是3+2的模式,完成了5年学业就可以读博士,因此苏联博士的难度和含金量是可想而知的。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和苏联的诺奖获得者的数量如此之大?

图片:美国学生讨论看书资料截图

2、不可言说的“秘密”

由于学位制度上存在的严重差异,导致俄罗斯时代的博士也是凤毛麟角,如果用英美式教育制度来换算,博士数量肯定要在英、法等国之上。

在这些俄罗斯的尖端人才中,数学领域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自从历史上的彼得大帝大力发展数学研究后,整个斯拉夫民族就像着了魔一样,世界上最优秀的数学天才中,一定有斯拉夫这个民族。

到了如今的21世纪,像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这样的数学天才也是从未缺席。当然了,由于诺贝尔奖中不设立数学奖项,导致大量天才失之交臂。

可以说在庞大的基础教育下,苏联和俄罗斯都有大量的人才储备,虽然他们和美国在实力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大慧认为不可能是诺奖上反应的300:16如此荒唐。换言之,有能力和美国扛膀子的苏联,对整个人类的贡献也不可能小到不如欧洲小国的水准。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和苏联的诺奖获得者的数量如此之大?

图片:诺贝尔奖牌资料截图

所以进而推断,用诺奖来衡量“对人类的贡献”也是极为片面的,而之前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一直不能在此项上获得空前绝后的殊荣,个人认为原因大概率是在其内部,而不是在苏联或者俄罗斯本国身上。

其实很早之前,大陆学者就曾质疑过诺奖委员会的评选,只不过其权威并不在东方,因此没能引起什么波澜,当然了,这就是后话了,大家对这件事都怎么看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