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红茶专家论——正山小种

作者:津德茶庄

(清朝中期)福建输出的拉普山小种,会把干燥茶叶再次弄湿,然后用烟熏制。(得出这个结论,作者说自己废了好多精力)。正宗的正山小种茶,大概现在已无人问津,只有少量在暗地制作。

拉普山小种,即“Lapsang Soucong”,就是正山小种。这个词是由福州方言“松明熏小种”音译而来。

三个虚伪

日本的拉普山小种,烟味过重,茶香难以恭维,而伦敦的拉普山小种却很好喝。

正山小种红茶的龙眼果香,原本就清淡纤细。(18世纪)伦敦人肯定觉得不够味。历经数月到达伦敦的茶叶,大概由于漫长的航程而茶香变淡了。所以,伦敦人才要求味道更浓的茶叶,于是,这个需求从东印度公司传到了中国茶商那里,又进而传到生产者耳朵去了。(这一段作者想当然了,他无法判断18世纪伦敦贵族对茶叶的态度和真切的口感需求)

但是,最后加工出来的茶叶,烟熏味臭如正露丸,即便英国的水质可以淡化这种熏臭,可说句实话,恐怕英国人也不会觉得好喝。虽然香味比之前浓了,但并非伦敦人想要的那种。不过,英国人崇尚武夷山为茶之圣地,只要茶叶来自那里,他们便会深感其神秘价值,而满心欢喜地喝下去。

正露丸是日本的常用药(中药)

日本红茶专家论——正山小种

这里面有三个虚伪。其一,英国的红茶爱好者们,憧憬传说中的武夷山,不管好喝与否,只认武夷山的茶。其二,东印度公司和中国茶商唯利是图,卖给消费者假的正山小种。其三,茶叶生产者顺从茶商的意思,制作连他们自己都不会喝的茶。生产者和商人唯利是图,消费者一无所知,欣然接受。(注意划线的这句话)

因虚伪和误解而诞生的茶,现在作为英国的传统红茶而备受尊崇。可以说历史的文化深奥之处也在于此吧。(虚伪和误解形成了英国茶叶历史和文化?)

另一个传闻,过去常听闻的一个有关红茶诞生的说法是,从中国运送绿茶的船只,途中经过赤道附近炙热海域,被暴风雨打湿,茶叶自然发酵成了红茶。这个说法一直被当作民间的瞎猜胡诌而不被官方认可。

或许,对于中国和英国来说,这都不是体面的事儿,有损两国的茶叶盛誉,所以不愿茶商的不良行为传播出去。

不过,我也觉得无风不起浪。即使没有热带暴雨一说,那新鲜的绿茶经过数个月,甚至一年的行程后,品质很难如初。而且,当时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冷藏或密封设备,只用麻袋一捆或用木箱一盖,就扔船上了,一路下来,麻袋或箱子外一层尘土,里面的茶叶也受了潮,但是千辛万苦运送过来的茶叶,茶商舍得扔了吗?

我想茶商会再用火烤干这些受潮的茶叶,然后卖给那些没有见过真正绿茶的伦敦人。虽然这和桐木村采制的红茶全然不同,但不管怎么说,它都是发酵茶,或许比绿茶更适合英国的水质和英国人的喜好。

虽然这不过是一种猜想,但是,在英国人爱上发酵茶、红茶取代绿茶而快速普及的过程中,或许这真的是其中一因也未可知。

以上全文,摘自《一杯红茶的世界史》第二章的部分,文中括号里的红字是我的提示。

日本红茶专家论——正山小种

下图作者简介,源于百度。

日本红茶专家论——正山小种

下图就是作者废了好大的精力,才发现的秘密,为何要把干燥过的茶叶继续喷水的原因——要经过烟熏的茶叶必然被松油燃烧炙烤,在干燥过的茶叶上喷水,有利于茶叶吸收松烟味而不被火烤焦糊。发表于1972年《中国茶叶》上的《正山小种红茶工艺的新改革》红色方框□处。

日本红茶专家论——正山小种

另,正山小种从来不以叶形小而确定正宗,上图中红线处——条形粗大而紧结 。

按照日本专家矶渊猛的观点,早期正山小种出口英国是严重的商业“造假”,对此,从事茶叶垄断贸易的东印度公司必然心知肚明,并将计就计的把:正山小种——红茶鼻祖的理念传遍英国,最终形成了英国红茶文化——作者所谓三个虚伪的第二个。

他还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对于中国和英国来说,这都不是体面的事儿,有损两国的茶叶盛誉,所以才不愿意茶商的不良行为传播出去”。(作者怀疑:中国茶商主动造假,东印度公司不但默认,甚至他们自己(东印度公司)如法炮制——海运受潮的茶叶用同样的方式烘烤,否则绿茶的异(霉)味无法祛除,茶叶烟熏法也是异味遮盖法、遮“丑”法,因中国传统茶叶烘干用木炭而绝对忌烟熏)

中国人对正山小种是什么态度?

答:正山小种——红茶鼻祖。

英国人对正山小种什么态度?

答:正山小种必须是——红茶鼻祖。

正如作者关于“三个虚伪”的解释,对英国人的面子才是真正的难堪。我觉得中国人倒是无所谓,正山小种在产地没人喝,这在中国并不是什么丑闻和难堪。武夷山地区解放前曾经流行一句顺口溜,间接证明了矶渊猛的判断:“武夷山一大怪,正山小种国外卖”,历史上这茶在当地确实没人喝。

第三个虚伪——“茶叶生产者顺从了茶商(东印度公司)的意思,制作连他们自己(中国人)都不会喝的茶”。这句话翻译过来:东印度公司是茶叶贸易的主导者、垄断者,中国生产商顺从东印度公司的意愿,事实上茶叶生产者只是一个现代意义的——“代工厂”(顺从,即没有绝对的话语权),茶叶话语权被当年的茶叶洋行买办把持。

在中国,并没有红茶这个词,红茶疑似外来语,有人说来自于日语的回译。

外山小种称为乌茶。最早出现的乌茶,是武夷岩茶(18世纪)的造假版本,此版本有二:

1流通国内(俗称乌茶)

2流通海外(俗称武夷茶)

国内的岩茶造假逐渐正规化,产生了闽南乌龙、潮汕乌龙,国外的武夷茶造假逐渐低配化、简配化——红茶鼻祖诞生。

我们现在熟悉的红茶(red tea)在英国反而称为black tea,让人费解:红茶怎么到了国外就black tea黑色茶?

乌茶(中国)——black tea(英国)

乌(色)茶=black tea

二者互译一致,绝非巧合。

中国确有乌茶,当年翻译为black tea,是正确的,合乎历史的。乌茶这个名称在国内,反而被取代了。

为什么不提乌茶,因为本土乌茶涉及茶叶主动造假,而英国一直沿用乌茶( black tea)不变。

是否觉得像天书一般?

日本红茶专家论——正山小种
日本红茶专家论——正山小种

继续阅读