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是莫言年轻时的一张照片。1976年,21岁的莫言参军,6年后,他被提为正排级教员。当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

作者:会发光的暹罗

这是莫言年轻时的一张照片。1976年,21岁的莫言参军,6年后,他被提为正排级教员。当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后他又被提为少校。1993年,改为文职干部,莫言享受副师职待遇。

莫言,这位中国东北乡村出身的普通农家子弟,通过不懈努力,成长为一位世界闻名的作家。他用文字讴歌生活,用文学讲述人性,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1976年,21岁的莫言满怀理想主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入伍的日子,对他来说是充满挑战的。

每天从早到晚进行繁重的体能训练,学习枯燥的军事理论,这些都对这个文学少年形成了巨大的考验。

但是莫言没有放弃,凭借着超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他不但顺利通过了新兵考核,更在部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员。这是对他勤奋努力的最好回报。

在连队教员的岗位上,莫言展现出了过人的领导和教育才能。他严格要求自己,先将新兵训练得纪律严明,同时也在工作之余大量阅读,努力充实自我。

不久,在部队恢复授衔之际,莫言顺利被授予上尉军衔。这无疑是对他军事素质和领导能力的极大肯定。

但是,正处在军旅生涯高峰时期的莫言,心中却开始燃起了另一个梦想——文学创作。因为种种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于是,在获得少校军衔后不久,莫言毅然决定转业,成为了一名文职军官。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文职军官的工作节奏明显缓和了下来,莫言终于有更多时间可以阅读和写作。他开始潜心收集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资料,对人文社会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同时,莫言也着手尝试自己的文学创作。他将从军多年的所见所闻融入文字,讲述普通士兵的欢笑与泪水,描绘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在30岁那年,莫言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他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这篇富有哲理的小说为莫言赢得了初步的文学声誉。

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就在第二年,莫言的又一部力作《红高粱》发表后,在文坛引起了轰动。这部小说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更使莫言这个名字家喻户晓。

从此以后,莫言文学之路如日中天。他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长篇和短篇小说,每一部作品都彰显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

2012年,在中外文坛和公众的一片欢呼声中,莫言获得了那个金光闪闪的奖项——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这不仅是对莫言文学成就的极高认可,也是整个中华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个普通农村青年,如何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最终成就辉煌,莫言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文学志士在文字的海洋中前行。

而他那富有人情味的作品,也将世世代代流传,启迪更多人的心灵。

这是莫言年轻时的一张照片。1976年,21岁的莫言参军,6年后,他被提为正排级教员。当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
这是莫言年轻时的一张照片。1976年,21岁的莫言参军,6年后,他被提为正排级教员。当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
这是莫言年轻时的一张照片。1976年,21岁的莫言参军,6年后,他被提为正排级教员。当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