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样是血脂高,为什么有人心梗了,有人却没事?危险分层是关键!

作者:老张健康论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先生和王先生都是50岁的中年男士,都有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都经常吃油腻的食物,都不爱运动,都有点发福。他们的家庭医生都建议他们控制饮食,服用降压降脂的药物,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心电图等指标。可是,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

同样是血脂高,为什么有人心梗了,有人却没事?危险分层是关键!

就这样,两个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差别。结果,一年后,李先生突发心肌梗死,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而王先生则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不适,甚至血压、血脂都有所下降,心脏功能也没有受到损害。

他们都是血脂高,为什么结局却不一样?难道血脂高就一定会导致心梗吗?或者说,血脂高就一定不会导致心梗吗?

同样是血脂高,为什么有人心梗了,有人却没事?危险分层是关键!

一、心梗的原因是什么?

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心肌坏死的情况。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本身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内壁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就会影响血流,增加心脏的负担。如果斑块破裂,就会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引发心梗。

那么,什么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呢?这就涉及到心梗的危险因素了。危险因素是指可能增加心梗发生的概率的因素,包括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可控制的因素。

同样是血脂高,为什么有人心梗了,有人却没事?危险分层是关键!

不可控制的因素有年龄、性别、遗传、种族等,可控制的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冠状动脉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危险因素都是一样的,有些危险因素的影响更大,有些危险因素的影响更小。而且,危险因素之间也有相互作用,有些危险因素会相互增强,有些危险因素会相互抵消。

同样是血脂高,为什么有人心梗了,有人却没事?危险分层是关键!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血脂高作为心梗的唯一标准,而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也就是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将人群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从而制定不同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二、危险分层是什么?

危险分层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是Framingham心血管病风险评分法,它是根据美国Framingham心血管病研究的数据,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

同样是血脂高,为什么有人心梗了,有人却没事?危险分层是关键!

可以根据年龄、性别、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是否吸烟等六个变量,计算出一个人在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根据这个概率,可以将人群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等级。不同的危险等级,对应不同的目标值和干预措施。

例如,对于低危的人群,总胆固醇的目标值是<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是<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是>1.0mmol/L,收缩压的目标值是<140mmHg。

吸烟的目标值是戒烟,饮酒的目标值是适量,运动的目标值是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饮食的目标值是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平衡饮食。对于中危的人群,除了上述的目标值外,还要加强监测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降压降脂的药物。

对于高危的人群,除了上述的目标值外,还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必须使用降压降脂的药物,还要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及他汀类的药物,如辛伐他汀等,来降低心梗的风险。

同样是血脂高,为什么有人心梗了,有人却没事?危险分层是关键!

通过危险分层,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心梗风险,从而采取更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当然,危险分层只是一个参考,不是一个绝对的判断,也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药物用量,定期复查自己的指标,来降低自己的危险等级,从而降低心梗的可能性。

同样是血脂高,为什么有人心梗了,有人却没事?危险分层是关键!

总结

血脂高是心梗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血脂高低来判断自己是否会心梗,也不能以为血脂正常就可以放心大胆。

我们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根据自己的危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