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医入门:附《针灸歌诀》,中医是强调动态的,变易思维的医学

作者:言身中医

欢迎大家来到今日头条《言身中医》的中医入门专栏!如果你希望自学中医,但又缺乏中医的基础知识,我们强烈建议你从中医入门栏目开始阅读。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知识、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的相关基础内容。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自学中医之路有所帮助。中医之路漫长而精彩,愿《言身中医》的中医入门栏目能一直陪伴着您。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属于原创思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学发展与进步的灵魂之所在。掌握和运用中医原创思维,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当代和未来中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第三大原创思维之变易思维

小王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认真地翻开。“谢老师,中医第三大原创思维之变易思维,我感觉我还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内涵。请您给我讲讲,可以吗?”

谢老师一边解答问题,一边不断地翻阅手边的书籍,寻找更多的例证来帮助小王理解。他说:“当然可以,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包括生命活动、健康和疾病等,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在物质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中,参与着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不断产生和消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对立的固有属性,而这些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则构成普遍联系的最基本内涵,同时也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医入门:附《针灸歌诀》,中医是强调动态的,变易思维的医学

变易思维是指在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关注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医学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探究生命和健康过程,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这种变易思维在《周易》中可以体现。例如,《易传·系辞下》中指出,‘易之为常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运动被视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因此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在这种运动变化中,维持和谐状态成为关键。”

变易思维的恒动变化

谢老师的语气温和而严谨,每个字都充满了对中医学的热爱和尊重。他用手指轻轻地在书页上划过每一句话,一边解释,一边指向着相关的段落,以帮助小王更好地理解。他又说:“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的运动,正如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相火论》中所言,‘天生之物,因而持续运动,人之生命也因而持续运动。’持续的运动是永恒而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短暂和相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人的生命过程,包括生长、壮年、衰老,充分展现了生命的动态变化。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不断经历运动和变化,如肺的呼吸、心脏的搏动、脾的运化、肝的疏泄、肾的精藏,以及六腑的传导化物,气血循环,津液代谢,都在持续不断地运动着。”

中医入门:附《针灸歌诀》,中医是强调动态的,变易思维的医学

谢老师继续解释说,“一切事物的生成源于化过程,而它们的发展达到极点则经历了变化。在这一演化中,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事物由小到大的量变发展阶段,称之为变;其次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并发生质变的阶段,称之为化。中医学论述生态世界及生命活动时,强调其发生、发展乃至达到顶点的过程中,会出现质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旧有的事物消失,而新的事物产生,这一切都是由于运动变化所引起的。”

中医入门:附《针灸歌诀》,中医是强调动态的,变易思维的医学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

小王专注地听着,他心中生出了一种领悟的感觉。

中医里所谓“机”,即为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正如《庄子·至乐》中所言:“万物皆源于机,皆归于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被称为“气机”;而精神情志的变化被称为“神机”;气机和神机构成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其核心概要被称为“病机”。正如《本草经集注·序录》所指出:“治病之道,首先要探寻其根本,仔细观察病机。”准确辨析病机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谢老师又说:“在疾病进程中,中医学注重动态观点,通过辨证求因来识别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由于个体体质的差异,可能呈现不同的病证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在不同阶段,病机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所有疾病变化都是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的结果。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失常,气机失调,神明离去,生命活动就会出现异常,甚至危及生命。”

小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谢老师的神情。他的眼睛明亮而锐利,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又问:“谢老师,能举例吗?”

谢老师点点头说:“例如,外感表现为寒证,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转入里化热,形成里热证;实证也可转为虚证;阴虚久而久之可能波及阳虚等。中医学提倡‘治未病’的防治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这就是应用动态观点处理健康和疾病矛盾的方式,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使其保持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必须不断关注疾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进行仔细分析,灵活调整治疗方法和药方,以防止治疗的失误。

小王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开始明白这个概念的深度。

“最后,天地万物的变化根本源于它们内在的动力,正如《易传·系辞上》所言,‘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在这里,刚柔指的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两种力量,总体涵盖阴阳。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演变和发展。”

中医入门:附《针灸歌诀》,中医是强调动态的,变易思维的医学

谢老师的声音更加低沉,仿佛在述说一段庄严的真理,“中医学对于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以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理解深受《周易》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的相互补充、对立统一的运动是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法则、纲领、根本和内在动力。因此,中医学强调“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通过综合分析来辨别疾病证候的变化;并提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将调整阴阳视为治疗的基本原则,追求治病的根本。遵循“法于阴阳”是养生之道,顺应四时的变化是维护健康的首要方法。”

附《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歌诀》

任脉穴歌诀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督脉穴歌诀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手太阴肺经穴歌诀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

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诀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

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手少阴心经穴歌诀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诀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诀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

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诀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足太阴脾经穴歌诀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足阳明胃经穴歌诀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少阴肾经穴歌诀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

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

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

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诀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

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

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

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

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

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当,

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

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

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

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

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阳胆经穴歌诀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足厥阴肝经穴歌诀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