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作者:清尧乱拂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今天很多人都会觉得,当初的日本,如果没有“作死”挑衅美国,那么日本的结局未见得会如此的“悲惨”。也许日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也许日本崩溃的速度也不会那么快。

因此,很多人都觉得,日本在二战中选择偷袭珍珠港,就是日本军队最大的一个“败笔”。然而,事实上的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日本当年选择偷袭珍珠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日本如果不偷袭珍珠港的话,不选择南进的话,恐怕还未见的能够撑到1945年。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日军)

一、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日本这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在近代完成迅速的崛起,其实与所谓的“日本人发奋图强”,以及日本的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正面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其实关系并不大。

虽然明治维新让日本拥有了一些崛起的基础,但是明治维新的改革本质上就是不彻底的。

其所带来的短暂繁荣,本身就是无法持续的,在日本大力改革军制,发展军备“以图自强”的情况下,明治政府的开销是相当大的。而当年的日本,并没有清帝国那样的“后劲”,所以其自身经济必然崩溃。

而真正为日本注入一剂强心针的,其实是甲午战争之后的几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正是这笔大钱,盘活了日本的经济。

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各公司的资本总量为6785亿日元。然而在甲午战争结束之后的1897年,日本各公司的资本规模增长了接近七倍,达到了5.3亿日元。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甲午战争)

而在甲午战争之后,到1901年庚子国变结束之前,是日本工业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当时日本国内公司的84%,以及工厂的80%,都是在此期间所建立起来的。

而在庚子国变之后,清帝国的战争赔款再次为日本注入了一定的动力。

也是由于甲午战争以及庚子国变,这两场大事件,使得日本统治集团血液内的野心,被彻底的激发了出来。冒险精神,开始成为了近代日本社会的主旋律。此后的日俄战争,以及日本介入一战,其实都是在这种冒险主义精神的影响下,所作出的冒险之举。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彻底确定了其在南满地区的影响力。而在一战之后,日本又再次将影响力渗透入了山东半岛。而在1918年,日本从一个有着12亿日元外债的国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有着拥有27.7亿日元的债权国。可以说,日本在近代的绝大多数冒险,都成功了。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日俄战争)

然而,日本的经济与生产力却是脆弱的,由于战争的大量需求,日本的重工业相当的发达,然而民用轻工业却相当的薄弱,这也是日本这个国家最大的一个弊病。

这导致日本这个国家,无论是从民生,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非常依赖于外部市场,以及外部掠夺。

简而言之,就是其野心与其自身的脆弱,是极其不相称的。这也导致日本的经济,其实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定时炸弹,日本政府和军队,也不过只是一次一次的延后爆炸的时间罢了。

而正是因为日本经济脆弱的抗压能力,才最终导致了九一八事变,以及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二、拿下东北,日本吃饱

1929年,一场席卷全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自纽约爆发,并迅速蔓延到了日本。仅一年,日本的股票指数便下降了整整37%,原材料价格也下降了21.5%,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了29.3%,黄金外流更是高达2.75亿日元。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满铁)

与此同时,日本的774家企业中,更是有着58家被迫停业,日本国内的中小企业倒闭的情况可谓是相当的严重。大量的日本人失业流落在街头,甚至日本的经济危机还反向影响到了日本在海外的企业。

在1930年,满铁第一次出现了财政赤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急需转移国内的经济矛盾,将经济危机转嫁给中国。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变,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之下所爆发的。

早在1928年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就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东北王”张作霖。

然而,在当时日本天皇裕仁,对于关东军的擅自行动,可谓是相当的愤怒。因此,天皇也叫停了关东军的进一步行动。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皇姑屯事件)

然而,在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天皇裕仁却并没有进行阻拦。可见当时的日本的经济情况,确实是已经比较严峻了。不然以天皇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可能这么轻易就批准关东军的计划。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东北地区,却给日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当年的日本主要是通过英属马来亚等地区,进口生铁。然而,在1931年之后,日本61%的生铁进口则是来自于东北地区。1932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73%。而在占领东北之后,日本的煤炭产量从1932年的703万吨,上涨到了1935年的1127万吨!

