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高壁垒核心赛道,布局龙头全梳理

作者:乐晴行业观察

#来点儿干货#

高端数控机床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端机床以其数控化、高精密度、高加工复杂程度(联动轴数)、高加工效率以及大型化的特性,成为制造业金字塔的顶端产品。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从2001年到2021年,大陆机床产量的数控化率从5%提升到超过35%,但是与日本的80%以上的机床数控化率相比,大陆的高端机床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高壁垒核心赛道,布局龙头全梳理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高端数控机床的创新发展得到了强力推动。

据QYResearch数据,2020-2022年全球五轴数控机床市场销售额从68亿美元增至76亿美元。

国内方面,据MIR数据,2020-2022年大陆五轴机床市场规模从68.2亿元增至88.8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五轴机床等先进加工装备的需求大幅增加,预计到2025年,国内五轴机床需求有望超过百亿,国产替代的空间广阔。

关注乐晴行业观察,洞悉产业先机!

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高壁垒核心赛道,布局龙头全梳理

五轴数控机床行业概览

五轴数控机床是高档数控机床的代表,五轴联动数控技术集成了计算机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精密加工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设备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五轴数控机床的技术涉及到的五轴联动,包括X、Y、Z三个直角坐标轴以及附加的两个旋转轴A、B或C,五个轴能够同时运动。

相对于传统的三轴机床只能进行平面加工,五轴机床能够轻松实现多面及复杂曲面的加工。

从而大大缩短了生产过程链,减少了工装夹具的数量和设备的占地面积,进而降低了运维和人力成本,展现出极高的性价比和精密加工能力。

这使得五轴数控机床在高端制造领域对传统的三四轴数控机床形成了有力的替代。

五轴数控机床分类:

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高壁垒核心赛道,布局龙头全梳理

资料来源:机械前沿

目前大陆大多数制造企业仍主要使用2-3轴的机床,且整体的数控化率相对较低,这导致在很多高端、高精度的加工需求面前和设备不匹配,因此将加速机床的更新换代。

长期以来,大陆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领域一直大量依赖进口。

西方国家在高端数控机床和技术领域,特别是五轴数控机床方面,对大陆实施技术封锁,这也增加了大陆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难度。

随着近年来国家在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引导,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高壁垒核心赛道,布局龙头全梳理

五轴数控机床产业链梳理

数控机床的产业链中,上游主要提供核心零部件,包括铸件,如床身底座和工作台;钣焊件;精密件,如主轴单元和轴承;以及各种功能部件,例如回转工作台、机械手和刀库。

五轴机床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航空航天、电动汽车、新能源、精密模具、高端刀具会产生大量新增需求。

五轴机床产业链图示:

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高壁垒核心赛道,布局龙头全梳理

资料来源:行行查

五轴机床竞争格局和龙头梳理

据MIRDATA数据显示,五轴机床作为高端机床的代表,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所主导,占比总计超过35%。

其中,格劳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1%,德马吉森也达到了12%。

相较之下,国内厂商市场份额较低,科德数控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北京精雕的市场占有率为9%,但主要集中在五轴精雕机这一产品上。

从技术角度来看,近年来国内机床企业所推出的高端产品已经开始突围。

以五轴立式为例,国产的五轴立式机床在AC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上已经达到了5"/3"与5"/2",这与国外的高端机型相比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随着国产高端机床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上的追赶已经为高端机床的国产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份额:

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高壁垒核心赛道,布局龙头全梳理

资料来源:行行查

数控系统也是造成大陆中高端机床与海外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在当前机床行业的产业链分工中,数控系统呈现专业化以及高度集中化的特点,全球市场主要由日本发那科、三菱以及德国西门子、海德汉等少数企业垄断。

广州数控、华中数控跻身国内市场前列,数控系统相关参与厂商还包括苏州新代、中科数控、大连光洋、大连大森、凯恩帝、南京华兴等。

此外,机床整机环节参与厂商主要包括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科德数控、国盛智科、豪迈科技、浙海德曼等。机床零部件环节厂商主要包括华中数控、秦川机床、恒立液压、 绿的谐波、贝斯特、昊志机电、沃尔德等。#机床##数控机床##工业母机##中国制造##文章首发挑战赛##财经新势力#

五轴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高壁垒核心赛道,布局龙头全梳理

结语

在当今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格局下,五轴机床是大陆高端数控机床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加速下,国产替代有望迎来加速。

关注乐晴行业观察,洞悉产业先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