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作者:MRS微漂流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从2003年大牛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在西藏羌塘调查藏羚羊、藏野驴和野牦牛等草原有蹄类,关注野生有蹄类和家养有蹄类的竞争与共存关系;2011到2016年,前往青海三江源参与棕熊和雪豹的工作,关注棕熊与牧民的冲突问题,以及雪豹的保护。2017年至今,受祁连山国家公园委托,开展雪豹、猞猁、荒漠猫、兔狲和豹猫等5种猫科动物以及豺的本底调查。

无论在羌塘、三江源还是祁连山,大牛工作的物种都是引人注目的大中型兽类。它们具有标志性的保护意义,并且跟当地农牧民有某种程度的冲突,急切需要加以管理,因此调查研究的需求很明确。而大牛期待能为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贡献绵薄之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乐山乐水,体验探险之乐。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MRS:国内大型猫科动物保护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

大牛:中国有12种野生猫科动物,其中四种是大型猫科动物:虎,豹,雪豹和云豹。

云豹的状况最危急。云豹丧失了绝大部分历史栖息地,如今仅在西南边境(藏东南,以及云南与东南亚的边境)有分布,种群状况不清,无法开展针对性的保护。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疏勒河与花儿地丹霞©熊吉吉

大牛:虎的状况次之,也丧失了绝大部分历史栖息地。除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灭绝的新疆虎,中国拥有四个虎亚种。其中,华南虎基本可以确定野外灭绝;印支虎亚种状况比云豹还糟糕,偶在云南边境出现;藏东南有少量孟加拉虎;不过东北虎亚种虽然种群数量不大,不过调查和保护力度很大,种群状况清楚,且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庇护,目前数量和活动范围稳步上升。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红外相机拍摄-豺

大牛:豹的状况略好,虽然丧失了绝大部分历史栖息地,依然顽强生存于胡焕庸线沿线。中国拥有四个豹亚种:东北豹与东北虎的状况类似;印支豹与印支虎类似;少量印度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沟谷里,目前确认的是珠峰周围;华北豹分布最广,从华北山地、秦岭到西南山地都有分布,不过大部分是彼此隔离的小种群。豹的适应性强,挺过来高强度的猎杀和栖息地破碎化,如今在缓慢恢复的过程中。近十年来已有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合作,倡议大尺度的豹种群恢复,比如华北山地的带豹回家。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红外相机拍摄-雪豹

大牛:雪豹是中国保护状况最好的大型猫科动物。雪豹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人为影响程度相对较低,猎物丰富,种群数量不少。近十多年来,公众对雪豹的喜爱日益增加,也有多个科研团队、民间机构和政府部门关注雪豹的研究和保护。实际上,雪豹工作的焦点不在于拯救这个物种,而是如何通过雪豹保护高寒山地生态系统。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红外相机拍摄-雪豹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红外相机拍摄-雪豹

MRS:在进行科考研究时,您是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的?

大牛:调查研究主要是评估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状况,为保护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所以调查研究并不会直接起到保护作用,而是保护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和发现,还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决策和行动来发生作用。当然,调查研究本身也需要遵循特定的伦理,避免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产生负面影响。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花儿地管护站突兀地存在于这片荒野之中©熊吉吉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布设红外相机的冲沟©熊吉吉

MRS: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有遇到一些关于野猫生态、栖息地以及保护等方面的意外结果?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观察或发现吗?

大牛:不同物种猫科动物、甚至同一种的不同个体,对人类活动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物种或个体会回避人类,有的则靠近人类。这些生存策略各有利弊。比如在青海祁连山东部,经过二十年的退耕还林,门源县周围大面积农田中镶嵌着小面积的沙棘林。农田里有大量的鼢鼠,沙棘林可以提供庇护。于是这种组合吸引了许多荒漠猫前来定居,形成高密度的荒漠猫种群。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荒漠猫©熊吉吉

大牛:同时,这些靠近人类的荒漠猫面临路杀、二次中毒和与家猫杂交的危险。而在农田区外围的天然灌丛里,还有一些似乎远离人类的荒漠猫。我们开玩笑说,门源的荒漠猫有两种户口:“城里猫”和“山里猫”。门源当地有“猫鬼神”的传说。荒漠猫常常在门源周边山地眺望城区灯火的墓园出没——墓园一般在灌丛林里——于是被我们戏称为“灵魂守望者”。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荒漠猫©三北大猫

MRS:这些发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何启示?

大牛:在门源县城周围出现高密度的荒漠猫种群,我们估计是近20年的新现象。2006年前后北大研究生尹玉峰到门源调查荒漠猫时,还没有发现。而这种现象的出现,跟门源县2000年启动的两项政策有关。第一项是大地景观改造,大规模种植油菜花,造就如今的“百万亩油菜花”景观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荒漠猫©三北大猫

大牛:第二项是退耕还林,在原先的荒滩以及部分农田植树造林,最后成活的是沙棘。于是荒漠猫随之而来。这两项政策的初衷都不是恢复野生动物。不过荒漠猫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于是成为祁连山浅山带的顶级食肉动物。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野生动物保护不一定需要到偏远无人的区域,更多动物正在跟人类共享栖息地。因此,当务之急是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共存的途径。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花儿地没有屋顶的房子©熊吉吉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最后一户牧民也早已撤出了花儿地©熊吉吉

MRS:在进行科考时,您遇到过什么挑战吗?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以确保科考工作的顺利进行?

