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报丨12月17日《三湘都市报》版面速览

作者:新湖南

12月10日,长沙地铁3号线星沙站,68岁的刘栋民(化名)突然心跳骤停,倒在了出站闸门口。

幸运的是,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调度员瞿贻心正好经过,加上地铁站配置了“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老人得到及时施救,后续恢复情况较好。

这样的“意外”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数据显示,大陆每年大约有104万人因心跳呼吸骤停而死亡,这意味着大陆约每分钟有2人发生心源性猝死,76.85%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家中或住处。

急救的重点,在于“急”,也在于“救”。当身边有人突发心跳骤停时,若能就近取到AED,并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施救,将为患者赢取到更多“生命时间”。

作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长沙,“温暖”从未缺席。加强城市急救能力的建设,近年来长沙市着力提高AED在公共场所配置的有效覆盖,提升全民急救意识和能力,已配备投放920余台,并打造“AED地图”。但很多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面临“不会救、不便救、不敢救”的难题。

在市区哪里可以取到AED?如何正确使用“救命神器”?未来如何打通急救“生命通道”?本期《16楼深读周刊》关注“救”在长沙,让更多人学会急救。 ■李琪 杨斯涵

读报丨12月17日《三湘都市报》版面速览
读报丨12月17日《三湘都市报》版面速览
读报丨12月17日《三湘都市报》版面速览
读报丨12月17日《三湘都市报》版面速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