在日本的煤炭进口中,东北煤炭占到了70%左右。而在1931年,日本的总用电量为150亿度,1936年这个数字则变成了300亿度!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则是因为日本通过东北得到了大量的燃料可供用于发电。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米骚动)

从1931年,一直到二战爆发之前,困扰着日本数百年的“米骚动”,似乎就完全消失了。这是因为东北地区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资源,以牺牲东北百姓的情况下,使得日本国内的民众,完全可以敞开肚皮吃饭,完全不需要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

1936年-1937年,东北地区向日本输出了132万吨的豆类产品,占据东北地区总出口量的46%。除此之外,大米,玉米等其他种类的粮食资源,也被大量的从东北输送到日本国内。而代价则是,当地的中国百姓吃大米,甚至会被日本当局视作“经济犯”来抓捕。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日本的野心被进一步的放大,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的经济就逐渐的转向了战时经济。直到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日军)

三、中国“战争泥潭”

在当时德日本人看来,如果仅仅只是一个东北地区,就足以让日本摆脱经济泥潭。那么如果日本能够占领整个中国,那么日本能够获得德利益就根本无法想象了。在这样的动力,以及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但是令日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战场上的巨大战争消耗。根本就不是日本一个弹丸小国所能够承受得起的。当年的日本不可谓不狂妄,甚至妄图在三个月之内便灭亡中国。但是当初日本的预估,是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会如同九一八事变时一样,迅速的不战自溃。

然而,日本在华北发起七七事变之后,立刻就在西北军这里碰了大钉子。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后,前线日军更是出现了后勤供给不足的情况。甚至,在七七事变之后的第一个月,其实日军就已经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日军)

在1937年7月,日军就追加了4亿日元的预算,专门用于采购弹药,而这个数字,是1936年日军全面弹药采购花费的2倍!这也侧面证明了,在抗日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下,日本的战争消耗是巨大的。1938年上半年,日本的黄金储备量就已经从1936年的388吨,急速下降到了25吨。

也是在这一年,日本的进出口数据同比下降了32.9%和19.6%。为此,日本不得不在1938年开始推出物资动员计划,开始全面压缩民用物资的供给量。日本人民在过上了几年衣食无忧的生活之后,再次沦落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

当时,日本全年民用钢的供给量,从478.4万吨,下降到了306.9万吨。钢短缺,导致日本本来正砸蓬勃向上的民用工业发展进程,被突然拦腰打断。日本的汽车工业,在1938年,只完成了指标的53%。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淞沪会战)

而在1939年,日本关西地区,朝鲜地区,以及台湾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日本政府不得不专门拿出2亿日元进口粮食,赈济灾民。这更是导致日本本就不宽裕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然而,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所掠夺到的资源,却完全无法弥补战争为日本带来的巨大消耗。可以这么说,侵华战争对于日本而言,本身就是“赔钱的”。

四、最后的冒险

更有趣的是,由于当时的中国没有足够的石油资源。但是战争带来的石油消耗,又是极其巨大的。这也使得当时的日本政府,只能够从美国,荷兰等国家,大规模的进口石油资源,以及橡胶等中国缺少的资源。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这种情况也进一步的加剧了日本的财政消耗,因此为了弥补中国战场所带来的巨大消耗,日本军方只能再次开辟新的战场。而在当时,新战场的选择有着两个,一个是苏联,另外一个就是东南亚。

诺门坎战役,是日军进行的首次“北进”尝试,然而结果却并不是很好。诺门坎战役之后,日本海军的“南进”战略,在日本国内开始全面占据上风。天皇本人,也变得更加倾向于海军的“南进”战略。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日军便强行从维希法国的手中,夺取了印支殖民地。而在印支地区,日本再次尝到了甜头。强占印支与诺门坎战役,分别是日军“南进”与“北进”两大战略的两次尝试。毫无疑问,“南进”战略的尝试大获成功。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太平洋战争)

而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日本的确在东南亚掠夺了大量的物资。尤其是当时印尼的石油产量,更是完全足够弥补日本在中国战场的巨大消耗。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些资源能够被运输回日本的基础上的。

东南亚地区的情况,与东北地区是完全不同的。东南亚地区的资源运输主要依赖于海运,然而在广大的太平洋海域,活跃着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等众多盟军国家的海军与空军,日本运输船的损耗量巨大。

例如,印尼的石油资源,就仅仅只有计划内的60%被运输到了日本。而且当时的日本陆海军,共征用了日本国内三分之二的船只数量。这也导致当时的日本剩余的船只,完全无法维持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转,这也是物资运不到日本的直接原因。

二战中,日本为何非要作死偷袭珍珠港?因为它知道要被中国拖死

(太平洋战争)

所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还是为了开辟新的战场,为了挽救被中国战场拖死的命运。企图从美国手上捞到利益,或者让美国别干扰他在其他战场的获益。

然而结果却是,不仅没有达成既定目标,反倒进一步的加剧了日本国内的糟糕经济状况,并且为本国凭空制造了一个新战场,日本再也无法脱身了。1937年-1945年,日本的军费投入,攻占到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47%。

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日本的赌性。只不过,在七七事变之后,日本的每一次豪赌,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参考资料:

殷杰.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经济的崩溃." 坦克装甲车辆 12(2019):4.

李睿. "从日本经济与政策视角透视侵华战争."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3.4(2005):4.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