大牛:自从2014年6月第一次进入花儿地开展雪豹调查,过河就一直是道难题。花儿地坐落在青海祁连山的最西头,疏勒河从东向西流过,道路位于疏勒河南,要到河北的山地开展调查,必须过河。

2014年6月,我陪同夏勒博士进入花儿地调查雪豹。早在1984年冬天,老爷子造访过这片山地,借助劳改营的铁索桥,搜寻疏勒河两岸的山谷,找到许多雪豹的痕迹。于是三十年后重返故地,检查完疏勒河南岸的山地,他也想到北岸看看。我们穿上水裤,试图涉水而过。但河水浩荡,差点卷走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疏勒河最早的渡河工具-图片来源刘大牛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疏勒河最早的渡河工具-图片来源刘大牛

大牛:到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启动雪豹调查,我们琢磨着把红外相机铺到花儿地的疏勒河两岸。直到2018年12月,才使用冲锋舟过河到北岸。花儿地的疏勒河冬季不会完全冻上,而且水流平缓,两岸的冰层形成便利的码头。划过河后拉起绳索,来回牵引。此后有几年,都是使用笨重的冲锋 舟成功渡河。但2022年6月,河水大涨,冲锋舟无能为力。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疏勒河最早的渡河工具-图片来源刘大牛

大牛:2023年5月,在四川学习完漂流,再来到花儿地,我们改用皮划艇横渡。使用急流横渡技术来回摆渡,很轻松地就把人手送过了疏勒河。从2014年到2023年,看着花儿地十年间从采矿之地变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我们也每年进到这里开展调查研究。漂流是我们调查时进入更多区域的手段,也是饶有兴味的体验。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MRS:野外科考可能涉及一些复杂的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漂流段有一定危险性,会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大牛:2023年5月份,经朋友小虎介绍,到成都向袁晓锦教练学习了三天,其中一天在成都市内静水,两天在青衣江入门级白水。6月底和7月初,我们使用MRS的短吻鳄和小梭鱼,在西宁市内的湟水河、青海湖源头的布哈河以及祁连山腹地的疏勒河,做了漂流尝试。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大牛:这几次尝试下来,我们积累了一点经验,同时也明显感到技术水平和远征经验的不足。所以,为保障安全首先是多练习、多学习,提高自身技术和体能,积累经验;其次是尊重河流,多方征求意见,做好判断,不做超出能力的冒险;最后是希望在后续调查中,邀请有经验的白水选手参与工作。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疏勒河-图源刘大牛

【注:疏勒河,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在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段。源于祁连山区疏勒南山与陶赖南山之间的疏勒脑,西北流经沼泽地,汇高山积雪和冰川融水及山区降水,至花儿地折向北流入昌马盆地,称昌马河。】

MRS:背包船对于您的科考工作有何帮助?它在实地研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大牛:背包船帮助我们轻松解决了渡河问题,同时也拓展了动物调查的可能性。祁连山很多地方没有道路,车辆不能抵达,而徒步的覆盖范围有限,马队组织消耗更大。在不通车辆的河流沿岸山地,徒步和马队也很难抵达。而河流沿岸又往往是野生动物富集的区域,比如雪豹、猞猁、白唇鹿、马鹿,都会在岸边的灌丛出没,甚至频繁渡河。特别是祁连山有多条河流,贯穿相当面积的区域。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大牛:因此,轻量化且操作简便的MRS背包船,为抵达这些区域提供了可行方法。我一直渴望开展“基于河流的超大样线(River-based Mega-Transect)”调查,利用皮划艇顺流而下,观察和记录祁连山河流沿岸的野生动物,补充“陆基”调查的不足。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MRS:在选择背包船时有哪些考量因素?对于你们科考工作来说,它相比其他交通工具,有何优势和特点?

大牛:轻量化和安全性。背包船比此前尝试过的冲锋舟、皮划艇要轻便非常多,充气之后两根手指就可以拎起来,需要翻山时可以把背包船和露营设备一起背走。背包船的材质耐磨耐撞,在水位较低的辫状河流里频繁与卵石摩擦,在水流湍急的峡谷河段撞击岩石,都安然无恙,这很令人放心。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大牛:在祁连山的野生动物调查中,相比其他交通工具,背包船是新事物,即便水生生物的调查团队,也没有使用专业的漂流船。要进入有一定难度的白水河段,背包船的使用者需要经过训练。也就是,背包船有一定的使用门槛,不过任何交通工具都有类似要求。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MRS:针对未来科考工作,您认为背包船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对它在科考工作中的应用发展有何期待?

大牛:背包船预计可用于两种场景的科学考察。第一种是跟我们在祁连山类似的,使用背包船沿着河流进入不通车辆的区域,然后建立营地,从营地出发到周边开展调查。第二种是湖泊湿地的鸟类和水生生物调查,这类调查更多是在类似静水的环境中,在船上完成观察和记录。这两种场景都期待轻量化的设备,而第二种场景对使用者的操作技术要求不高。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大牛:对于背包船在未来科考的应用,感觉有两点可以着力:第一是设备打包,从背包船及其配件,到头盔、湿衣等个人设备,整合一套能直接投入使用的设备,减少科考队挑选和配备设备的时间成本;第二是技术培训,我接触的科考人员还普遍对下水有恐惧心理,不敢尝试漂流方法,面向科考人员的体验和培训可能会扩大背包船的使用面。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大牛:当然,公众对漂流的认识和体验越多,水涨船高,科考人员也会受到影响。期待在未来的科考工作中,背包船成为常规设备,遇山跋山,遇水涉水,山水不再是障碍,而是通道。

MRS守护自然|在“人类主宰的区域”探索与野生动物共存的途径

图源刘大牛

编辑:熙然

图文来源:刘大牛

《MRS守护自然》专栏这

里持续聚焦MRS守护自然计划——公益项目背后的故事。

欢迎热爱生态环保的您,一起加入MRS守护自然计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